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47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包括:主炉头座、中心引射组件、燃烧帽和限流环,主炉头座包括上盖、下盖以及位于上盖、下盖内侧的布气盖和射流管,限流环位于下盖和布气盖的内侧,上盖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升降导座,燃烧帽活动套接于升降导座的外侧,中心引射组件的顶端设有中心炉头,上盖和下盖的一端设有进气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可升降式燃烧器结构,其燃烧帽可根据与炊具底面的间距进行预先手动调节增减与炊具底面间距,持续保持炊具底面和火焰最高燃烧热点的接触获得最佳受热空间,让热效率可以提升,同时改变与炊具底面间距打破了传统灶具混气不充分的问题,避免一氧化碳气体的生成。生成。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炉
,具体为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

技术介绍

[0002]大气式燃烧,也叫部分预混燃烧技能,燃气借助喷射中动能的高速紊流效果,在引射管里汇成轴向旋流,经过分散后流入空气中,在燃烧盘、火盖变成稳固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大气式燃烧模式中,它余下的空气系数通常都低于1(约为0.6),所以就需要二次空气的不断填充,对空气填充的依靠度相当高,同时因为空气流动会把一些热量带走,所以大气式燃烧器的热效率通常很低。
[0003]由大气式燃烧模式到全预混燃烧模式的进化,是燃气灶具节能技能的重大转变。全预混燃烧器也叫红线外燃烧器。红线外燃烧器,它的引射原则和部分预混燃烧办法是一样的,首先把燃气和全部所要的空气在预混空间实施配比、混合,且在燃烧火孔中点燃.全预混燃烧可以根据较稳定的空燃混合适量再燃烧,燃烧在片刻就可形成稳定高温区,红外线燃烧器因为较高的预混度,过剩空气系数在1.05~1.1左右,所以选择网状燃烧构造,且形成红外光辐射,同国家规定的热效率相比,就有了很大提升,节能作用也很好。
[0004]老式燃气灶具炉头不带升降的功能,仅是在架子上有平底与尖底的差别,火焰的外焰不会一直是最佳受热距离,然而全预混燃烧模式在引射和预混过程中通过燃气气压动能带动大量外界环境气体进入预混操作,使混合气体射流速度降低,火焰喷出后,它的射流速度进一步降低,离火孔越近射流速度降低.火焰射流动量减小,难以破除紧靠炊具的粘性气体层流层,层流底层厚度越大则导致火焰和周围高温气体热量在炊具底面之间层流层的隔绝下,热量传递热阻增大对流换热系数降低,能源利用率也就随之降低,节能效果大打折扣。
[0005]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包括:主炉头座、中心引射组件、燃烧帽和限流环,所述主炉头座包括上盖、下盖以及位于上盖、下盖内侧的布气盖和射流管,所述限流环位于下盖和布气盖的内侧,所述上盖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升降导座,所述燃烧帽活动套接于升降导座的外侧,所述中心引射组件的顶端设有中心炉头,所述上盖和下盖的一端设有进气导管,所述射流管的一端延伸至进气导管的内侧,所述限流环的数量为若干并均匀间隔分布于进气导管和射流管的内侧;
[0008]所述限流环的两侧均设有定耳片,所述定耳片的上下表面与进气导管和射流管的表面相互抵接,所述限流环一侧开设有若干进气锥孔,且限流环的内侧设有与进气锥孔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所述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的另一端连通有喷出孔,
所述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限流环的内部。
[000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盖和下盖的边缘设有相适配的拼接沿,所述射流管的两侧设有压接于所述拼接沿内侧的固定片,所述中心引射组件、燃烧帽、上盖和下盖为铸铝件。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导座的外侧设有若干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呈竖直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燃烧帽的内侧设有与限位环相适配的卡槽,所述中心炉头滑动套接于中心引射组件顶面。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燃烧帽和中心炉头的外周均设有若干射焰孔,所述射焰孔呈倾斜布置,所述射焰孔的水平倾角为45

