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54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涉及压缩空气的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喷淋装置、旋喷吸收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器和第一工质罐,旋喷吸收装置包括旋喷吸收器和第二工质罐;喷淋器的进液口与第一工质罐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工质罐的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工质罐的进液口连通,第二工质罐的出液口与旋喷吸收器的进液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的适用工况局限,净化的可控性不高的技术问题,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轻工、纺织、汽车制造、电子、食品、医药、生化、国防、电力储能领域中的压缩空气储能行业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空气净化,尤其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1、压缩空气即被外力压缩的空气。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经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与其它能源比,它具有下列明显的特点:清晰透明,输送方便,没有特殊的有害性能,没有起火危险,不怕超负荷,能在许多不利环境下工作,空气在地面上到处都有,取之不尽。压缩空气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工艺气源,其应用范围遍及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机械、轻工、纺织、汽车制造、电子、食品、医药、生化、国防、科研等行业和部门。绝大部分情况下,压缩空气需净化后供用户使用。

2、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3、压缩空气制造方法和储存方法不尽相同,压缩空气中的含杂也因此存在差异。例如,制造压缩空气时使用的往复式压缩机含油,其制备出的压缩空气就含油类物质,这些油类物质进一步又可以细分为大油滴、小油滴和乳化油滴等。存储压缩空气储气装置中可能引入酸根离子、酸性或碱性气体,这一现象在地下储气的情况下尤其明显。此外,压缩空气的副产物之一是游离水,而上述酸性或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游离水,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存储压缩空气储气装置中还可能有粉尘等固体颗粒杂质,如泥沙、铁锈和岩盐颗粒等。含有上述杂质的压缩空气在后续使用中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压缩空气通入工艺机组,那么含杂可能会影响主工艺机组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用户端使用压缩空气的装置通常由钢材制成,普通钢材在含杂湿空气条件下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由于压缩空气的使用场景通常是中高压工况,腐蚀可能会引发钢板断裂和气体泄露等非常严重的后果。而现有技术中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存在可净化的杂质种类少,适用工况局限,净化过程的可控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4、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能够同时去除压缩空气携带油类、固态粉尘、游离水及其中溶解的化学杂质,并适应于多种类型的杂质,净化后为洁净的干燥压缩气体,便于后续多种场合下的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能够同时去除压缩空气携带的油类、固态粉尘、游离水及游离水中所溶的化学杂质。

2、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喷淋装置、旋喷吸收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器和第一工质罐,所述旋喷吸收装置包括旋喷吸收器和第二工质罐;所述喷淋器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工质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工质罐的出液口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二出液口还通过第一旁通支路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工质罐的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设有第二阀;待净化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喷淋器的进气口,从所述喷淋器的出气口流出后进入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

3、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器和所述旋喷吸收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分离器;从所述喷淋器的出气口流出压缩空气进入所述第一分离器的进气口,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流出后进入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分离器用于干燥压缩空气。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旋喷吸收器之间还设置有除油器;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油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一支路连通,所述除油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三阀;所述的除油器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五阀。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处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阀的出口管路连通,从所述第二支路流出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阀。

6、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前还设置有段塞流捕集器;待净化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段塞流捕集器的进气口,从所述段塞流捕集器的出气口流出后进入所述喷淋器的进气口。

7、进一步地,所述旋喷吸收器的出口侧还设置有第二分离器,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出气口流出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第二分离器的进气口,并从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流出。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质罐内装有水、碱或者酸,所述第二工质罐内装有碱或者酸。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离器用旋风分离器或者叶片式分离器;和/或,所述第二分离器用旋风分离器或者叶片式分离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喷淋器的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一冷却器;和/或,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液口处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冷却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喷淋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高压泵;和/或,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二高压泵,所述第二高压泵的出口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工质罐的出液管路处设有第六阀,所述第六阀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工质罐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六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六阀的出口及所述第二阀的出口均与所述第二高压泵的进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工质罐的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低压泵。

12、进一步地,所述旋喷吸收器的排污口处设置有ph检测装置;通过所述ph检测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阀、所述第六阀开启,所述第二阀关闭;或者通过所述ph检测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阀开启,所述第一阀、所述第六阀关闭;和/或,通过所述ph检测装置控制所述低压泵、所述第二高压泵的出口压力。

13、进一步地,所述除油器用除油聚结器。

14、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前还设置有第一三相分离器;待净化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进气口,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出气口流出后进入所述喷淋器的进气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内包括堰板、集液区、集冰区;所述堰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内底壁连接,所述堰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内顶壁之间有气相空间;所述堰板迎风侧为面向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进气口的一侧,所述堰板背风侧为所述堰板迎风侧的背面;所述集液区位于所述堰板迎风侧的下方空间;所述集冰区位于所述堰板背风侧的下方空间;所述集冰区有伴加热器,所述伴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集冰区;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第一排污口位于所述集液区的底部,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第二排污口位于所述集冰区的底部。

16、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前还设置有第二三相分离器,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并联;待净化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进气口,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的出气口流出后进入所述喷淋器的进气口;或者,待净化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进气口,从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的出气口流出后进入所述喷淋器的进气口。

1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8、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装置、旋喷吸收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器和第一工质罐,所述旋喷吸收装置包括旋喷吸收器和第二工质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和所述旋喷吸收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旋喷吸收器之间还设置有除油器;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油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一支路连通,所述除油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三阀;所述的除油器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五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处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阀的出口管路连通,从所述第二支路流出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前还设置有段塞流捕集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出口侧还设置有第二分离器,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出气口流出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第二分离器的进气口,并从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罐内装有水、碱或者酸,所述第二工质罐内装有碱或者酸。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用旋风分离器或者叶片式分离器;和/或,所述第二分离器用旋风分离器或者叶片式分离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喷淋器的进液口之间设有第一冷却器;和/或,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液口处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冷却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罐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喷淋器的进液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高压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排污口处设置有PH检测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器用除油聚结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前还设置有第一三相分离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内包括堰板、集液区、集冰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前还设置有第二三相分离器,所述第二三相分离器与所述第一三相分离器并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装置、旋喷吸收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器和第一工质罐,所述旋喷吸收装置包括旋喷吸收器和第二工质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和所述旋喷吸收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旋喷吸收器之间还设置有除油器;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除油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一支路连通,所述除油器的出气口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三阀;所述的除油器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五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处还包括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阀的出口管路连通,从所述第二支路流出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旋喷吸收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的进口前还设置有段塞流捕集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出口侧还设置有第二分离器,从所述旋喷吸收器的出气口流出的压缩空气进入所述第二分离器的进气口,并从所述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辉马宏涛付文秀常学煜朱阳历陈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