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52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属于疏干井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疏干井、封堵部件、观察管、排水管和集水坑;疏干井设置在底板垫层下的地基土体内;封堵部件设置在疏干井顶部,其顶部设置观察孔;观察管对应观察孔设置在封堵部件上;集水坑与疏干井相邻设置,排水管设置在封堵部件侧部,其内端与疏干井连通,外端与集水坑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封堵部件侧壁设置排水管,顶部设置观察管,使疏干井在抗浮荷载达到设计要求前一直发挥作用;通过观察孔检查地下水位情况,一旦发现地下水升高可通过排水管泄水,将上涌的地下水泄至集水坑内,再通过潜水泵抽走,实现在顶板回填土前的抗浮作用,避免破坏基础结构。避免破坏基础结构。避免破坏基础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疏干井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北京市持之以恒推动河湖生态复苏,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实现连续6年持续回升,“藏水于地”的目标得以初步实现,从“补水”“节水”到“控采”,北京成功实现了地下水位不断回升。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基坑越来越深,随之而来的就是面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基础的上浮作用,目前建筑行业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增加抗浮荷载、抗浮桩等措施;其二便是增设疏干井作为抗浮措施。常规留置的疏干井在基础结构施工前进行抗浮疏干作用,在筏板浇筑前需进行封堵,封堵后的抗浮效果为零,在疏干井封堵后、抗浮荷载达到设计要求之前,无法起到疏干、抗浮作用,导致顶板回填土施工前,地下水上涌,存在结构顶裂,筏板结构内串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中疏干井封堵后的抗浮效果为零,导致顶板回填土施工前,易出现结构顶裂,筏板结构内串水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包括疏干井、封堵部件、观察管、排水管和集水坑;所述疏干井设置在底板垫层下的地基土体内;所述封堵部件设置在疏干井顶部,其顶部设置观察孔;所述观察管对应观察孔设置在封堵部件上;所述集水坑与疏干井相邻设置;所述排水管设置在封堵部件侧部,其内端与疏干井内部连通,外端与集水坑内内部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封堵部件包括防水套管、顶板和止水钢板;所述防水套管设置在疏干井顶部,其侧壁开孔;所述顶板设置在防水套管顶部,其上开设观察孔;所述止水钢板套设在防水套管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止水钢板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两个。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坑内部设置潜水泵。
[0009]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管为竖向设置的镀锌钢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为水平设置的镀锌钢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上设置阀门,其内端与防水套管焊接。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通过疏干井的封堵部件侧壁设置排水管,顶部设置观察管,从根本上解决了地下水上浮的风险,使疏干井在抗浮荷载达到设计要求前,一直发挥抗浮作用;通过观察孔检查地下水位情况,一旦发现地下水升高可通过排水管泄水,将上涌的地下水泄至集水坑内,再通过潜水泵抽走,实现疏干井在顶板回填土前的抗浮作用,一旦出现上浮可及时处理,避免破坏基
础结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疏干井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4]图中:1

疏干井、2

封堵部件、3

观察管、4

排水管、5

集水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包括疏干井1、封堵部件2、观察管3、排水管4和集水坑5;疏干井1设置在底板垫层下的地基土体内;封堵部件2设置在疏干井1顶部,对疏干井1外部施加稳定持久的压力及约束,逐渐降低水压,保持地下水位,封堵部件2顶部设置观察孔;观察管3对应观察孔设置在封堵部件2上,便于观察孔检查地下水位情况;集水坑5于疏干井1相邻设置,内部设置潜水泵;排水管4设置在封堵部件2侧部,其内端与疏干井1内部连通,外端设置在集水坑5内,当地下水上涌至排水管4位置时,通过排水管4泄至集水坑5内,再通过潜水泵将集水坑5内的地下水抽走,实现疏干井在顶板回填土之前的抗浮作用。
[0017]封堵部件2包括防水套管、顶板和止水钢板,防水套管设置在疏干井1顶部,其侧壁开孔,便于排水管4的连接;顶板设置在防水套管顶部,其上开设观察孔;止水钢板套设在防水套管上,优选的,止水钢板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两个。
[0018]观察管3竖向设置,优选为

75镀锌钢管,厚度为3

5mm,其高度优选为1500mm。
[0019]排水管4水平设置,优选为φ110镀锌钢管,厚度为3

5mm,其上设置阀门,内端与防水套管焊接连接。
[0020]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1、钻孔打井;
[0022]2、基坑降水;
[0023]3、垫层浇筑;
[0024]4、封堵部件2安装,并在顶板上安装观察管3,在防水套管的侧壁上安装排水管4;
[0025]5、连接处防水处理,防水收头至位于下方的止水钢板下,防水收头采用SBS防水卷材和非固化防水涂料;
[0026]6、筏板钢筋绑扎;
[0027]7、水位上浮可直接排水;
[0028]8、回填土完工后,首先拆卸观察管3,然后按照后封井工艺进行观察口封闭,封闭位置的标高须低于排水管4的最低位置,防止后封井内水回灌至排水管4,最后采用镀锌堵头将排水管4外端管口封堵。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疏干井(1)、封堵部件(2)、观察管(3)、排水管(4)和集水坑(5);所述疏干井(1)设置在底板垫层下的地基土体内;所述封堵部件(2)设置在疏干井(1)顶部,其顶部设置观察孔;所述观察管(3)对应观察孔设置在封堵部件(2)上;所述集水坑(5)与疏干井(1)相邻设置;所述排水管(4)设置在封堵部件(2)侧部,其内端与疏干井(1)内部连通,外端与集水坑(5)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内降压疏干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件(2)包括防水套管、顶板和止水钢板;所述防水套管设置在疏干井(1)顶部,其侧壁开孔;所述顶板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亚飞王淞史舒君徐丹冰陈笛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