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855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该装置包括:工作腔、加热制冷单元、饱和增湿器、干燥除湿器、测控电路和温湿度传感器组成;所述加热制冷单元位于工作腔内,饱和增湿器和干燥除湿器均通过气管与工作腔连接,测控电路通过导线分别与饱和增湿器、干燥除湿器、加热制冷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器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工作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通过大腔体设置可实现多个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温湿度计的同时检定与校准,为多个温湿度计的校准提供了一致性条件,提高了校准效率,且该装置温湿度均匀性和波动性较小,提高了温湿度计校准的准确度。的准确度。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计量物理量的测量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湿度计作为环境条件监测类仪表,是使用最为普遍的通用测量设备之一,其中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计的使用量最大,二者作为测量设备,需要定期溯源。现溯源方式一般是将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定或校准。在实验室计量,可将多只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计同时放入温湿度标准箱,配合精密露点仪进行检定和校准,利用温湿度标准箱提供均匀稳定的温湿度场。实验室的温湿度标准箱一般采用压缩机制冷的方式,体积和重量都过于庞大,并不适合现场计量。
[0003]随着现场小批量温湿度计计量保障需求快速增加,因此开发大腔体便携式温湿度发生器愈发迫切,目前国内外货架的便携式温湿度发生器主要用于温湿度传感器的校准,其腔体尺寸较小,并不适用于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温湿度计检定与校准时的现场计量需求,本技术了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工作腔、加热制冷单元、饱和增湿器、干燥除湿器、测控电路和温湿度传感器组成;所述加热制冷单元位于工作腔内,饱和增湿器和干燥除湿器均通过气管与工作腔连接,测控电路通过导线分别与饱和增湿器、干燥除湿器、加热制冷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器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工作腔上。
[0006]优选的,所述工作腔为顶板共用的双层嵌套结构,内层与外层之间留有空间形成气体循环区域;工作腔的内层用于放置测试样品,外层侧板上设置多个分别与饱和增湿器和干燥除湿器连接的气管快插接口;工作腔的内外两层之间气体可以流通。
[0007]优选的,所述气管快插接口包括增湿入口快插接口、增湿出口快插接口、干燥入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出口快插接口;其中增湿出口快插接口和增湿入口快插接口通过气管与饱和增湿器连接,干燥出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入口快插接口通过气管与干燥除湿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增湿入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入口快插接口单独设置或者共用设置,增湿出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出口快插接口分别单独设置或者共用设置;所述增湿入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入口快插接口在腔体内部通过气管延伸至加热制冷单元处。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腔内层的下挡板上均匀安装阵列排布的测试样品放置柱,且下挡板中心位置处开设圆孔,内层的左右挡板为开设气体导流孔的栅格板。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制冷单元安装在工作腔内层下挡板的圆孔处,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内散热风扇、内散热器、第一加热制冷片、外散热器和外散热风扇,其中内散热
风扇和内散热器位于工作腔内部,外散热器和外散热风扇位于工作腔外部;第一加热制冷片与测控电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饱和增湿器包括:腔体、盖体、加热制冷组件和第一气泵;
[0012]所述腔体上端开口,下端安装加热制冷组件;腔体内部盛装去离子水,侧面靠近底部位置安装第一快插接头;所述第一快插接头连接位于腔体外部的透明塑料管,透明塑料管端口连接两通快插接头,两通快插接头不使用时通过堵头进行密封;
[0013]所述盖体套装在腔体开口端;盖体上分别设置温度计安装孔、第二快插接头和第三快插接头;其中温度计安装孔处密封插入工业铂电阻温度计,且工业铂电阻温度计测量端延伸至去离子水中,工业铂电阻温度计连接测控电路;第二快插接头通过气管与增湿入口快插接口;第三快插接口贯穿盖体且延伸到腔体内,第三快插接口位于盖体外的一侧连接第一气泵,延伸到腔体内的一侧连接延伸至腔体去离子水中的气管,且气管位于去离子水中的一端安装气石或者消音器;
[0014]所述加热制冷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加热制冷片、散热器和散热风扇,第二加热制冷片与测控电路连接;
