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电机壳消失模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壳模具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便于脱模的电机壳消失模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泡沫塑料模采用无黏结剂干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0003]电机壳消失模模具一般由上模、下模、侧模和模芯组成,为了方便后续脱模,一般将侧模设置为四组,围成侧模,由于电机壳顶部两侧为圆弧结构,为了铸造效果更好,会将此处单独设置边模,此处的边模固定不方便,对模具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相邻模具对其进行压紧,但这样又影响脱模,所以需要研发一种即便于固定又方便脱模的边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电机壳消失模模具,解决了传统电机壳消失模模具中边模固定不便和脱模不便等技术问题。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电机壳消失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侧模(1)、第二侧模(2)、第三侧模、第四侧模(3)和设于其内部的模芯,所述第一侧模(1)和第二侧模(2)之间、第一侧模(1)和第四侧模(3)之间均设置有过渡装置(4);所述过渡装置(4)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边模(4
‑
1)和对称设于第一边模(4
‑
1)上下两端的两组第二边模(4
‑
2),所述第二边模(4
‑
2)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边模(4
‑
2)靠近第一侧模(1)一侧的侧壁内部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包括竖直槽(4
‑2‑
1)和水平槽(4
‑2‑
2),所述竖直槽(4
‑2‑
1)的开口朝向里侧;所述第一边模(4
‑
1)为“T”形结构,所述第一边模(4
‑
1)包括长板(4
‑1‑
1)和设于长板(4
‑1‑
1)内侧中部的短板(4
‑1‑
2),所述长板(4
‑1‑
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于“L”形槽的竖直槽(4
‑2‑
1)中,所述长板(4
‑1‑
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二边模侧壁相匹配的槽口(4
‑1‑
3),所述短板(4
‑1‑
2)的上下两侧壁分别与两组第二边模(4
‑
2)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竖直槽(4
‑2‑
1)内水平设置有第一弹簧(5
‑
1),所述第一弹簧(5
‑
1)的一端与长板(4
‑1‑
1)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
‑
1)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平遥县钜顺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