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12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学采样辅助装置,涉及医学检测设备领域,提供一种便携式的医学采样辅助装置,能够替代人工完成打开和盖上采样管管盖以及使采样器断开的操作。该装置包括旋管装置、剪断装置、直线移动装置和盖夹持装置;直线移动装置水平设置;旋管装置包括旋管装置壳、旋转轴、旋管电机和管夹持装置,旋管装置壳与直线移动装置连接,旋转轴竖向设置并与旋管装置壳螺纹连接;旋管电机位于旋转轴下方,旋管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键连接使得旋转轴能够沿输出轴移动;管夹持装置位于旋转轴上方并与旋转轴连接,管夹持装置能够夹持采样管并使其保持竖直;盖夹持装置和剪断装置位于旋管装置的上方且沿直线移动装置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学采样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医学采样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病原核酸检验是查找人体分泌物标本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病毒感染的检验方法。呼吸道病原核酸检验即以呼吸道分泌物为标本,检验判断呼吸道是否有外来入侵病毒,因在新冠疫情中采用而被人们广泛知晓。除呼吸道疾病判断外,一些其他部位疾病判断也可采用。
[0003]以呼吸道采样为例,要使用采样管和采样器(咽拭子),采样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取一采样管,旋转打开管盖;B、用采样器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此过程中手持管盖挡在采样管体上;然后打开管盖,放入采样器,再依靠采样管体和管盖的辅助折断咽拭子;C、采样完成后,盖上管盖。若是混采则B步骤重复进行多次。一次核酸采样操作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但大规模核酸检验采样或医院采样岗位,采样者需要长时间连续进行若干次上述操作,实际劳动强度较大。
[0004]因此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种便携式的医学采样辅助装置,能够替代人工完成打开和盖上采样管管盖以及使采样器断开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的医学采样辅助装置,能够替代人工完成打开和盖上采样管管盖以及使采样器断开的操作。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包括旋管装置、剪断装置、直线移动装置和盖夹持装置;直线移动装置水平设置;旋管装置包括旋管装置壳、旋转轴、旋管电机和管夹持装置,旋管装置壳与直线移动装置连接,旋转轴竖向设置并与旋管装置壳螺纹连接,旋转轴与旋管装置壳的连接螺纹的与采样管螺纹的螺距相同;旋管电机位于旋转轴下方,旋管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键连接使得旋转轴能够沿输出轴移动;管夹持装置位于旋转轴上方并与旋转轴连接,管夹持装置能够夹持采样管并使其保持竖直;盖夹持装置和剪断装置位于旋管装置的上方且沿直线移动装置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进一步的是: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旋管装置、剪断装置、直线移动装置和盖夹持装置均位于装置壳体内,装置壳体上具有管放入槽、管取出槽和采样器孔,管放入槽位于盖夹持装置的前方,管取出槽位于剪断装置的后方,采样器孔与剪断装置正对。
[0008]进一步的是:管夹持装置包括管托板、第一夹持爪、第一导向柱、第一箍紧套、第一弹簧和第一电磁铁;第一导向柱竖向设置并与第一旋转轴连接;第一管托板水平设置并连接在第一导向柱的顶端,管托板由钢制成;第一夹持爪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第一夹持爪以第一导向柱轴线为中心圆周间隔均布,第一夹持爪的外表面为上大下小的锥面;第一箍紧套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一套底板,第一套底板套在第一导向柱上并与第一导向柱配合,第一套体套在第一夹持爪外;第一弹簧套在第一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抵靠在管托板和第一套底
板上;第一电磁铁与第一套底板连接且与管托板间有距离,第一电磁铁能够与管托板吸合使得第一箍紧套上移箍紧第一夹持爪。
[0009]进一步的是:管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与第一夹持爪的内表面连接。
[0010]进一步的是:盖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顶板、第二夹持爪、第二导向柱、第二箍紧套、第二弹簧和第二电磁铁;第二导向柱竖向设置并与装置壳体连接;第二管托板水平设置并连接在第二导向柱的底端,夹持顶板由钢制成;第二夹持爪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第二夹持爪以第二导向柱轴线为中心圆周间隔均布,第二夹持爪的外表面为上小下大的锥面;第二箍紧套包括第二套体和第二套底板,第二套底板套在第二导向柱上并与第二导向柱配合,第二套体套在第二夹持爪外;第二弹簧套在第二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抵靠在夹持顶板和第二套底板上;第二电磁铁与第二套底板连接且与夹持顶板间有距离,第二电磁铁能够与夹持顶板吸合使得第二箍紧套下移箍紧第二夹持爪。
[0011]进一步的是:盖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橡胶垫,第二橡胶垫与第二夹持爪的内表面连接。
