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板结构、换热器以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662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板结构、换热器以及换热系统;换热板结构包括进液板、射流板以及出液板;进液板下端面形成有进液槽,进液槽呈贯穿进液板的左侧端设置;射流板设于进液板的下端面,且呈遮蔽进液槽设置,射流板上对应进液槽贯设有射流孔;出液板设于射流板的下端面,出液板的上端面对应射流孔设有出液槽,出液槽呈贯穿出液板的右侧端设置;其中,进液槽、射流孔以及出液槽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用以输送流体。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流体自流体通道流动的过程,首先在进液板处发生热交换,再通过射流孔,形成射流,以在出液板处再次发生热交换,且由出液板流出,流动过程中继续进行热交换,极大的提升热交换的效率,提高换热板的性能。热板的性能。热板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板结构、换热器以及换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板结构、换热器以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因此,换热器是能源动力系统中能量转换的关键设备,对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由于场地和成本的限制,对换热器提出高效紧凑低阻的要求。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常用方法是在换热板片上加工出微小通道,然后将换热板片叠加形成换热芯体,再焊接封头形成换热器。当前,换热板片上加工通道形式包括直通道、波纹通道、蛇形通道、翼型通道等。换热器中换热的方式主要为导热和对流换热,换热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因此亟需采用新型结构或新方法提高换热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板结构、换热器以及换热系统,旨在解决换热器性能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板结构,包括:
[0006]进液板,下端面形成有进液槽,进液槽呈贯穿进液板的左侧端设置;
[0007]射流板,设于进液板的下端面,且呈遮蔽进液槽设置,射流板上对应进液槽贯设有射流孔;以及
[0008]出液板,设于射流板的下端面,出液板的上端面对应射流孔设有出液槽,出液槽呈贯穿出液板的右侧端设置;
[0009]其中,进液槽、射流孔以及出液槽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用以输送流体。
[0010]可选的,进液槽设置有多个,多个进液槽沿前后向间隔设置;
[0011]其中,射流板呈遮蔽多个进液槽设置,射流板上对应多个进液槽设置有多个射流孔,出液板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出液槽。
[0012]可选的,射流孔设置有多个,多个射流孔沿左右向间隔设置,形成一射流组。
[0013]可选的,射流组设置有多个,多个射流组沿进液槽的前后向间隔设置。
[0014]可选的,进液板包括:
[0015]进液板本体,进液板本体的下端面上贯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呈贯穿进液板本体的左侧端设置;以及,
[0016]盖板,盖设于进液板本体的上端面上,呈遮蔽进液孔设置;
[0017]其中,进液孔与盖板的下端面共同形成进液槽。
[0018]可选的,进液板的材质为钛合金;和\或,
[0019]出液板的材质为钛合金。
[0020]可选的,进液槽为矩形槽;和\或,
[0021]出液槽为矩形槽;和\或,
[0022]射流孔为圆形孔。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板结构,换热板结构为上述的换热板结构;
[0024]其中,多个换热板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叠设,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结构中,分别用以输送冷流体以及热流体,且相邻两个换热板结构中,流体通道的输送方向相反。
[0025]可选的,多个换热板结构共同形成一换热组,换热组设置有多个。
[0026]本专利技术还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多个换热器,换热器为上述的换热器。
[002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进液板上设置有进液槽,出液板上设置有出液槽,射流板上贯设有射流孔,进液槽、射流孔以及出液槽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流体自流体通道流动的过程中,首先在进液板处发生热交换,再通过射流孔,形成射流,以在出液板处再次发生热交换,且由出液板流出,流动过程中继续进行热交换,极大的提升热交换的效率,提高换热板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板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号说明:
[00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换热器13盖板100换热板结构2射流板1进液板21射流孔11进液槽3出液板12进液板本体31出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因此,换热器
是能源动力系统中能量转换的关键设备,对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0036]由于场地和成本的限制,对换热器提出高效紧凑低阻的要求。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常用方法是在换热板片上加工出微小通道,然后将换热板片叠加形成换热芯体,再焊接封头形成换热器。当前,换热板片上加工通道形式包括直通道、波纹通道、蛇形通道、翼型通道等。换热器中换热的方式主要为导热和对流换热,换热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因此亟需采用新型结构或新方法提高换热器的性能。
[0037]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板结构,只要是包含有换热板结构的换热器均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内容,其中,图1至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3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板结构100,包括进液板1、射流板2以及出液板3;进液板1下端面形成有进液槽11,进液槽11呈贯穿进液板1的左侧端设置;射流板2设于进液板1的下端面,且呈遮蔽进液槽11设置,射流板2上对应进液槽11贯设有射流孔21;出液板3设于射流板2的下端面,出液板3的上端面对应射流孔21设有出液槽31,出液槽31呈贯穿出液板3的右侧端设置;其中,进液槽11、射流孔21以及出液槽31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用以输送流体。
[003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进液板上设置有进液槽,出液板上设置有出液槽,射流板上贯设有射流孔,进液槽、射流孔以及出液槽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流体自流体通道流动的过程中,首先在进液板处发生热交换,再通过射流孔,形成射流,以在出液板处再次发生热交换,且由出液板流出,流动过程中继续进行热交换,极大的提升热交换的效率,提高换热板的性能。
[0040]进一步的,进液槽11设置有多个,多个进液槽11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其中,射流板2呈遮蔽多个进液槽11设置,射流板2上对应多个进液槽11设置有多个射流孔21,出液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板,下端面形成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呈贯穿所述进液板的左侧端设置;射流板,设于所述进液板的下端面,且呈遮蔽所述进液槽设置,所述射流板上对应所述进液槽贯设有射流孔;以及出液板,设于所述射流板的下端面,所述出液板的上端面对应所述射流孔设有出液槽,所述出液槽呈贯穿所述出液板的右侧端设置;其中,所述进液槽、所述射流孔以及所述出液槽共同形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以输送流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液槽沿前后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射流板呈遮蔽多个所述进液槽设置,所述射流板上对应多个所述进液槽设置有多个射流孔,所述出液板上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出液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射流孔沿左右向间隔设置,形成一射流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射流组沿所述进液槽的前后向间隔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板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淮秀兰李勋锋成克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