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02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悬臂总成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侧边,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二端通过调节板与所述平台本体侧边相连以支撑所述悬臂总成;行走单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包括转向传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行走轮,所述行走传动机构与所述行走轮相连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所述转向传动机构通过轮架安装于所述行走轮上方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向,其中,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二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悬臂总成的转动实现行走轮轮距的改变,悬臂总成的两端均与平台本体相连,保证了移动平台在轮距改变的同时结构的稳定性。距改变的同时结构的稳定性。距改变的同时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农业机器人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善了农民的耕作条件,提高了农业耕种效率,推动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移动平台是农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常使用轮式、履带式、轮履式等,每种机构都有优缺点和合适的应用范围。
[0003]目前,传统的农业机器人功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不具有通用性,往往在不同的作业环节需要购买对应的机器人。同时,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种植模式不规范,作物的种植行距不尽相同,农业机器人对其适应性较差,往往对不同的工况都需要定制化对应的作业机器人,一方面花费了农民大量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农业机器人的制造企业造成不便。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平台通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改变轮距的移动平台,从而能够适用不同的种植模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包括:
[0007]平台本体;
[0008]悬臂总成,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侧边,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二端通过调节板与所述平台本体侧边相连以支撑所述悬臂总成;
[0009]行走单体,所述行走单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包括转向传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行走轮,所述行走传动机构与所述行走轮相连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所述转向传动机构通过轮架安装于所述行走轮上方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向,其中,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二端相连。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本体两侧的侧梁为开口朝向外侧的U形夹板,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夹板之间,所述悬臂总成通过贯穿所述夹板上下两侧面的铰接轴与所述平台本体相连。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接轴设置于靠近所述夹板开口侧的位置,所述铰接轴与所述夹板的底面之间存在间隙。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单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悬臂总成对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两侧,所述铰接轴对应所述平台中部设置。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为圆弧形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悬臂总成上,所述调节板另一端穿过所述平台本体侧边,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所述平台本体上设置有对应所述调节孔的固定孔,固定销穿过所述固定孔与调节孔以定位所述调节板。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分别连接所
述第二端的第一行走支撑梁和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的第二行走支撑梁,所述第一行走支撑梁和第二行走支撑梁之间上下铰接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一端铰接液压压缩弹簧一端,所述液压压缩弹簧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旋转臂和第二旋转臂,所述液压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行走支撑梁相连。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在仿形梁上,所述仿形梁与所述轮架之间通过回转支撑轴相连。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传动机构包括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与所述行走轮的转轴相连。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传动机构还包括驱动链轮、从动链轮和传动链,所述从动链轮与所述行走轮的转轴相连,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行走电机相连,所述传动链环绕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本体由低碳钢钣金折弯焊接形成。
[001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技术所述的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通过悬臂总成的转动实现行走轮轮距的改变,悬臂总成的两端均与平台本体相连,保证了移动平台在轮距改变的同时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2]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调距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平台本体与悬臂总成配合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转向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悬臂总成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悬挂机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行走单体结构示意图。
[0029]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平台本体;11、夹板;12支撑孔;
[0030]20、悬臂总成;21、第一端;22、第二端;23、铰接轴;24、调节板;25、调节孔;
[0031]30、行走单体;31、转向传动机构;311、转向电机;312、仿形梁;313、回转支撑轴;32、行走传动机构;321、行走电机;322、驱动链轮;323、从动链轮;324、传动链;325、张紧链轮;33、行走轮;34、轮架;
[0032]40、悬挂机构;41、第一行走支撑梁;42、第二行走支撑梁;43、第一旋转臂;44、第二旋转臂;45、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4]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
新型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包括:
[0035]平台本体10,平台本体10用于将各部分连接为一体,同时承接各部分的载荷,是整机的核心骨架。
[0036]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所述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的第一端21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10侧边,从而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能够向平台本体10的两侧转动以打开或合拢,所述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的第二端22通过调节板24与所述平台本体10侧边相连以支撑所述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的第一端21在与平台本体10铰接的同时也被平台本体10支撑,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的第二端22也被调节板24支撑,因此,能够保证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在满足向外或向内转动打开的同时,也始终能够保证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的受力均匀,而不会集中于与平台本体10连接的一端。
[0037]行走单体30,所述行走单体30设置有至少两个,包括转向传动机构31、行走传动机构32和行走轮33,所述行走传动机构32与所述行走轮33相连以驱动所述行走轮33转动,实现行走轮33的前进或后退。所述转向传动机构31通过轮架34安装于所述行走轮33上方以驱动所述行走轮33转向,实现行走轮33方向的改变。其中,所述转向传动机构31与所述悬臂总成12支撑孔;20的第二端22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本体;悬臂总成,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平台本体侧边,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二端通过调节板与所述平台本体侧边相连以支撑所述悬臂总成;行走单体,所述行走单体设置有至少两个,包括转向传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行走轮,所述行走传动机构与所述行走轮相连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所述转向传动机构通过轮架安装于所述行走轮上方以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向,其中,所述转向传动机构与所述悬臂总成的第二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两侧的侧梁为开口朝向外侧的U形夹板,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夹板之间,所述悬臂总成通过贯穿所述夹板上下两侧面的铰接轴与所述平台本体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设置于靠近所述夹板开口侧的位置,所述铰接轴与所述夹板的底面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单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悬臂总成对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两侧,所述铰接轴对应所述平台中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距可变的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为圆弧形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悬臂总成上,所述调节板另一端穿过所述平台本体侧边,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蓬勃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