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63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栽装置,包括外环,外环内部设有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倒圆台形的管,管的顶部开口通过至少一根上杆与外环固定连接,外环与管为同中心轴设置,在管的中心轴处还设有中轴杆,中轴杆下端延伸至管的下方,中轴杆的上端延伸至外环的上方,管的底部开口处通过至少一根下杆与中轴杆固定连接,中轴杆的底部还插设有调节杆,中轴杆处于管内的杆身上还设有深度显示机构,中轴杆上端还套设有用于遮蔽管的顶部开口的圆锥形管盖。通过设置圆锥管盖再配合倒圆台的管,使得往塑盆中添土时,将植土疏松程度控制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并保证了植坑大小的统一性和木炭块用量、覆盖面积统一性,严格控制大规模大规模移栽时的移栽变量。的移栽变量。的移栽变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植物种植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移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文心兰属复茎性气生兰类,具有卵形、纺锤形、圆形或扁圆形假球茎。文心兰初期是在小盆中进行育苗,当小苗成长到一定时间,小盆无法满足根系生长后就需要将小盆中的小苗移栽到更大的盆中。在大量种植文心兰的种植基地中,不会单独的设置小花盆来种植,通常的小苗种植容器为一块较大的塑料板,塑料板上开设有阵列的孔,孔下一体成型的设有倒圆台容器,小苗就栽种在这些阵列的倒圆台容器内。倒圆台容器的好处在于移栽时容易脱出而不伤及根系。因为文心兰的根系是肉质气生根,只有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栏根才能生长旺盛,因此种植文心兰的植土必须要疏松透气。
[0003]在目前的种植基地中进行移栽时,为了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往移栽塑盆中添土时,不能使用大铲一步植土到位,需要用小铲多次往里植土,保证塑盆中的植土疏松,当植土填满后再用小铲挖一个植坑,填入木炭块,移入小苗,最后用土盖住。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操作工在不同的批次的操作中,植土的疏松程度不一,用小铲挖的植坑大小深浅不一,放入的木炭块形成的覆盖面积不一,这就导致了移栽后的文心兰小苗生长情况会出现不可控的差异性,不利于后期光水气肥的统一管理,这种不可控的变量在大规模移栽中是需要避免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栽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问题,通过设置圆锥管盖再配合倒圆台的管,使得往塑盆中添土时,将植土疏松程度控制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并保证了植坑大小的统一性和木炭块用量、覆盖面积统一性,严格控制大规模大规模移栽时的移栽变量。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移栽装置,包括外环,外环内部设有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倒圆台形的管,管的顶部开口通过至少一根上杆与外环固定连接,外环与管为同中心轴设置,在管的中心轴处还设有中轴杆,中轴杆下端延伸至管的下方,中轴杆的上端延伸至外环的上方,管的底部开口处通过至少一根下杆与中轴杆固定连接,中轴杆的底部还插设有调节杆,中轴杆处于管内的杆身上还设有深度显示机构,中轴杆上端还套设有用于遮蔽管的顶部开口的管盖。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中轴杆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调节杆为螺柱,调节杆螺接在螺纹孔中。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深度显示机构包括中轴杆处于管内的杆身上设有的螺纹,还包括螺接套设在中轴杆上的螺环。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盖为圆锥体,管盖的圆底朝向管,管盖的锥端背离管,管盖的圆底外径大于管的内径,沿着管盖的中轴线还开设有用于套入中轴杆的通孔。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孔的直径为中轴杆杆径的1~1.1倍。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盖的圆底外径介于管的顶部开口的外径和内径之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设置圆锥形管盖,在添入植土时,植土经过管盖的锥面后会均匀的洒落在塑盆内,保证了塑盆内的植土保持疏松的状态。
