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90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由嵌入段、填埋段和延伸段组成,所述嵌入段埋设于完整的基岩中,且所述嵌入段埋设的深度至少为100厘米,所述填埋段位于回填固体废弃物中,所述延伸段高于回填的废弃物50厘米;渗滤框架,所述渗滤框架包括底层滤液管和表层滤液管,所述底层滤液管贯穿井体分布在井体井壁上。通过设置底层滤液管和表面滤液管来实现对处置场内中的渗滤液进行收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处置场内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导致处置场底板形成向上的浮力,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减压功能,防止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得处置场地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的稳定。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的稳定。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废处理
,具体为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

技术介绍

[0002]固废处理,全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0003]利用废弃露采坑等负地形进行固废处置,不仅可以消纳大宗固体废弃物,释放土地资源,同时可以进行地形重塑,恢复区域地形地貌和谐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回填固体废弃物的过程中,通过自重固结、压密等作用,固体废弃物将产生一定量的渗滤液,周边大气降水渗入处置场也将产生渗滤液。一般废弃露采坑周边地形较高,周边地下水具有一定承压性,对处置场底板形成向上的浮力,对底板防渗工程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在回填固体废弃物的过程中,通过自重固结、压密等作用,固体废弃物将产生一定量的渗滤液,周边大气降水渗入处置场也将产生渗滤液。一般废弃露采坑周边地形较高,周边地下水具有一定承压性,对处置场底板形成向上的浮力,对底板防渗工程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包括:
[0007]井体,所述井体由嵌入段、填埋段和延伸段组成,所述嵌入段埋设于完整的基岩中,且所述嵌入段埋设的深度至少为100厘米,所述填埋段位于回填固体废弃物中,所述延伸段高于回填的废弃物50厘米;
[0008]渗滤框架,所述渗滤框架包括底层滤液管和表层滤液管,所述底层滤液管贯穿井体分布在井体井壁上,所述表层滤液管位于底层滤液管上方,且表层滤液管贯穿贯穿井体并固定于井体井壁上。
[0009]优选的,所述井体的形状呈圆柱形,所述井体内部呈中空状,且顶部呈开放式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井体的外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包围层,所述井体的内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内围层,所述包围层和内围层之间包裹有钢筋网。
[0011]优选的,所述包围层、钢筋网和内围层三者的总壁厚大于等于30厘米。
[0012]优选的,所述钢筋网的型号为φ8@200
×
200。
[0013]优选的,所述底层滤液管和表层滤液管均由花管和土工布制作而成。
[0014]优选的,所述土工布包裹在花管的外壁上。
[0015]优选的,所述底层滤液管和表层滤液管围绕井体的轴心阵列分布。
[0016]优选的,所述底层滤液管位于表层滤液管的斜下方。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层滤液管和表面滤液管来实现对处置场内中的渗滤液进行收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处置场内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导致处置场底板形成向上的浮力,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减压功能,防止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得处置场地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埋设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实施例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实施例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实施例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实施例二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滤液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井体;101、嵌入段;102、填埋段;103、延伸段;2、包围层;3、钢筋网;4、内围层;5、底层滤液管;6、表层滤液管;7、花管;8、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包括:
[0028]井体1,井体1由嵌入段101、填埋段102和延伸段103组成,嵌入段101埋设于完整的基岩中,且嵌入段101埋设的深度至少为100厘米,填埋段102位于回填固体废弃物中,延伸段103高于回填的废弃物50厘米;
[0029]渗滤框架,渗滤框架包括底层滤液管5和表层滤液管6,底层滤液管5贯穿井体1分布在井体1井壁上,表层滤液管6位于底层滤液管5上方,且表层滤液管6贯穿贯穿井体1并固定于井体1井壁上。
[0030]井体1的形状呈圆柱形,井体1内部呈中空状,且顶部呈开放式设置。
[0031]井体1的外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包围层2,井体1的内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内围层4,包围层2和内围层4之间包裹有钢筋网3。
[0032]包围层2、钢筋网3和内围层4三者的总壁厚大于等于30厘米。
[0033]钢筋网3的型号为φ8@200
×
200。
[0034]底层滤液管5和表层滤液管6均由花管7和土工布8制作而成。
[0035]土工布8包裹在花管7的外壁上。
[0036]底层滤液管5和表层滤液管6围绕井体1的轴心阵列分布。
[0037]底层滤液管5位于表层滤液管6的斜下方。
[0038]实施例一
[0039]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包括:
[0040]井体1,井体1的形状呈圆柱形,井体1内部呈中空状,且顶部呈开放式设置。井体1的外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包围层2,井体1的内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内围层4,包围层2和内围层4之间包裹有钢筋网3。包围层2、钢筋网3和内围层4三者的总壁厚等于30厘米,井体1内部直径尺寸为100厘米。钢筋网3的型号为φ8@200
×
200。
[0041]井体1由嵌入段101、填埋段102和延伸段103组成,嵌入段101埋设于完整的基岩中,且嵌入段101埋设的深度为100厘米,填埋段102位于回填固体废弃物中,延伸段103高于回填的废弃物50厘米;
[0042]渗滤框架,渗滤框架包括底层滤液管5和表层滤液管6,底层滤液管5和表层滤液管6均由花管7和土工布8制作而成。土工布8包裹在花管7的外壁上。
[0043]底层滤液管5和表层滤液管6围绕井体1的轴心阵列分布。底层滤液管5贯穿井体1分布在井体1井壁上,表层滤液管6位于底层滤液管5上方,且表层滤液管6贯穿贯穿井体1并固定于井体1井壁上。
[0044]实施例二
[0045]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由嵌入段(101)、填埋段(102)和延伸段(103)组成,所述嵌入段(101)埋设于完整的基岩中,且所述嵌入段(101)埋设的深度至少为100厘米,所述填埋段(102)位于回填固体废弃物中,所述延伸段(103)高于回填的废弃物50厘米;渗滤框架,所述渗滤框架包括底层滤液管(5)和表层滤液管(6),所述底层滤液管(5)贯穿井体(1)分布在井体(1)井壁上,所述表层滤液管(6)位于底层滤液管(5)上方,且表层滤液管(6)贯穿贯穿井体(1)并固定于井体(1)井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形状呈圆柱形,所述井体(1)内部呈中空状,且顶部呈开放式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废处置场的减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的外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包围层(2),所述井体(1)的内壁由混凝土制作的内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传华丁丹邓广柱单士锋余敏檀瑞清赵建詹慧宗胡凌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二一地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