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引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73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的引弧装置,包括静触片、引弧片,所述静触片包括有沿纵向平行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以及连接于第一横向段一端和第二横向段一端之间的竖向段,第一横向段位于第二横向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横向段一端和第二横向段一端之间间隔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引弧片的一端包括有插装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支撑部,该支撑部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构成支撑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弧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更强且具有更好的引弧效果。引弧效果。引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的引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的引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引弧装置是接触器上常见的组件,其用于将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引入到灭弧室中。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交流接触器触头灭弧装置(CN2415444Y)中,其包括有盖板与灭弧罩,盖板与灭弧罩形成灭弧室,在动触桥的上方对应有引弧片,在引弧片的两侧有纵向排列的纵向栅片、横向栅片,由螺钉将引弧片固定于静触桥上正对着触头,当动触桥与静触桥分断时,触头之间产生电弧,此电弧在引弧片、横向栅片的作用下迅速从触头间拉出,并被纵向栅片吸入,被分割成许多短电弧,电路中电路过零时,电弧将容易熄灭,电弧和游离气体经纵向栅片、横向栅片和窄缝受到冷却,实现电路分断。
[0003]上述专利文献所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1)静触桥(即静触片)和接触器的壳体之间配合固定安装,当接触器吸合时,静触桥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长期使用容易造成静触桥和壳体之间连接松动,甚至造成静触桥的形变损坏,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2)静触桥和横向栅片(即引弧片)之间配合不紧密,引弧效果有待提高;(3)静触桥周边缺少能够增强磁吹力的导磁结构,磁吹力偏弱,影响电弧移动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靠性更强且具有更好的引弧效果的引弧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器的引弧装置,包括静触片、引弧片,所述静触片包括有沿纵向平行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以及连接于第一横向段一端和第二横向段一端之间的竖向段,第一横向段位于第二横向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横向段一端和第二横向段一端之间间隔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引弧片的一端包括有插装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支撑部,该支撑部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构成支撑配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片的另一端包括有纵向延伸的灭弧片,所述引弧片和灭弧片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段一体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片的一端在对应第二横向段的一端和第二横向段的下端之间的位置设置用于分割电弧的缺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结构,该缺口的大端延伸至第二横向段的一端,并于第二横向段的一端形成有开口,该缺口的小端朝引弧片的另一端方向延伸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位于引弧片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横向段的另一端沿所述开口插装在支撑部和引弧片的一端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段下端设置有银触点,该银触点对应设置在所述缺口中。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向段下端设置有与银触点配合对位的阶梯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段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凸块配合导向插接的导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上贯穿设置有螺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上贯穿设置有螺孔,第二凸块能够起到承载螺孔的作用,加大螺孔的深度,所述第一横向段上对应设置有通孔。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引弧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引弧片一端的支撑部能够用于对静触片的一端形成可靠的支撑,提高静触片的结构强度以及可靠性,并且由于引弧片和静触片之间配合紧密,能够提高引弧效果。此外,基于电磁原理可知,当电流经过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以及竖向段之间时会产生磁场,设置在容置槽中的支撑部能够作为导磁结构使用,能够增加磁吹力效果,提高电弧移动速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器的引弧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

3所示,包括静触片1、引弧片2,所述静触片1包括有沿纵向平行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段11、第二横向段12、以及连接于第一横向段11一端和第二横向段12一端之间的竖向段13,第一横线段11、第二横向段12以及竖向段13之间形成回弯结构,基于电磁原理能够在电流经过时形成磁场,进而形成磁吹效果,提高电弧的移动速度,第一横向段11位于第二横向段12的上方,静触片1的第一横向段11、第二横向段12以及竖向段13均为一体成型,通过对条形的工件进行弯曲加工即可成型,第二横向段的另一端实际应用时穿设在接触器壳体的外侧,并用于接线。所述第一横向段11一端和第二横向段12一端之间间隔形成有容置槽10,所述引弧片2的一端包括有插装在所述容置槽10中的支撑部21,该支撑部21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横向段11、第二横向段12构成支撑配合(参见图2),支撑部21的设置能够在接触器的动触桥吸合时用于对第二横向段12进行支撑,避免静触片1一端的形变损坏,从而提高静触片1的结构强度,提高接触器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静触片1和引弧片2之间采用上述这种连接结构,能够使静触片1和引弧片2之间连接更为紧密,避免电弧从静触片1和引弧片2之间间隙游走。此外,支撑部21的设置还能够起到导磁结构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上述的磁吹效果。
[0018]所述引弧片2的另一端包括有纵向延伸的灭弧片22,所述引弧片2和灭弧片22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段23一体连接,结构简单,通过对条形的工件进行弯曲加工即可成型,方便生产加工,所述灭弧片22在实际应用时插装在接触器的灭弧室中,构成了接触器灭弧系统中的灭弧栅片,能够将电弧引入到灭弧室中进行消灭,能够提高引弧和灭弧效果。
[0019]所述引弧片2的一端在对应第二横向段12的一端和第二横向段12的下端之间的位置设置用于分割电弧的缺口20,该缺口20的设置能够在电弧沿引弧片2进入至灭弧室之前对其提前进行切断,将大的电弧分隔成小的电弧,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灭弧效果。同时缺
口20的设置还能够增加引弧片2的接触面,提高引弧片2的散热效果。
[0020]所述缺口20为三角形结构,该缺口20的大端延伸至第二横向段12的一端,并于第二横向段12的一端形成有开口201,该缺口20的小端朝引弧片2的另一端方向延伸设置,使得缺口20的宽度朝引弧片2的另一端方向逐渐收窄,有助于提高电弧的切断效果。
[0021]所述支撑部21位于引弧片2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横向段12的另一端沿所述开口201插装在支撑部21和引弧片2的一端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静触片1和灭弧片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方便静触片1、灭弧片2和接触器壳体之间的配合安装。
[0022]所述第二横向段12下端设置有银触点(图中未示出),该银触点对应设置在所述缺口20中,第二横向段12上的银触点用于与动触片上的银触点配合接触导电,将其设置在缺口20中在电弧产生时就可能及时对其进行切断,有利于提高整体灭弧效果。
[0023]所述第二横向段12下端设置有与银触点配合对位的阶梯槽121,阶梯槽121具有弧形的侧壁,可用于银触点和静触片之间焊接时进行辅助定位,从而方便生产加工。
[0024]所述第二横向段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的引弧装置,包括静触片、引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包括有沿纵向平行分布设置的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以及连接于第一横向段一端和第二横向段一端之间的竖向段,第一横向段位于第二横向段的上方,所述第一横向段一端和第二横向段一端之间间隔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引弧片的一端包括有插装在所述容置槽中的支撑部,该支撑部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横向段、第二横向段构成支撑配合;所述引弧片的另一端包括有纵向延伸的灭弧片,所述引弧片和灭弧片之间通过弧形的连接段一体连接;所述引弧片的一端在对应第二横向段的一端和第二横向段的下端之间的位置设置用于分割电弧的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的引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三角形结构,该缺口的大端延伸至第二横向段的一端,并于第二横向段的一端形成有开口,该缺口的小端朝引弧片的另一端方向延伸设置。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仙者张奇建张田田王强张兆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