[0014]2、通过设置倒圆台形的管和螺环,保证了移栽用的土坑的深度大小保持一致,所用的木炭块的量保持一致,有利于控制大规模移栽文心兰时的变量,提高种植效益。
[0015]3、通过设置外环和中轴杆的配合使用,方便了添土时固定住管的位置,并且在添土完成后,用手扶住中轴杆最上端,以底部的调节杆为转动中心,轻微圆周方向晃动中轴杆,利用管的外壁轻轻碾压植土,防止将装置取出时,管外壁处的植土向管内塌方,保证了植坑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装置与塑盆结合时的局部剖面结构图;
[0017]图2为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螺纹杆,2、中轴杆,3、塑盆,4、下杆,5、管,6、螺环,7、螺纹,8、外环,9、上杆,10、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参见图1至图2,一种移栽装置,包括不锈钢制的外环8,外环8用于架设在塑盆3的上端开口外沿,外环8的内部设有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倒圆台形的管5,管5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管5的顶部开口处通过三根不锈钢制的上杆9与外环8焊接在一起,外环8与管5为同中心轴设置。在管5的中心轴处还设有一根不锈钢制的中轴杆2,中轴杆2下端延伸至管5的下方,中轴杆2的上端延伸至外环8的上方。管5的底部开口处通过三根不锈钢制的下杆4与中轴杆2焊接在一起。中轴杆2的底部插设有调节杆,调节杆可调整插入中轴杆2底部的深度。中轴杆2处于管5内的杆身上还设有深度显示机构,中轴杆2上还套设有用于遮蔽管5的顶部开口的管盖10。
[0021]具体的,中轴杆2的底部开设有螺纹7孔,调节杆为螺柱,螺柱螺接在螺纹7孔中。
[0022]具体的,深度显示机构包括中轴杆2处于管5内的杆身上设有的螺纹7,还包括螺接套设在中轴杆2上的螺环6。
[0023]具体的,管盖10为硬塑料制成的圆锥体,管盖10的圆底朝向管5,锥端背离管5,管盖10的圆底外径大于管5的内径,优选的介于管5的顶部开口的外径和内径之间,沿着管盖10的中轴线开设有通孔,通孔直径为中轴杆2杆径的1~1.1倍,将管盖10的通孔从中轴杆2上端套入中轴杆2,管盖10顺势滑落后正好盖设在管5的顶部开口处。
[0024]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5]本装置使用时,先根据塑盆3的深度来调节中轴杆2底部的调节杆,使得调节杆底
部抵住塑盆3底部时,外环8底部距离塑盆3顶部的距离为1~3毫米,一手扶住中轴杆2的最上端,使得中轴杆2通过底部的调节杆立在塑盆3的中心处,另一手用小铲铲土顺着中轴杆2倾倒在管盖10上,植土经过管盖10的锥面后会均匀的洒落在塑盆3内,保证了塑盆3内的植土保持疏松的状态。待植土填满塑盆3后,取走管盖10,在管5的作用下,管5内没有植土,调节好螺环6的高度,将木炭块丢入管5内,当目视木炭块与螺环6高度齐平时停止。最后用手扶住中轴杆2最上端,以底部的调节杆为转动中心,轻微圆周方向晃动中轴杆2,利用管5的外壁轻轻碾压植土,防止将装置取出时,管5外壁处的植土向管5内塌方。晃动过后,将装置竖直向上取出,然后将小苗放入管5抽走后留下的倒圆台形的土坑中,最后再用植土将小苗填好即可。
[0026]此装置在大批量移栽时,能够保证不同的操作人员操作后,塑盆3中的植土疏松状态的一致性在可控范围内,移栽用的土坑的深度大小保持一致,所用的木炭块的量保持一致,有利于控制大规模移栽文心兰时的变量,提高种植效益。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外环内部设有上下开口且上大下小的倒圆台形的管,管的顶部开口通过至少一根上杆与外环固定连接,外环与管为同中心轴设置,在管的中心轴处还设有中轴杆,中轴杆下端延伸至管的下方,中轴杆的上端延伸至外环的上方,管的底部开口处通过至少一根下杆与中轴杆固定连接,中轴杆的底部还插设有调节杆,中轴杆处于管内的杆身上还设有深度显示机构,中轴杆上端还套设有用于遮蔽管的顶部开口的管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杆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调节杆为螺柱,调节杆螺接在螺纹孔中。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柳霖尹开虎郝代成莫光武黎维诗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文心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