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膜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74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扩散膜及背光模组,在扩散基材层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其中一面上设置与LED灯板上的各微型LED芯片一一对应的凸点,通过各凸点实现对各微型LED芯片正面发出的光进行散光和挡光处理,使得背光模组发出的光更为均匀,从而解决视觉上看到LED亮点的问题,更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凸点包括的第一凸起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凸起层,且第一凸起层的第一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凸起层的第二横截面面积,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更为均匀的出光。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更为均匀的出光。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更为均匀的出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Mini LED背光模组的实现原理在于通过缩小LED芯片尺寸,使面板在保持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容纳更多的LED芯片数量,以此来实现高亮度的显示效果。随着背光技术的进步,Mini LED芯片标准尺寸从100微米到200微米,逐渐缩小到50微米到200微米,使得屏幕亮度实现了从几百尼特到上千尼特的跨越式发展。
[0003]Mini LED背光模组的一种典型结构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电路板10,设于电路板10上的多颗蓝光Mini LED芯片12,以及设于电路板10上的透明封装胶层11,还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于电路板10之上的第一扩散膜13,QD(量子点)膜14、第二扩散膜15、第三扩散膜16以及下增光膜17和上增光膜18。其中,由于Mini LED背光模组的电路板10整面发光,且各蓝光Mini LED芯片12的中心点位置出光强度最大,导致在视觉上容易看到LED亮点(也即存在光晕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图1中除了设有第一扩散膜13外,还额外叠加有第二扩散膜15、第三扩散膜16,通过叠加多层扩散膜进行光的多次扩散,从而解决LED亮点问题。但是,这种结构一方面需要设置多层扩散膜,导致Mini LED背光模组结构复杂且成本高,同时会增加Mini LED背光模组的厚度,不利于Mini LED背光模组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散膜及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Mini LED背光模组需要设置多层扩散膜,而导致其结构复杂、成本高,整体厚度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应用于微型LED背光模组,所述扩散膜包括:
[0006]扩散基材层,所述扩散基材层朝向所述微型LED背光模组的LED灯板的一面为供所述LED灯板发出的光线射入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背的一面为供所述光线射出的出光面;
[0007]在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其中一面上设置的凸点阵列,所述凸点阵列包括若干凸点,且各所述凸点与所述LED灯板上的各微型LED芯片一一对应;所述凸点包括第一凸起层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凸起层之上的第二凸起层,所述第一凸起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起层,且所述第一凸起层的第一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起层的第二横截面面积。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至少之一的材质,与所述扩散基材层的材质不同。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材质与所述扩散基材层的材质不同,且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至少之一为油墨层或白胶层。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的材质与所述扩散基材层的材质相
同,且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与所述扩散基材层一体成型。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层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微型LED芯片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凸起层的第二横截面面积,等于所述微型LED芯片的第三横截面面积;
[0012]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层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凸起层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层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一凸起层的中心点,或与所述第一凸起层的中心点重合。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在各位置处的厚度相等;
[0015]或,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自其边缘向其中心点递增。
[0016]可选地,所述扩散基材层被所述第一凸起层所覆盖的区域为雾化区域。
[0017]可选地,所述凸点阵列所设置的所述入光面或所述出光面为平滑面。
[0018]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灯板和如上所述的扩散膜;所述灯板具有基板,设于所述基板正面上的若干微型LED芯片,所述扩散膜设于所述基板正面之上,且各所述凸点与所述LED灯板上的各微型LED芯片一一对应。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申请提供的扩散膜及背光模组,其中扩散膜包括扩散基材层,扩散基材层朝向微型LED背光模组的LED灯板的一面为供LED灯板发出的光线射入的入光面,与入光面相背的一面为供光线射出的出光面;在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其中一面上设置的凸点阵列,凸点阵列包括若干凸点,且各凸点与LED灯板上的各微型LED芯片一一对应,这样可通过各凸点实现对各微型LED芯片正面发出的光进行散光和挡光处理,也可理解为各凸点对各微型LED芯片正面发出的光进行大幅度的削减和遮挡,使得背光模组发出的光更为均匀,从而解决在视觉上看到LED亮点的问题,也即解决现有背光模组中在视觉上存在的光晕现象;且不再需要额外设置多层扩散膜,可简化背光模组的结构,降低其成本,并可降低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更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0021]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凸点包括第一凸起层以及设于第一凸起层之上的第二凸起层,第一凸起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凸起层,且第一凸起层的第一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凸起层的第二横截面面积;这样第二凸起层相对于第一凸起层更靠近微型LED芯片,第二凸起层对各微型LED芯片正面发出的光起到主要的削减和遮挡作用,而第一凸起层只需起到弱遮挡作用即可,且第一凸起层和第二凸起层的厚度在靠近扩散基材层的方向递减,使得该厚度的变化趋势,与微型LED芯片的光分布曲线相适配,使得第一凸起层和第二凸起层边缘和扩散基材层之间微型LED芯片发光时不会出现明显边界,从而进一步使得背光模组更为均匀的出光;另外设置第一凸起层的第一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凸起层的第二横截面面积,即使在制作背光模组过程中,设置的扩散膜上的第二凸起层与之对应的微型LED芯片之间发生了错位,由于第一凸起层的设置,可避免斜向看见微型LED芯片,也即还可进一步避免斜向看到LED亮点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并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3为图2中扩散膜与微型LED芯片的对应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5为图4中扩散膜与微型LED芯片的对应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三;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四;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五;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六;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七;
[00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扩散膜结构示意图八;
[0033]图12

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散膜,所述扩散膜应用于微型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包括:扩散基材层,所述扩散基材层朝向所述微型LED背光模组的LED灯板的一面为供所述LED灯板发出的光线射入的入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背的一面为供所述光线射出的出光面;在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其中一面上设置的凸点阵列,所述凸点阵列包括若干凸点,且各所述凸点与所述LED灯板上的各微型LED芯片一一对应;所述凸点包括第一凸起层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凸起层之上的第二凸起层,所述第一凸起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凸起层,且所述第一凸起层的第一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起层的第二横截面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至少之一的材质,与所述扩散基材层的材质不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材质与所述扩散基材层的材质不同,且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中的至少之一为油墨层或白胶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的材质与所述扩散基材层的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一凸起层和所述第二凸起层与所述扩散基材层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远江陈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