[0015]所述第一气泵一端连接第三快插接口位于盖体外的端口,另一端与增湿出口快插接口连接,且第一气泵与测控电路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干燥除湿器包括:玻璃盖、瓶体和第二气泵;
[0017]所述瓶体上端开口,瓶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填充变色硅胶指示剂和干燥剂,瓶体上端侧面安装单向阀和第四快接插头,其中单向阀连接干燥入口快插接口,第四快接插头连接第二气泵;
[0018]所述玻璃盖套装在瓶体上端开口;
[0019]所述第二气泵一端与第四快接插头连接,另一端连接干燥出口快插接口,且第二气泵与测控电路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瓶体由中间隔断隔开形成双瓶结构,中间隔断的底部和中间开设孔,所述单向阀和第四快接插头分别设置在中间隔断隔的两侧。
[0021]优选的,所述工作腔的顶板采用双层中空有机玻璃,其余部分采用亚克力板加工而成,且其外部包裹保温层。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通过大腔体设置可实现多个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温湿度计的同时检定与校准,为多个温湿度计的校准提供了一致性条件,提高了校准效率且该装置温湿度均匀性和波动性较小,提高了温湿度计校准的准确度。同时该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所产生的均匀稳定的温湿度场也可用于其它方面,如为标准电阻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为元器件开展温湿度试验等。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工作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加热制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饱和增湿器 2.干燥除湿器 3.加热制冷单元 4.工作腔 5.测控电路 6.
温湿度传感器 11.内层 12.外层 13.顶板 14.气管快插接口 15.气管Ⅰ16.样品放置柱17.圆孔 18.栅格板 101.盖体 102.腔体 103.第三快插接头延伸部 104.气管Ⅱ105.去离子水 106.气石 107.第二加热制冷片 108.散热器 109.散热风扇 110.第一快插接头 111.透明塑料管 112.两通快插接头 113.堵头 114.工业铂电阻温度计 115.第二快插接头 116.第三快插接头 117.第一气泵 201.玻璃盖 202.瓶体 203.第四快接插头204.气管Ⅱ205.干燥剂 206.变色硅胶指示剂 207.单向阀 208.第二气泵 301.内散热风扇 302.内散热器 303.第一加热制冷片 304.外散热器 305.外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技术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技术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工作腔、加热制冷单元、饱和增湿器、干燥除湿器、测控电路和温湿度传感器组成;所述加热制冷单元位于工作腔内,饱和增湿器和干燥除湿器均通过气管与工作腔连接,测控电路通过导线分别与饱和增湿器、干燥除湿器、加热制冷单元和温湿度传感器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工作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为顶板共用的双层嵌套结构,内层与外层之间留有空间形成气体循环区域;工作腔的内层用于放置测试样品,外层侧板上设置多个分别与饱和增湿器和干燥除湿器连接的气管快插接口;工作腔的内外两层之间气体可以流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快插接口包括增湿入口快插接口、增湿出口快插接口、干燥入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出口快插接口;其中增湿出口快插接口和增湿入口快插接口通过气管与饱和增湿器连接,干燥出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入口快插接口通过气管与干燥除湿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湿入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入口快插接口单独设置或者共用设置,增湿出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出口快插接口分别单独设置或者共用设置;所述增湿入口快插接口和干燥入口快插接口在腔体内部通过气管延伸至加热制冷单元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内层的下挡板上均匀安装阵列排布的测试样品放置柱,且下挡板中心位置处开设圆孔,内层的左右挡板为开设气体导流孔的栅格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度发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制冷单元安装在工作腔内层下挡板的圆孔处,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内散热风扇、内散热器、第一加热制冷片、外散热器和外散热风扇,其中内散热风扇和内散热器位于工作腔内部,外散热器和外散热风扇位于工作腔外部;第一加热制冷片与测控电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大腔体温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杰廖维郝玉涛龙国浩袁汉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量测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