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换热板、辐射换热板组及辐射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266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5
本申请涉及辐射空调领域,具体涉及辐射换热板、辐射换热板组和辐射换热系统。辐射换热板包括板主体内部或侧部有连通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的微通道。微通道为介质提供流通路径和相变空间,且介质流通会使板主体“辐射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或将热量向环境中“辐射放出”。辐射换热板组,包括多个辐射换热板用于同时安装在室内地面、棚顶或墙面等形成上、下“两个”以上不同的辐射工作面,以构成更加合理的环境温度空间。辐射换热系统包括辐射换热板以及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和控制阀;通过改变控制阀的连通位形成不同的循环回路,以实现辐射换热板作为辐射换热板式蒸发器或辐射换热板式冷凝器,持续向环境中的物体或人体辐射制冷或制热。制冷或制热。制冷或制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辐射换热板、辐射换热板组及辐射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热泵(辐射空调)无水地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辐射换热板、辐射换热板组和辐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空气源热泵无水地暖系统主要由空气源热泵热源机组、辐射系统以及控制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为压缩机驱动冷媒做功,置换空气中“免费”热能,制热时埋在室内地面下(或棚顶)的毛细盘管中冷媒冷凝后释放出的“高温”热能,把地面地板(或棚顶)辐射系统加热,进而对室内空间实现辐射供暖。
[0003]而现有的无水地暖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埋在室内地面下的毛细盘管的排布需要现场“制作”完成,制作过程复杂,需要人工完善的工序较多,现场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无形中埋下故障隐患,结果自然是制作困难、成本高且耗费工时。
[0005]2.铺设的多路毛细盘管的进口和回口由一对(或较少几对)分配器头集中连接,因此分配器头处所有多根管路是集中在一起的,导致地面热量分布不均、温差较大(一般在5~10℃以上),从而造成系统换热能力相对下降、机组能效比低、室内温度分布不均、人居舒适度差。
[0006]3、毛细盘管铺装的位置只在地面或顶棚,所形成的辐射面单一不易满足室内(冷热负荷)分布需要,且辐射面容易被家具等室内设施遮挡,影响机组工作效率及人居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换热板、辐射换热板组和辐射换热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热泵(辐射空调)无水地暖系统存在的毛细盘管设计不合理导致机组工况不理想、能效比不够高以及毛细盘管不易铺装和布设困难、人居舒适度差等问题。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辐射换热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上开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板主体的内部或侧部形成有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的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用于为介质提供流通路径和相变空间。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微通道在所述板主体内呈或直线弯曲状分布,且所述微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板主体的板面;
[0010]所述微通道呈直管状或异形管状;和/或
[0011]所述微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多根直线支路或多根异形支路。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微通道在所述板主体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微通道间隔设置;
[0013]多个所述微通道串联设置,且串联后的多个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入
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出口;或
[0014]多个所述微通道中至少存在两个所述微通道并联设置,并联后的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出口;或
[0015]多个所述微通道串、并联混合设置,串、并联混合后的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出口。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微通道连接所述介质入口处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所述介质出口处的一侧之间的间距。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微通道的通径小于等于2.5mm;
[0018]所述板主体呈平板状,且其单侧板面的面积大于等于0.5m2,所述板主体的厚度为1mm

12mm。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辐射换热板的板主体或板面为具有高辐射发射率和/或掺杂辐射发射率高的材料的非金属板或为具有高辐射发射率且经过钝化镀层或附着镀膜处理的耐腐蚀金属板亦或为具有高辐射发射率的非金属和金属“结合”优化板;
[0020]和/或在不影响导热能力的前提下,所述辐射换热板内添加有相变材料,可以同时增加板子的储热功能。
[0021]和/或所述辐射换热板内添加有负离子材料。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板主体内对应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处分别形成转接分配通道,所述转接分配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分支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处的所述分支通道一一对应地连通,以通过所述转接分配通道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板主体还包括减震层,所述减震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
[0024]所述板主体还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
[0025]所述板主体还包括中空隔层,所述中空隔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覆盖或包裹住所述微通道,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
[0026]所述板主体还包括饰面层,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的最外层,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
[0027]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电热辅层,所述电热辅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二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
[0028]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热反射层,所述热反射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二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
[0029]所述板主体还包括隔温层,所述隔温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二侧部,并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
[00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层和第二侧部层的结构可以“省略”优化组合。
[003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辐射换热板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个辐射换热板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组合;
[0032]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用于同时安装在室内地面、棚顶或墙面;或
[0033]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中的部分用于安装在室内地面和/或下部墙面,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中的部分用于安装在棚顶和/或上部墙面,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中的部分用于安装在下部墙面和/或上部墙面,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中的部分用于安装在地面和/或上部墙面,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中的部分用于安装在下部墙面和/或棚顶等不同位置,其任意两个以上不同位置的辐射换热板的辐射温度是不同的(由控制系统实现),因此可以在室内环境空间形成上、下“两个”以上(辐射工作面)不同的温度区间。
[0034]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辐射换热系统,所述辐射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控制阀和所述的辐射换热板(组);
[0035]当所述控制阀位于第一连通位,所述压缩机、所述辐射换热板(组)、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蒸发器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所述辐射换热板(组)作为辐射换热板(组)式冷凝器;当所述控制阀位于第二连通位,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部件、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辐射换热板(组)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在所述第二循环回路,所述辐射换热板(组)作为辐射换热板(组)式蒸发器;介质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或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内循环。
[0036]或
[0037]所述辐射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控制阀和所述的辐射换热板(组);
[0038]当所述控制阀位于第一连通位,所述压缩机、所述辐射换热板(组)和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部件及所述蒸发器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上开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板主体的内部或侧部形成有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的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用于为介质提供流通路径和相变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在所述板主体内呈直线或弯曲状分布,且所述微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板主体的板面;所述微通道呈直管状或异形管状;和/或所述微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多根直线支路或多根异形支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在所述板主体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微通道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微通道串联设置,且串联后的多个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出口;或多个所述微通道中至少存在两个所述微通道并联设置,并联后的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出口;或多个所述微通道串、并联混合设置,串、并联混合后的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另一端连通所述介质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通道连接所述介质入口处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所述介质出口处的一侧之间的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的通径小于等于2.5mm;所述板主体呈平板状,且其单侧板面的面积大于等于0.5m2,所述板主体的厚度为1mm

1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换热板的板主体或板面为具有高辐射发射率和/或掺杂辐射发射率高的材料的非金属板或为具有高辐射发射率且经过钝化镀层或附着镀膜处理的耐腐蚀金属板亦或为具有高辐射发射率的非金属和金属结合的优化板;和/或所述辐射换热板内添加有相变材料;和/或所述辐射换热板内添加有负离子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内对应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处分别形成转接分配通道,所述转接分配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分支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处的所述分支通道一一对应地连通,以通过所述转接分配通道连通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还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所述板主体还包括减震层,所述减震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所述板主体还包括中空隔层,所述中空隔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覆盖或包裹住所述微通道,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所述板主体还包括饰面层,所述饰面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一侧部的最外层,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
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电热辅层,所述电热辅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二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所述板主体还包括热反射层,所述热反射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二侧部,且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和/或所述板主体还包括隔温层,所述隔温层设置于所述板主体的第二侧部,并与所述板主体平行设置。9.一种辐射换热板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辐射换热板安装在不同位置的组合;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用于同时安装在室内地面、棚顶或墙面;或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中的部分用于安装在室内地面和/或下部墙面,多个所述辐射换热板中的部分用于安装在棚顶和/或上部墙面,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飞
申请(专利权)人:舒创电气科技辽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