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及非承载式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非承载式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后悬架安装点结构。
[0002]本技术还涉及设置有上述后悬架安装点结构的非承载式汽车。
技术介绍
[0003]非承载式车身,即车身下方设计有车架,动力总成、传动系、行驶系等系统安装在车架上,然后车架再通过车身悬置与上车身进行连接。当上述系统产生振动激励时,激励能量通过悬架与车架之间的安装点传递至车架,并再由车架向上车身传递。因而,悬架与车架之间安装点的强度对振动激励能量的传递有着重要影响。不过,现有非承载式汽车的后悬架与车架之间的安装点,依然存在悬置安装点位置结构较弱,后悬架处的振动激励容易向车架传递,而会引起车内振动噪声问题,影响汽车驾乘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后悬架安装点结构,以能够提高后悬架安装点位置的结构强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上的后悬架安装支架,沿整车高度方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车架纵梁(1)上的后悬架安装支架(2),沿整车高度方向,所述后悬架安装支架(2)位于所述车架纵梁(1)的底部,且位于车架横梁(3)与所述车架纵梁(1)之间的连接点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横梁(3)采用横截面呈圆形的管梁;和/或,所述车架纵梁(1)连接有所述后悬架安装支架(2)的部位在整车宽度方向上向车内拱出设置,以及在整车高度方向上向上拱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横梁(3)通过连接板(4)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1)上,且所述连接板(4)呈“L”型,并具有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1)底部的横板(401),以及连接在所述车架纵梁(1)面向车内一侧的竖板(402);所述车架横梁(3)连接在所述竖板(402)的一端,且沿整车长度方向,由连接有所述车架横梁(3)的一端至所述竖板(402)的另一端,所述竖板(402)沿整车高度方向的高度(H)渐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1)在整车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呈矩形,在所述车架纵梁(1)内连接有纵梁补强板(5);所述纵梁补强板(5)呈“L”型,并沿整车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车架纵梁(1)内靠近车内一侧的两个顶角处均设有所述纵梁补强板(5),在整车高度方向上,各所述纵梁补强板(5)均与所述后悬架安装支架(2)的投影部分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安装支架(20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1)一端的第二安装支架(20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02)和所述车架纵梁(1)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Q);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02)上设有位于所述腔体(Q)内的后悬架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01)上设有与所述后悬架安装点上下对应布置的后悬架安装过孔(2013)。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