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壳隔离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530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壳隔离止回阀,包括第一阀体、阀瓣和支撑座。第一阀体具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一阀腔。阀瓣具有在介质的推动下将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一阀腔连通的第一状态和阻断二者连接的第二状态;支撑座设在第一阀腔内,沿着介质的流向依次设有导向配合部和回流引流部,导向配合部与阀瓣配合,适于引导阀瓣沿阀体轴线移动;回流引流部具有适于汇集回流介质的腔体,以推动阀瓣回座直至堵住所述第一过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阀瓣回座力及阀瓣回座的稳定性,推动阀瓣回座直至堵住第一过流通道,有效防止介质逆流,并能提高密封性能。并且能够满足在极小流量的工况下,既能正常开启满足运行要求,又能稳定回座满足密封要求。满足密封要求。满足密封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壳隔离止回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安全壳隔离止回阀。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安全壳隔离止回阀,是一种高要求、高性能的止回阀。对止回阀的回座稳定性,密封性具有极高要求。在该领域止回阀应用中,有一类极小流量的特殊工况。在这种极小流量下,现有的国内外的一些止回阀均很难开启或开启后运行不稳定,出现来回震荡的情况,达不到运行要求;反向回流时,又因压差小,阀瓣回座不稳定或回座后密封性能不稳定,达不到密封泄露率要求。
[0003]因此,为了能为核电安全运行提供更好保障,同时填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亟需设计一种止回阀,在极小流量的工况下,既能正常开启满足运行要求,又能稳定回座满足密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止回阀在极小流量下正向无法开启达不到运行要求、反向回流时回座不稳定达不到密封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壳隔离止回阀。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安全壳隔离止回阀,包括:
[0006]第一阀体,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壳隔离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流通道(11)和第一阀腔(12);阀瓣(2),具有在介质的推动下将第一过流通道(11)和第一阀腔(12)连通的第一状态和阻断二者连接的第二状态;支撑座(3),设在所述第一阀腔(12)内,所述支撑座(3)沿着介质的流向依次设有导向配合部(31)和回流引流部(32),所述导向配合部(31)与所述阀瓣(2)配合,适于引导所述阀瓣(2)沿所述阀体轴线移动;所述回流引流部(32)具有适于汇集回流介质的腔体,以推动所述阀瓣(2)回座直至堵住所述第一过流通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壳隔离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2)具有沿着介质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节流部(21)、止回部(22)和导向部(23);所述节流部(21)套装在所述第一过流通道(11)内,所述节流部(2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流通道(11)的内径,以使得所述节流部(21)和所述第一过流通道(11)之间形成环形的节流通道;所述止回部(22)设在所述第一阀腔(12)内,所述止回部(22)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流通道的内径,适于堵住所述第一过流通道(11)防止介质回流;所述导向部(23)为圆柱体,所述导向配合部(31)设有与所述导向部(23)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部(23)滑动套装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回流引流部(32)的腔体沿介质流通方向内径逐渐扩大,所述腔体靠近所述导向孔一端与所述导向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壳隔离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与所述第一阀体(1)同轴设置;所述支撑座(3)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阀腔(12)连通的过流孔(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国华王龙骧程学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