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及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分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38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输送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轨道和分拣输送车,分拣输送车具有多个设置在输送轨道两侧的限位轮;输送轨道设置有能够与两侧的限位轮配合接触的两个限位部;输送轨道包括若干直行轨道以及若干内圈转弯轨道和外圈转弯轨道,其中,内圈转弯轨道、外圈转弯轨道以及直行轨道的宽度均与两侧的限位轮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能够使得分拣输送车在行走时两侧的限位轮始终与输送轨道的限位部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输送轨道中转弯轨道的宽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满足分拣输送车在不同弯道上的稳定输送,使分拣输送车的输送不局限于输送轨道的位置,能够将输送轨道随场地进行任意安装布置,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及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分拣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机构
,尤其是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及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分拣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网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快递业务呈高速增加趋势。在快递的运送过程中,传统的快递分拣多为人工分拣,由工作人员根据快递单地址来手工分配快递的终端或末端派件站点,快递分拣耗费了整个快递运送环节的大多数时间和成本。
[0003]随着科技和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一些比较大的物流公司,已逐步摒弃了传统的手工分配快递的方式,出现了自动化快递分拣装置;目前,行业内现有的常规环形分拣装置,包括分拣轨道以及分拣输送车,分拣轨道内的多个分拣输送车,由行车架之间首尾依次相连。分拣时,各分拣输送车保持独立分拣单元,在供包机或紧邻供包机的五面扫码相机处接受含条码信息的包裹,再通过处理后将包裹在预设好的分拣格口下包;
[0004]但申请人在使用安装使用过程中发现,现虽然有环形的分拣装置,能够实现输送车首尾相连的输送,且能够满足大部分厂家的分拣需求,但其也只能采用环状的结构进行分拣工作,无法根据实际的场地进行对轨道的布置,难以满足轨道的多重转弯工作的布置,安装的局限性较大,难以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布置轨道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及具有该输送机构的分拣机,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输送轨道不能随场地进行充分安装利用的问题。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轨道和能够在分拣输送车上分拣行走的分拣输送车;所述分拣输送车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底部的行走轮和多个限位轮,所述限位轮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内部,且分别设置在输送轨道的两侧;
[0007]所述输送轨道设置为能够与两侧的限位轮配合接触的两个限位部以及设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与行走轮配合接触的配合部,限位部位于限位轮之间;
[0008]所述输送轨道包括若干直行轨道以及若干转弯轨道,其中,任一转弯轨道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直行轨道配合连接;
[0009]且所述转弯轨道包括内圈转弯轨道和外圈转弯轨道,所述内圈转弯轨道和外圈转弯轨道的弧形开口方向相反;
[0010]其中,内圈转弯轨道、外圈转弯轨道以及直行轨道的宽度均与两侧的限位轮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能够使得分拣输送车在行走时两侧的限位轮始终与输送轨道的限位部贴合。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轨道上两个限位部之间的距离随输送轨道的宽度变化而变化。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轮包括设于输送轨道一侧的第一限位轮以及设于输送轨道另一侧的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所述第一限位轮位于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之间;
[0013]分拣输送车在内圈转弯轨道、外圈转弯轨道以及直行轨道上行走输送时,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均与输送轨道的限位部相接触贴合。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分拣输送车在内圈转弯轨道上行走输送时,第一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外侧、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内侧;
[0015]所述分拣输送车在外圈转弯轨道上行走输送时,第一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内侧、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外侧;
[0016]所述内圈转弯轨道的宽度小于直行轨道的宽度,所述外圈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直行轨道的宽度。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内圈转弯轨道上在靠近直行轨道处设置有第一连接轨道,该第一连接轨道的宽度从直行轨道至靠近内圈转弯轨道方向逐渐减小;
[0018]所述外圈转弯轨道上在靠近直行轨道处设置有第二连接轨道,该第二连接轨道的宽度从直行轨道至靠近外圈转弯轨道方向逐渐增大。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轮还包括辅助限位轮;所述分拣输送车在转弯轨道上行走输送时,所述辅助限位轮能够与外圈转弯轨道或内圈转弯轨道相接触。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稳定系统,所述稳定系统包括执行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限位轮移动;信号收集单元,用于采集各限位轮的压力信号;控制终端,用于接收信号收集单元的信号并控制执行单元工作;
