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57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除臭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除臭积液池、过滤积液池、第一底板、第二底板、隔板、生物洗涤除臭腔、生物过滤腔、第一通气腔、第二通气腔,生物洗涤除臭腔内设有除臭单元、除臭喷淋管网,生物过滤腔内设有过滤单元、加湿喷淋管网,除臭喷淋水泵、加湿喷淋水泵的进液端分别通过管路对应与除臭积液池、过滤积液池连接并连通,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均设有多个漏水孔,第一底板上的漏水孔下方连接有出水管,生物过滤腔顶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有风机,第二通气腔上方设有出气口;本除臭设备相对与现有的除臭设备而言,臭气经过两次穿过除臭单元,除臭效果好,可以长时间保持较好的除臭效果。可以长时间保持较好的除臭效果。可以长时间保持较好的除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除臭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气处理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厂、粪污处理厂、化工厂等的处理或生产过程中常会伴随着大量的臭气和有机废气产生,直接排放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0003]臭气、废气的处理一般都需要用到除臭设备,中国专利CN203764132U,公告日2014.08.13,公开了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参照其附图,包括:洗涤模块A、生物滤床模块B、控制及水泵模块C,该洗涤模块A位于该除臭设备的前端,其由循环喷淋系统1和填料块2组成,填料块2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3,上端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4,喷淋系统1位于填料块2的正上端;生物滤床模块B位于洗涤模块A和控制及水泵模块C的中间,其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水箱5、气体过流空间6、网格板7、生物填料8、喷淋管路9、排气孔10,其中,循环水箱5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11;控制及水泵模块C位于该除臭设备的后端,其内装置由水泵12和控制柜13。该种除臭设备虽然可以实现除臭效果,但是,臭气处理过程中,臭气从其生物填料下方向上穿过生物填料后就从排气孔排出,臭气处理过程中仅一次穿过生物填料,除臭效果有限,并且不能长时间保持较好的除臭效果;另外,根据其附图可知,该除臭设备的箱体是单层结构的,其内部并不能实现较好的保温状态,也影响除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解决现有除臭设备不能长时间保持较好除臭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设计出一种生物除臭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除臭积液池、过滤积液池、位于除臭积液池顶部的第一底板、位于过滤积液池顶部的第二底板、纵向连接在第一底板顶部的隔板、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生物洗涤除臭腔、位于生物洗涤除臭腔右侧的生物过滤腔,所述隔板的右侧与箱体右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通气腔,左侧与箱体左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通气腔,所述生物洗涤除臭腔内设有除臭单元、位于除臭单元上方的除臭喷淋管网,所述生物过滤腔内设有过滤单元、位于过滤单元上方的加湿喷淋管网,所述除臭喷淋管网与加湿喷淋管网上均设有喷淋头,除臭喷淋管网与加湿喷淋管网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除臭喷淋水泵、加湿喷淋水泵,所述除臭喷淋水泵、加湿喷淋水泵的进液端分别通过管路对应与除臭积液池、过滤积液池连接并连通,所述生物洗涤除臭腔底部的底板和生物过滤腔底部的底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均设有多个漏水孔,第一底板上的漏水孔下方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端用于插入至除臭积液池内的液体中,所述生物过滤腔顶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有风机,所述第二通气腔上方设有出气口。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除臭设备的除臭原理为:风机、除臭喷淋水泵、加湿喷淋水泵启动,臭气经进气口进入生物过滤腔喷淋、臭气穿过过滤单元中的缝隙、第二底板上的通孔进入第一通气腔,之后臭气向左并向上穿过第一底板上通孔、除臭单元进入生物洗涤除臭腔上方,同时喷淋除臭,之后生物洗涤除臭腔上方的臭气向左输送后向下,并穿过除臭单元、第一底板左端上的通孔进入到第二通气腔,然后经过出气口输出,实现除臭净化,本除臭设备相对与现有的除臭设备而言,臭气经过两次穿过除臭单元,除臭效果好,可以长时间保持较好的除臭效果。
[0008]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还具有更佳的技术方案: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方的外壳,所述底座内设有除臭积液池、过滤积液池,所述外壳的侧板内部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保温棉。通过在外壳的侧板内部设置保温棉,可以使得箱体内保持稳定合适的温度,进一步提升除臭效果。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顶板内部也设有夹层,该夹层内也设有保温棉。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端连接有用于检测排放气体成分的硫化氢传感器、氨气传感器,所述硫化氢传感器、氨气传感器、除臭喷淋水泵、加湿喷淋水泵、风机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由此,当排放的硫化氢、氨气超标后,硫化氢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反馈信息给控制装置控制风机停止、除臭喷淋水泵和加湿喷淋水泵停止,防止超标气体排放。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安装在井字架上。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过滤腔顶部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别通过进气管连接有风机。由此,可以提升臭气处理效率。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除臭单元为火山岩、陶粒、松树皮、石米的一种或几种。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单元为PP塑料球或多面孔球。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为PLC控制器或工控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除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生物除臭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生物除臭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箱体;111、进气口;112、风机;113、出气口;114、进气管;115、排气管;116、底座;117、外壳;2、除臭积液池;3、过滤积液池;4、第一底板;41、出水管;5、第二底板;6、隔板;7、生物洗涤除臭腔;71、除臭单元;72、除臭喷淋管网;73、除臭喷淋水泵;8、生物过滤腔;81、过滤单元;82、加湿喷淋管网;83、加湿喷淋水泵;9、第一通气腔;10、第二通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
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除臭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除臭积液池2、过滤积液池3、位于除臭积液池2顶部的第一底板4、位于过滤积液池3顶部的第二底板5、纵向连接在第一底板4顶部的隔板6、位于第一隔板6上方的生物洗涤除臭腔7、位于生物洗涤除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除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除臭积液池、过滤积液池、位于除臭积液池顶部的第一底板、位于过滤积液池顶部的第二底板、纵向连接在第一底板顶部的隔板、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生物洗涤除臭腔、位于生物洗涤除臭腔右侧的生物过滤腔,所述隔板的右侧与箱体右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通气腔,左侧与箱体左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通气腔,所述生物洗涤除臭腔内设有除臭单元、位于除臭单元上方的除臭喷淋管网,所述生物过滤腔内设有过滤单元、位于过滤单元上方的加湿喷淋管网,所述除臭喷淋管网与加湿喷淋管网上均设有喷淋头,除臭喷淋管网与加湿喷淋管网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除臭喷淋水泵、加湿喷淋水泵,所述除臭喷淋水泵、加湿喷淋水泵的进液端分别通过管路对应与除臭积液池、过滤积液池连接并连通,所述生物洗涤除臭腔底部的底板和生物过滤腔底部的底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均设有多个漏水孔,第一底板上的漏水孔下方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端用于插入至除臭积液池内的液体中,所述生物过滤腔顶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有风机,所述第二通气腔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少清张小青段英竣廖冠李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中环环保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