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传力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143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碰撞传力结构及汽车,包括前纵梁和前地板连接板,所述前纵梁具有与汽车A柱连接的前纵梁连接部,所述前纵梁连接部将所述前纵梁与汽车A柱相连,所述前地板连接板用于将所述前纵梁连接部与汽车前地板连接起来,所述前纵梁连接部设置有具有吸能和引导碰撞力传递的吸能传力腔体;碰撞时,碰撞力直接由前纵梁前段经由前纵梁连接部传递至汽车A柱,简化了碰撞力由前纵梁前段传至汽车A柱的过程,而且在前纵梁连接部上设置有具有吸能和引导碰撞力传递的吸能传力腔体,能够有效抵抗变形,同时吸收部分能量,并且引导碰撞力的传递,前地板连接板为一体成型件,减少因焊接缺陷造成的失效,利于汽车轻量化。利于汽车轻量化。利于汽车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碰撞传力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碰撞传力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良好的汽车前车体正碰传力结构一般包括前舱左右上边梁、前纵梁和前副车架三条传力路径,前纵梁作为汽车的主要传力结构,能够吸收部分能量和有效的将剩余能量传递相连部位,从而降低车辆损伤,减少乘员舱侵入量,在结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碰撞力的传递。
[0003]现有车型的机舱前纵梁结构一般由纵梁前段总成和纵梁后段总成构成,分别形成有一定的吸能腔体结构,整体为类十字结构。在整车发生正碰或偏置碰时,碰撞力通过纵梁前段引导,分别传向前围下骨架及纵梁后段总成,然后由纵梁后段总成再传向A柱、侧围下门槛及前地板纵梁;整个结构的碰撞力经过需要经过多次传导,传导效果不好,有可能折弯失效,而且由于现有的前纵梁多采用用拼焊钢板工艺制作,类十字结构整体而言较为复杂,焊缝较多,焊缝处一般是缺陷的存在,严重时焊接处可能发生脆断而使吸能结构失效。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汽车碰撞传力结构进行改进设计,让碰撞力的传递更加紧凑有效,同时整个结构能够更加紧凑。
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碰撞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和前地板连接板,所述前纵梁具有与汽车A柱连接的前纵梁连接部,所述前纵梁连接部将所述前纵梁与汽车A柱连接,所述前地板连接板用于将所述前纵梁连接部与汽车前地板连接起来,所述前纵梁连接部设置有具有吸能和引导碰撞力传递的吸能传力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靠后部的位置向外折弯形成一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自折弯处向上下两侧发散延伸形成具有类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前纵梁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传力腔体包括第一吸能传力腔体和第二吸能传力腔体,所述第一吸能传力腔体沿着所述前纵梁连接部的上边沿进行设置并延伸至汽车A柱靠中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吸能传力腔体沿着所述前纵梁连接部的下边沿进行设置并延伸至汽车A柱靠下部或汽车侧围下门槛的位置,所述第一吸能传力腔体、第二吸能传力腔体和汽车A柱形成类三角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传力腔体和第二吸能传力腔体在折弯部附近交汇并连通至所述前纵梁的主吸能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包括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和前纵梁外板相互扣合连接形成所述前纵梁,所述前纵梁内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承鹏张明星狄武飞敖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