[0021]所述信号收集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各限位轮均通过支架安装在车架上,且各限位轮的轮轴转动安装在支架上,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轮轴远离输送轨道限位部的一侧;
[0022]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监测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小,其设有压力阀值,当监测到的压力大于压力阀值时,检测单元向控制终端发送信号。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执行单元包括安装筒,固定在车架上,其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支架远离限位轮的一端插入安装筒内与限位块连接;复位弹簧,位于安装筒内,且套设在支架上;第一电磁铁,安装在限位块远离支架的一侧;第二电磁铁,安装在安装筒内,位于第一电磁铁的一侧;供电开关,安装在安装筒内,与控制终端远程信号连接,其能够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磁力的通断;当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相斥。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供油机构,所述供油机构包括供油筒,固定在安装筒上,且套设在支架外部;活动环,位于供油筒内,且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环配合供油筒侧壁在供油筒内形成密封的油腔;进油口,开设在供油筒侧壁上,且受活动环的移动开启或者闭合,该进油口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出油管,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安装筒上,其一端与油腔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喷头并朝向限位轮,该出油管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活动环和供油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支架和安装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2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分拣机,包括分拣机本体和上述的输送机构。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机构通过对输送轨道中转弯轨道的宽度设置,使其配合分拣输送车上的三个限位轮,使得分拣输送车在输送轨道上分拣输送时,其三个限位轮能够自动适配贴紧直行轨道、内圈转弯轨道和外圈转弯轨道,保证分拣输送车在其上的稳定输送,其仅需对转弯轨道的宽度进行调节即可实现分拣输送车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输送;基于此,在不同场景的布置场地进行输送轨道的布置时,能够根据实际的场地进行轨道的任意转弯布置安装,对空间进行充分利用,适用范围广泛;且在加工过程中,仅需对轨道的宽度进行调节,将直行轨道、内圈转弯轨道和外圈转弯轨道分别进行加工生产然后根据实际的布置进行连接即可,生产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0028]2、通过稳定系统的设置,自动对各限位轮的压力进行检测,当发现有限位轮脱离输送轨道时,自动通过磁性的斥力使得第一限位轮压紧导轮,保持输送的稳定,分拣输送车在直行轨道和转弯轨道之间切换的稳定性;且通过磁性的斥力进行收紧,在保持第一限位轮能够贴近输送轨道的同时,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轨道和能够在分拣输送车上分拣行走的分拣输送车;所述分拣输送车包括车体以及设于车体底部的行走轮和多个限位轮,所述限位轮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内部,且分别设置在输送轨道的两侧;所述输送轨道设置为能够与两侧的限位轮配合接触的两个限位部以及设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与行走轮配合接触的配合部,限位部位于限位轮之间;所述输送轨道包括若干直行轨道以及若干转弯轨道,其中,任一转弯轨道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直行轨道配合连接;且所述转弯轨道包括内圈转弯轨道和外圈转弯轨道,所述内圈转弯轨道和外圈转弯轨道的弧形开口方向相反;其中,内圈转弯轨道、外圈转弯轨道以及直行轨道的宽度均与两侧的限位轮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能够使得分拣输送车在行走时两侧的限位轮始终与输送轨道的限位部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上两个限位部之间的距离随输送轨道的宽度变化而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轮包括设于输送轨道一侧的第一限位轮以及设于输送轨道另一侧的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所述第一限位轮位于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之间;分拣输送车在内圈转弯轨道、外圈转弯轨道以及直行轨道上行走输送时,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均与输送轨道的限位部相接触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输送车在内圈转弯轨道上行走输送时,第一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外侧、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内侧;所述分拣输送车在外圈转弯轨道上行走输送时,第一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内侧、第二限位轮和第三限位轮位于输送轨道外侧;所述内圈转弯轨道的宽度小于直行轨道的宽度,所述外圈转弯轨道的宽度大于直行轨道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转弯轨道上在靠近直行轨道处设置有第一连接轨道,该第一连接轨道的宽度从直行轨道至靠近内圈转弯轨道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外圈转弯轨道上在靠近直行轨道处设置有第二连接轨道,该第二连接轨道的宽度从直行轨道至靠近外圈转弯轨道方向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名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