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及其移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862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及其移载方法,移载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上的传输组件,传输组件通过升降机构与吸附组件连接,机架下方设置有电芯料盒,吸附组件包括支架、脱磁气缸,所述脱磁气缸的气缸轴与设置于支架下方的脱磁板连接,脱磁板的下方设置有随动板,随动板的一侧垂直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电芯的吸附磁铁,固定轴的下端穿设于脱磁挡板内,脱磁气缸工作,带动脱磁板并驱动固定轴在所述脱磁挡板内往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可以进行自动上料,且可以根据电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吸附,同时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电芯,省去了人工操作,节约了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上料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及其移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及其移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清洁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锂电池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即是圆柱形锂电池,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电池组作为整车的动力来源由若干电池组成。市场对电池组的组装加工需求也越来越大,电池PCAK是指锂电池的封装,当单体电芯的电压容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此时就需把把电池做上料、分选再经过串联或者并联组合形成。由于不同的电池组之间的电芯距离及大小高度等不同,现有的上料大部分采用人工操作,人力成本高,且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及其移载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通过升降机构与吸附组件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通过升降机构与吸附组件连接,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电芯料盒,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脱磁气缸,所述脱磁气缸的气缸轴与设置于所述支架下方的脱磁板连接,所述脱磁板的下方设置有随动板,所述随动板的一侧垂直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电芯的吸附磁铁,所述固定轴的下端穿设于脱磁挡板内,所述脱磁气缸工作,带动所述脱磁板并驱动所述固定轴在所述脱磁挡板内往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倒L形,所述脱磁挡板为一中空矩形框,置于所述支架的侧板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磁板底部设置有导轨,所述随动板的上端通过滑块卧置于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导轨中心轴线与所述脱磁挡板中心线在空间内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板的下方设置有一变距螺杆,所述变距螺杆与所述随动板之间通过凸轮随动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螺杆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凸轮随动器的一端嵌设于所述螺旋槽内,另一端与随动板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螺杆上相邻螺旋槽的槽头端间距18mm,相邻螺旋槽的槽尾端间距27mm,螺旋槽的槽中心螺旋线为0.9圈。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新能源电池分选入支架集成式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螺杆的一端与驱动轮连接,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与设置于一侧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工作,带动所述变距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云曹义军潘进李明钱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格比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