[0012]进一步的是:剪断装置包括剪刀和剪刀驱动装置;剪刀水平设置,剪刀包括铰接轴和两个剪断臂,铰接轴与装置壳体连接,两个剪断臂均与铰接轴铰接,剪断臂上具有连接柱;剪刀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螺杆、导向杆、移动板和剪刀驱动电机,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座间隔设置,驱动螺杆和导向杆同向设置并均安装在两个安装座上,移动板的与剪断臂一一对应设置,移动板套装在导向杆上并与驱动螺杆螺纹连接,两个移动板与驱动螺杆连接的螺纹的旋向相反,移动板上具有长孔;连接柱插入长孔。
[0013]进一步的是: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壳体内的剪刀消毒装置,剪刀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液存储喷射器和两个喷头,与喷头消毒液存储喷射器连接,两个喷头分别位于剪刀的上方和下方并均朝向剪刀。
[0014]进一步的是:直线移动装置为直线导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够替代人工实现采样管管盖的打开和盖上,并能够剪断采样器。采样者只需将采样管放到本专利技术上和取下以及用采样器采集标本的操作,能够减少采样者约一半的工作量,采样者劳动强度得以降低。
[0016]2、本专利技术体积和重量均不大,可手提至采样现场使用,较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医学采样辅助装置主视图;
[0018]图2是医学采样辅助装置俯视图;
[0019]图3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0]图4是图1的B

B剖视图;
[0021]图5是图1的C

C剖视图;
[0022]图6是旋管装置结构图;
[0023]图7是管夹持装置结构图;
[0024]图8是管夹持装置俯视图;
[0025]图9是盖夹持装置结构图;
[0026]图10是剪断装置结构图;
[0027]图1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初始状态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专利技术运行第一步示意图;
[0029]图13是本专利技术运行第二步示意图;
[0030]图14是本专利技术运行第三步示意图;
[0031]图中标记为:装置壳体1、管放入槽11、采样器孔12、管取出槽13、隔板14、隔板孔141、旋管装置2、旋管装置壳21、旋转轴22、旋管电机23、输出轴231、管夹持装置24、管托板241、第一夹持爪242、第一橡胶垫243、第一箍紧套244、第一套体2441、第一套底板2442、第一导向柱245、第一弹簧246、第一电磁铁247、盖夹持装置3、夹持顶板31、第二夹持爪32、第二橡胶垫33、第二箍紧套34、第二套体341、第二套底板342、第二导向柱35、第二弹簧36、第二电磁铁37、剪断装置4、剪刀41、铰接轴411、剪断臂412、连接柱413、剪刀驱动装置42、驱动螺杆421、导向杆422、安装座423、移动板424、长孔4241、剪刀驱动电机425、直线移动装置5、剪刀消毒装置6、消毒液存储喷射器61、喷头62、电控部件7、控制按钮71、采样管8、采样管体81、采样管盖82。
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管装置(2)、剪断装置(4)、直线移动装置(5)和盖夹持装置(3);直线移动装置(5)水平设置;旋管装置(2)包括旋管装置壳(21)、旋转轴(22)、旋管电机(23)和管夹持装置(24),旋管装置壳(21)与直线移动装置(5)连接,旋转轴(22)竖向设置并与旋管装置壳(21)螺纹连接,旋转轴(22)与旋管装置壳(21)的连接螺纹的与采样管(8)螺纹的螺距相同;旋管电机(23)位于旋转轴(22)下方,旋管电机(23)的输出轴(231)与旋转轴(22)键连接使得旋转轴(22)能够沿输出轴(231)移动;管夹持装置(24)位于旋转轴(22)上方并与旋转轴(22)连接,管夹持装置(24)能够夹持采样管(5)并使其保持竖直;盖夹持装置(3)和剪断装置(4)位于旋管装置(2)的上方且沿直线移动装置(5)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1),旋管装置(2)、剪断装置(4)、直线移动装置(5)和盖夹持装置(3)均位于装置壳体(1)内,装置壳体(1)上具有管放入槽(11)、管取出槽(13)和采样器孔(12),管放入槽(11)位于盖夹持装置(3)的前方,管取出槽(13)位于剪断装置(4)的后方,采样器孔(12)与剪断装置(4)正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夹持装置(24)包括管托板(241)、第一夹持爪(242)、第一导向柱(245)、第一箍紧套(244)、第一弹簧(246)和第一电磁铁(247);第一导向柱(245)竖向设置并与第一旋转轴(22)连接;第一管托板(241)水平设置并连接在第一导向柱(245)的顶端,管托板(241)由钢制成;第一夹持爪(242)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第一夹持爪(242)以第一导向柱(245)轴线为中心圆周间隔均布,第一夹持爪(242)的外表面为上大下小的锥面;第一箍紧套(244)包括第一套体(2441)和第一套底板(2442),第一套底板(2442)套在第一导向柱(245)上并与第一导向柱(245)配合,第一套体(2441)套在第一夹持爪(242)外;第一弹簧(246)套在第一导向柱(245)上且两端分别抵靠在管托板(241)和第一套底板(2442)上;第一电磁铁(247)与第一套底板(2442)连接且与管托板(241)间有距离,第一电磁铁(247)能够与管托板(241)吸合使得第一箍紧套(244)上移箍紧第一夹持爪(2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采样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夹持装置(24)包括第一橡胶垫(243),第一橡胶垫(243)与第一夹持爪(242)的内表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育华杨婕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