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舱域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61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座舱领域,具体为一种座舱域控制器,包括两个控制器壳体;两个控制器壳体之间为转动连接的结构,控制器壳体上的侧部底端均固定有多个安装块A,控制器壳体的侧部顶端固定有安装块B,安装块A和安装块B上均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两个控制器壳体能够折叠安装,具有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式,从而能够根据车体的安装空间对应调整装置的安装方式,适用性较强。适用性较强。适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舱域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座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舱域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座舱是指配备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车载产品,从而可以与人、路、车本身进行智能交互的座舱,是人车关系从工具向伙伴演进的重要纽带和关键节点。智能座舱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对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适配,增加座舱内的安全性、娱乐性和实用性。智能座舱未来形态是“智能移动空间”,在5G和车联网高度普及的前提下,汽车座舱将摆脱“驾驶”这一单一场景,逐渐进化成集“家居、娱乐、工作、社交”为一体的智能空间。
[0003]现阶段座舱域控制器的结构通常是固定的,车体内安装空间较为狭小,还需要预留更多的空间进行扩展,而现有的座舱域控制器不能根据车体内实际安装空间对其安装结构作出调整,安装结构单一,从而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座舱域控制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座舱域控制器,包括两个控制器壳体和主板组件;两个控制器壳体之间为转动连接的结构,控制器壳体上的侧部底端均固定有多个安装块A,控制器壳体的侧部顶端固定有安装块B,安装块A和安装块B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控制器壳体的相背离的一侧均为开口设置并且转动安装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的转动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限位组件A;两个密封盖板上均设置有通气管,两个通气管的内侧均安装有防尘网,一通气管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扇,一控制器壳体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两个控制器壳体之间连通设置有多个通气软管,通气软管活动贯穿两个控制器壳体的侧壁,且通气软管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环;两个控制器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限位组件B和两个滑槽板,两个滑槽板均对称设置在控制器壳体的内壁两端,滑槽板上开设有滑孔,限位组件B安装在控制器壳体的内部一侧;主板组件安装在控制器壳体的内部一侧,主板组件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与滑孔相适配的限位滑板;主板组件上电连接有排线,排线的另一端设于远离主板组件一侧的控制器壳体内并且连接有接口。
[0006]优选的,限位组件A包括导向杆、弹簧A、两个滑块和两个限位块,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导向杆固定在安装孔的内侧,两个滑块均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弹簧A套设在导向杆上且位于两个滑块之间,两个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滑块上,限位块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结构,控制器壳体的顶端开设有供两个限位块插入的T形限位槽。
[0007]优选的,限位组件B包括固定杆、套筒、限位板和弹簧B,固定杆竖直设置在控制器壳体的内壁顶端,套筒滑动安装在固定杆上,限位板固定在套筒上,弹簧B套设安装在固定杆上且与限位板相抵紧,对应一侧的滑槽板和限位滑板上分别开设有供套筒底端插入的定
位孔A和定位孔B。
[0008]优选的,控制器壳体的开口内侧固定有矩形限位框,密封盖板的内侧面上粘接有密封条。
[0009]优选的,主板组件不与控制器壳体的内壁接触。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的两个转动连接的控制器壳体,使得该装置具有两种安装结构,其中一种将两个控制器壳体上的安装块A均固定安装在车体上,而另一种安装方式则是将两个控制器壳体对折,随后通过锁紧件将两个控制器壳体上的两个安装块B固定连接,再将位于底部的控制器壳体安装在车体上;从而能够根据车体的安装空间对应调整装置的安装方式,适用性较强;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控制器壳体内的实时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到控制模块(未图示),当温度上升超过设定的范围值时,控制模块控制启动散热扇工作,从而可加速控制器壳体内部热气的排出,设置的通气软管使得两个控制器壳体内部的气体能够流通。
附图说明