60
°
,所述若干所述射焰孔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中心炉头和燃烧帽的外侧。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布气盖位于上盖的内侧且顶面设有若干与燃烧帽一一对应的导流锥,所述布气盖的宽度小于上盖的内侧宽度。
[0013]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导管为管状结构且均分为两半并分别固定于上盖和下盖的表面,所述进气导管沿上盖和下盖表面切向方向与上盖和下盖连通,所述射流管的上表面与上盖表面进气导管的内壁相抵接。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垂直第一流道孔的表面方向布置且内撑呈圆滑面,所述进气锥孔呈倒斗形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出孔呈倾斜限流环的表面布置倾角为30

45
°
,所述第一流道孔和第二流道孔与喷出孔的连接端呈圆滑过渡。
[0016]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可升降式燃烧器结构,其燃烧帽可根据与炊具底面的间距进行预先手动调节增减与炊具底面间距,持续保持炊具底面和火焰最高燃烧热点的接触获得最佳受热空间,让热效率可以提升,同时改变与炊具底面间距打破了传统灶具混气不充分的问题,避免一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另外,根据无界流动条件,火焰喷口和炊具的间距与火焰高温区包络的大小是函数关系,距离很小时,高温气体覆盖固体面积就大,因为交换的热量多,换热面积就大,也就增大了对流换热系数,提升了对流换热量。
[0018]2.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特斯拉阀原理,在下盖和射流管之间加装限流环结构,对流入的燃烧气进行加速,提高燃气流动速率和聚合射流效果,以获得更大的气体动量混入更多的外界空气,且离火孔越近射流就越快,高速火焰射流获得较大动量后,可打破紧靠炊具的粘性气体层流层,让吹库底面层流底层的厚度变薄即对流换热过程中较大的热阻变小,对流换热量提高。
[0019]3.本专利技术中,由主炉头座、下盖、布气盖以及中心引射组件和燃烧帽等部件组成相互拼接组成,其中一部份损坏,只需更换对应的部件,提高产品返工率,减少浪费,节省材料、减低生产能效,上盖、下盖、射流管和中心引射组件等为通用部件,通过更换中心炉头,就可以搭配做出更多款式、结构、外形的产品,产品通用件的有效使用,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节省材料减少生产工序,部件生产过程更节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限流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帽升降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限流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主炉头座;110、上盖;120、下盖;130、布气盖;140、进气导管;150、射流管;131、导流锥;111、升降导座;112、限位环;
[0028]200、中心引射组件;210、中心炉头;
[0029]300、燃烧帽;310、射焰孔;
[0030]400、限流环;410、第一流道孔;420、第二流道孔;430、定耳片;4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炉头座(100)、中心引射组件(200)、燃烧帽(300)和限流环(400),所述主炉头座(100)包括上盖(110)、下盖(120)以及位于上盖(110)、下盖(120)内侧的布气盖(130)和射流管(150),所述限流环(400)位于下盖(120)和布气盖(130)的内侧,所述上盖(110)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升降导座(111),所述燃烧帽(300)活动套接于升降导座(111)的外侧,所述中心引射组件(200)的顶端设有中心炉头(210),所述上盖(110)和下盖(120)的一端设有进气导管(140),所述射流管(150)的一端延伸至进气导管(140)的内侧,所述限流环(400)的数量为若干并均匀间隔分布于进气导管(140)和射流管(150)的内侧;所述限流环(400)的两侧均设有定耳片(430),所述定耳片(430)的上下表面与进气导管(140)和射流管(150)的表面相互抵接,所述限流环(400)一侧开设有若干进气锥孔(421),且限流环(400)的内侧设有与进气锥孔(421)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孔(410)和第二流道孔(420),所述第一流道孔(410)和第二流道孔(420)的另一端连通有喷出孔(422),所述第一流道孔(410)和第二流道孔(420)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限流环(400)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10)和下盖(120)的边缘设有相适配的拼接沿,所述射流管(150)的两侧设有压接于所述拼接沿内侧的固定片,所述中心引射组件(200)、燃烧帽(300)、上盖(110)和下盖(120)为铸铝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用节能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座(111)的外侧设有若干限位环(112),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康诺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