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36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组件,所述反应釜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混合搅拌的混合搅拌组件,所述反应釜组件上还设置有粉末固料均匀添加的均匀上料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反应釜组件上设置有均匀上料组件,其中均匀上料组件内部的均匀下料网板能够在混合搅拌组件中的搅拌传动杆的驱动下,使得落入到均匀下料网板上表面的固体粉末原料均匀的落入到反应釜筒身内部,使得固体原料的添加更加的均匀,使得从液体下料管中添加的液体原料能够混合更佳,在固体原料均匀添加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液体原料与固体原料之间的混合效果更好,同时大大缩短了搅拌时间,使得搅拌效率也得到大幅的提高。率也得到大幅的提高。率也得到大幅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助焊剂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替代人工进行操作,机械设备本身在制造维修时经常需要利用焊接技术进行连接固定,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利用助焊剂进行辅助操作,助焊剂主要起到防护和防止氧化的作用,因此助焊剂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0003]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20192066975.3的一种助焊剂生产用反应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助焊剂生产用反应釜。助焊剂生产用反应釜采用环状的框架搅拌部件进行搅拌作业,并可产生整体流向固定的扰流,由此可以以低速方式搅拌混合,有利于助焊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不受外力作用而保持原样。
[0004]但是在助焊剂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有其他问题,当需要使用搅拌釜将固体原料和液体原料进行混合搅拌,而现有的助焊剂生产用搅拌釜在使用时,在上料过程中,往往是将液体原料和固体粉末原料集中倒入到搅拌釜,这就导致固体粉末原料在搅拌釜中处于堆积状态,使得后续的搅拌混合时间较长,搅拌效果较差,搅拌效率也会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组件,所述反应釜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混合搅拌的混合搅拌组件,所述反应釜组件上还设置有粉末固料均匀添加的均匀上料组件;
[0008]所述反应釜组件包括反应釜筒身,所述反应釜筒身顶端的左侧设置有液体下料管,所述液体下料管的顶端铰接设置有闭合盖,所述反应釜筒身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固体下料管,所述固体下料管的顶端设置有顶部下料料斗,所述反应釜筒身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0009]所述混合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筒身中部的搅拌传动杆,所述反应釜筒身顶端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传动杆的顶端转动穿出所述反应釜筒身的顶部与所述驱动电机底端的驱动端相连;
[0010]所述均匀上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传动杆侧边的均匀下料仓,所述搅拌传动杆的杆身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均匀下料仓的侧边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接杆,所述转动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之间啮合相连,所述转动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转盘,所述驱动转盘的边部设置有带动连接杆,所述带动连接杆上铰接设置有振动拉杆,所述均匀下料仓的底端开口处倾斜设置有均匀下料网板,所述均匀下料网板的端部与所述振动拉杆的底端铰接相连。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应釜组件的内壁上开设有滑动内槽,所述滑动内槽的内部滑动插设有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的端部与所述均匀下料网板的端部铰接相连。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内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滑块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内槽内壁相连。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传动杆杆身的侧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内侧搅拌杆,所述搅拌传动杆杆身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搅拌杆。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侧搅拌杆的杆身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底部搅拌杆的底端垂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侧边设置的支撑架与所述反应釜筒身相连。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在反应釜组件上设置有均匀上料组件,其中均匀上料组件内部的均匀下料网板能够在混合搅拌组件中的搅拌传动杆的驱动下,使得落入到均匀下料网板上表面的固体粉末原料均匀的落入到反应釜筒身内部,使得固体原料的添加更加的均匀,使得从液体下料管中添加的液体原料能够混合更佳,进而避免传统的反应釜中固体原料堆积的情况发生,在固体原料均匀添加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液体原料与固体原料之间的混合效果更好,同时大大缩短了搅拌时间,使得搅拌效率也得到大幅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图2中均匀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图3中滑动内槽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4]1、反应釜组件;2、混合搅拌组件;3、均匀上料组件;
[0025]101、反应釜筒身;102、液体下料管;103、闭合盖;104、固体下料管;105、顶部下料料斗;106、出料口;
[0026]201、搅拌传动杆;202、驱动电机;203、内侧搅拌杆;204、底部搅拌杆;
[0027]301、均匀下料仓;302、第一传动齿轮;303、转动连接杆;304、第二传动齿轮;305、驱动转盘;306、带动连接杆;307、振动拉杆;308、均匀下料网板;309、滑动内槽;310、连接滑块;31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组件1,反应釜组件1上设置有用于混合搅拌的混合搅拌组件2,反应釜组件1上还设置有粉末固料均匀添加的均匀上料组件3。
[0030]反应釜组件1包括反应釜筒身101,反应釜筒身101顶端的左侧设置有液体下料管102,液体下料管102的顶端铰接设置有闭合盖103,反应釜筒身101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固体下料管104,固体下料管104的顶端设置有顶部下料料斗105,反应釜筒身10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06。
[0031]混合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设置在反应釜筒身101中部的搅拌传动杆201,反应釜筒身10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02,搅拌传动杆201的顶端转动穿出反应釜筒身101的顶部与驱动电机202底端的驱动端相连,搅拌传动杆201杆身的侧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内侧搅拌杆203,搅拌传动杆201杆身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搅拌杆204,内侧搅拌杆203的杆身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底部搅拌杆20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焊剂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组件(1)上设置有用于混合搅拌的混合搅拌组件(2),所述反应釜组件(1)上还设置有粉末固料均匀添加的均匀上料组件(3);所述反应釜组件(1)包括反应釜筒身(101),所述反应釜筒身(101)顶端的左侧设置有液体下料管(102),所述液体下料管(102)的顶端铰接设置有闭合盖(103),所述反应釜筒身(101)顶端的右侧设置有固体下料管(104),所述固体下料管(104)的顶端设置有顶部下料料斗(105),所述反应釜筒身(10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06);所述混合搅拌组件(2)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反应釜筒身(101)中部的搅拌传动杆(201),所述反应釜筒身(10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202),所述搅拌传动杆(201)的顶端转动穿出所述反应釜筒身(101)的顶部与所述驱动电机(202)底端的驱动端相连;所述均匀上料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传动杆(201)侧边的均匀下料仓(301),所述搅拌传动杆(201)的杆身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02),所述均匀下料仓(301)的侧边转动设置有转动连接杆(303),所述转动连接杆(30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304),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04)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02)之间啮合相连,所述转动连接杆(303)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转盘(305),所述驱动转盘(30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东明刘家党刘玉洁黄家强余海涛卢克胜肖大为肖涵飞肖健肖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方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