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头与分火器组合在一起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58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炉头与分火器组合在一起的燃烧器,包括灶头本体、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外端,所述灶头本体与所述分火器铆接连接,所述灶头本体包括中心引射管、外环引射管、气体混合腔,所述气体混合腔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下端,所述中心引射管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一端,所述外环引射管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另一端,通过设置中心引射管与外环引射管使气体更快进入气体混合腔,使得一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同时以解决了滴水堵塞喷嘴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使得产品产生爆炸的机率大降低。降低。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头与分火器组合在一起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是指一种炉头与分火器组合在一起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家用燃气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四五线城市与广大的农村市场,这类市场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相对偏低,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廉价而又物美;而目前此结构燃烧器在工作时,不但CO排放很难达标,而且产品在工作时,非常容易产生回火而产生产品故障,甚至于发生炉体爆炸,危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炉头与分火器组合在一起的燃烧器,包括灶头本体、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外端,所述灶头本体与所述分火器铆接连接,所述灶头本体包括中心引射管、外环引射管、气体混合腔,所述气体混合腔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下端,所述中心引射管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一端,所述外环引射管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另一端,所述中心引射管包括中心扩散管、中心混合管、中心吸气收缩管、中心头部管,所述中心扩散管一端连接中心混合管,所述中心混合管另一端连接中心吸气收缩管,所述中心吸气收缩管另一端连接中心头部管,所述外环引射管包括外环扩散管、外环混合管、外环吸气收缩管、外环头部管,所述外环扩散管一端连接外环混合管,所述外环混合管另一端连接外环吸气收缩管,所述外环吸气收缩管另一端连接外环头部管。
[0005]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引射管倾斜设置,所述中心引射管的倾斜角度为30度。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外环扩散管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的管径4.21倍,所述外环混合管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的管径1.81倍,所述外环吸气收缩管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的管径0.56倍,所述外环头部管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的管径0.73倍。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扩散管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的管径3.5倍,所述中心混合管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的管径3.3倍,所述中心吸气收缩管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的管径0.9倍,所述中心头部管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的管径1.1倍。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中心引射管与外环引射管使气体更快进入气体混合腔,使得一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同时以解决了滴水堵塞喷嘴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使得产品产生爆炸的机率大降低。
[000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视图。
[0013]图中:灶头本体
‑‑
1、分火器
‑‑
2、中心引射管
‑‑
3、外环引射管
‑‑
4、气体混合腔
‑‑
5、中心扩散管
‑‑
31、中心混合管
‑‑
32、中心吸气收缩管
‑‑
33、中心头部管
‑‑
34、外环扩散管
‑‑
41、外环混合管
‑‑
42、外环吸气收缩管
‑‑
43、外环头部管
‑‑
44。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炉头与分火器组合在一起的燃烧器,包括灶头本体1、分火器2,所述分火器2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1外端,所述灶头本体1与所述分火器2铆接连接,所述灶头本体1包括中心引射管3、外环引射管4、气体混合腔5,所述气体混合腔5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1下端,所述中心引射管3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5一端,所述外环引射管4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5另一端,所述中心引射管3包括中心扩散管31、中心混合管32、中心吸气收缩管33、中心头部管34,所述中心扩散管31一端连接中心混合管32,所述中心混合管32另一端连接中心吸气收缩管33,所述中心吸气收缩管33另一端连接中心头部管34,所述外环引射管4包括外环扩散管41、外环混合管42、外环吸气收缩管43、外环头部管44,所述外环扩散管41一端连接外环混合管42,所述外环混合管42另一端连接外环吸气收缩管43,所述外环吸气收缩管43另一端连接外环头部管44,当使用本技术时,气体分别从中心头部管34与外环头部管44流入气体混合腔5中,能够使得一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同时以解决了滴水堵塞喷嘴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使得产品产生爆炸的机率大降低。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引射管3倾斜设置,所述中心引射管3的倾斜角度为30度,确保中心引流管3内气流顺畅地流入气体混合腔5,降低引流的阻力。
[0017]作为优选,所述外环扩散管41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4的管径4.21倍,所述外环混合管42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4的管径1.81倍,所述外环吸气收缩管43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4的管径0.56倍,所述外环头部管44的管径为所述外环引射管4的管径0.73倍,通过这种倍数比例使外环引射管4头部的气流速度比常规尺寸的快,头部着火后会被快速的引射气流吸灭,从而形成不回火。
[0018]作为优选,所述中心扩散管31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3的管径3.5倍,所述中心混合管32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3的管径3.3倍,所述中心吸气收缩管33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3的管径0.9倍,所述中心头部管34的管径为所述中心引射管3的管径1.1倍,通过这种倍数比例使中心引射管3头部的气流速度比常规尺寸的快,头部着火后会被快速的引射气流吸灭,从而形成不回火。
[00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头与分火器组合在一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头本体(1)、分火器(2),所述分火器(2)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1)外端,所述灶头本体(1)与所述分火器(2)铆接连接,所述灶头本体(1)包括中心引射管(3)、外环引射管(4)、气体混合腔(5),所述气体混合腔(5)安装于所述灶头本体(1)下端,所述中心引射管(3)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5)一端,所述外环引射管(4)安装于所述气体混合腔(5)另一端,所述中心引射管(3)包括中心扩散管(31)、中心混合管(32)、中心吸气收缩管(33)、中心头部管(34),所述中心扩散管(31)一端连接中心混合管(32),所述中心混合管(32)另一端连接中心吸气收缩管(33),所述中心吸气收缩管(33)另一端连接中心头部管(34),所述外环引射管(4)包括外环扩散管(41)、外环混合管(42)、外环吸气收缩管(43)、外环头部管(44),所述外环扩散管(41)一端连接外环混合管(42),所述外环混合管(42)另一端连接外环吸气收缩管(4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康诺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