[0011]图1和图2均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中控制器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控制器壳体;101、T形限位槽;2、密封盖板;3、通气管;4、散热扇;5、主板组件;61、安装块A;62、安装块B;7、温度传感器;8、滑槽板;801、滑孔;802、定位孔A;9、限位滑板;901、定位孔B;10、固定板;1001、安装孔;11、密封条;12、矩形限位框;13、通气软管;14、限位环;15、导向杆;16、弹簧A;17、滑块;18、限位块;19、固定杆;20、套筒;21、限位板;22、弹簧B;23、防尘网;24、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座舱域控制器,包括两个控制器壳体1和主板组件5;两个控制器壳体1之间为转动连接的结构,控制器壳体1上的侧部底端均固定有多个安装块A61,控制器壳体1的侧部顶端固定有安装块B62,安装块A61和安装块B62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控制器壳体1的相背离的一侧均为开口设置并且转动安装有密封盖板2,控制器壳体1的开口内侧固定有矩形限位框12,密封盖板2的内侧面上粘接有密封条11,密封盖板2的转动端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安装有限位组件A,限位组件A包括导向杆15、弹簧A16、两个滑块17和两个限位块18,固定板10上开设有安装孔1001,导向杆15固定在安装孔1001的内侧,两个滑块17均滑动安装在导向杆15上,弹簧A16套设在导向杆15上且位于两个滑块17之间,两个限位块18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滑块17上,限位块18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结构,控制器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供两个限位块18插入的T形限位槽101;两个密封盖板2上均设置有通气管3,两个通气管3的内侧均安装有防尘网23,一通气管3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扇4,一控制器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模块,两个控制器壳体1之间连通设置有多个通气软管13,通气软管13活动贯穿两个控制器壳体1的侧壁,且通气软管13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环14;两个控制器壳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限位组件B和两
个滑槽板8,两个滑槽板8均对称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的内壁两端,滑槽板8上开设有滑孔801,限位组件B安装在控制器壳体1的内部一侧,限位组件B包括固定杆19、套筒20、限位板21和弹簧B22,固定杆19竖直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的内壁顶端,套筒20滑动安装在固定杆19上,限位板21固定在套筒20上,弹簧B22套设安装在固定杆19上且与限位板21相抵紧,对应一侧的滑槽板8和限位滑板9上分别开设有供套筒20底端插入的定位孔A802和定位孔B901;主板组件5安装在控制器壳体1的内部一侧,主板组件5不与控制器壳体1的内壁接触,主板组件5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与滑孔801相适配的限位滑板9;主板组件5上电连接有排线24,排线24的另一端设于远离主板组件5一侧的控制器壳体1内并且连接有接口。
[00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控制器壳体(1)和主板组件(5);两个控制器壳体(1)之间为转动连接的结构,控制器壳体(1)上的侧部底端均固定有多个安装块A(61),控制器壳体(1)的侧部顶端固定有安装块B(62),安装块A(61)和安装块B(62)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控制器壳体(1)的相背离的一侧均为开口设置并且转动安装有密封盖板(2),密封盖板(2)的转动端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安装有限位组件A;两个密封盖板(2)上均设置有通气管(3),两个通气管(3)的内侧均安装有防尘网(23),一通气管(3)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扇(4),一控制器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模块,两个控制器壳体(1)之间连通设置有多个通气软管(13),通气软管(13)活动贯穿两个控制器壳体(1)的侧壁,且通气软管(13)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环(14);两个控制器壳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限位组件B和两个滑槽板(8),两个滑槽板(8)均对称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的内壁两端,滑槽板(8)上开设有滑孔(801),限位组件B安装在控制器壳体(1)的内部一侧;主板组件(5)安装在控制器壳体(1)的内部一侧,主板组件(5)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与滑孔(801)相适配的限位滑板(9);主板组件(5)上电连接有排线(24),排线(24)的另一端设于远离主板组件(5)一侧的控制器壳体(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昊庞佳涵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蓁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