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性能,壳体上会连接有防爆片,以此在壳体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防爆片可以及时爆开,以此避免引发电池的安全风险,由于防爆片本身的结构限制,防爆片的性能可能会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外壳的使用性能。
[000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和防爆结构,防爆结构连接于壳体,防爆结构包括:
[0005]主体,主体连接于壳体;
[0006]防爆段,防爆段连接于主体;
[0007]其中,主体上形成有缓冲段,缓冲段位于防爆段和壳体之间。
[0008]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和防爆结构,防爆结构连接于壳体,防爆结构包括主体和防爆段,主体连接于壳体,防爆段连接于主体,从而在壳体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防爆段可以爆开,从而实现对壳体内部的及时泄压,以此避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防爆结构(20),所述防爆结构(20)连接于所述壳体(10),所述防爆结构(20)包括:主体(21),所述主体(21)连接于所述壳体(10);防爆段(22),所述防爆段(22)连接于所述主体(21);其中,所述主体(21)上形成有缓冲段(23),所述缓冲段(23)位于所述防爆段(22)和所述壳体(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段(22)与所述主体(2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段(22)与所述主体(21)之间形成有薄弱部(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24)由刻痕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23)的厚度大于所述薄弱部(24)的厚度;其中,所述缓冲段(23)的厚度与所述薄弱部(24)的厚度之比大于1,小于等于100;和/或,所述主体(21)的最小厚度大于所述薄弱部(24)的厚度;其中,所述主体(21)的最小厚度与所述薄弱部(24)的厚度之比大于1,小于等于1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段(22)与所述主体(21)为分体式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段(22)焊接于所述主体(2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主体(21)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或,所述壳体(10)与所述主体(21)为分体式结构,其中,所述壳体(10)与所述主体(21)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0)与所述主体(21)焊接,或者所述壳体(10)与所述主体(21)粘结,或者所述主体(21)在所述壳体(10)成型时一体成型于所述壳体(10)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段(22)为平直段。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23)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10)的厚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1)上设置有凹槽(29),以在所述主体(21)上形成有所述缓冲段(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23)的至少部分为弯折件。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1)包括连接段(25),所述连接段(2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10),所述连接段(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段(23);其中,所述缓冲段(23)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段(25)的厚度。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5)包括相对的外表面(251)和内表面(252),沿垂直于所述外表面(251)或所述内表面(252)的方向上,所述缓冲段(23)与所述外表面(251)的距离大于所述缓冲段(23)与所述内表面(252)的距离。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23)朝向所述壳体(10)
内侧的表面与所述内表面(252)基本相平齐。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1)还包括过渡段(26),所述过渡段(26)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段(23),所述过渡段(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爆段(22)。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5)的厚度大于所述过渡段(26)的厚度;和/或,所述防爆段(22)与所述过渡段(26)之间形成有薄弱部(24),所述薄弱部(24)由刻痕形成,其中,所述过渡段(26)的厚度大于所述薄弱部(24)的厚度,所述过渡段(26)的厚度与所述薄弱部(24)的厚度之比大于1,小于等于100。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23)的厚度大于所述过渡段(26)的厚度;其中,所述缓冲段(23)的厚度与所述过渡段(26)的厚度之比为大于1,小于等于10。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5)、所述缓冲段(23)以及所述过渡段(26)之间形成有凹槽(29)。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5)包括相对的外表面(251)和内表面(252);其中,所述过渡段(26)的顶端(263)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0)内部突出所述外表面(251)设置,或者,所述过渡段(26)的顶端(263)朝向靠近所述壳体(10)内部突出所述内表面(252)设置,或者,所述过渡段(26)的顶端(263)与所述外表面(251)相平齐,或者,所述过渡段(26)的顶端(263)与所述内表面(252)相平齐,或者,所述过渡段(26)的顶端(263)位于所述外表面(251)和所述内表面(252)之间。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26)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261)和第二段(262),所述第一段(261)远离所述第二段(262)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段(23)相连接,所述第二段(262)远离所述第一段(261)的一端与所述防爆段(22)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段(26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段(262)的厚度,所述第一段(261)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段(262)的厚度之比大于1,小于等于15。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61)与所述第二段(262)之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段(261)由远离所述第二段(262)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二段(262)相连接的另一端逐渐减薄,所述第二段(262)由远离所述第一段(261)的一端至与所述第一段(261)相连接的另一端逐渐减薄;其中,所述第一段(26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段(262)的外表面之间圆弧过渡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段(261)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段(262)的内表面之间圆弧过渡连接。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6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2611)和第二部分(2612),所述第一部分(2611)远离所述第二部分(2612)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段(23),所述第二部分(261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6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段(26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611)和所述第二部分(2612)之间背离所述防爆结构(20)内部的夹角为90
°‑
180
°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611)和所述第二部分(2612)之间的夹角为110
°‑
160
°
;和/或,所述第一部分(2611)与所述缓冲段(23)基本相
垂直。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26)与所述缓冲段(23)之间的夹角为30
°‑
180
°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26)与所述缓冲段(23)之间的夹角为70
°‑
160
°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61)与所述第二段(262)之间的夹角为5
°‑
120
°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262)包括相连接的第三部分(2621)和第四部分(2622),所述第三部分(2621)远离所述第四部分(26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261),所述第四部分(2622)远离所述第三部分(2621)的一端连接所述防爆段(22);其中,所述第三部分(2621)与所述第四部分(2622)之间的夹角为90
°‑
180
°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2621)与所述第四部分(2622)之间的夹角为110
°‑
160
°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林,周勇,齐彬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