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及其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悬架
,特别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及其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车身结构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有着质量轻、整体弯曲和扭转刚度好、车辆高度尺寸小及易于批量生产等优点,故而广泛用于家用车辆上。而非承载式车身由于其制造成本高、车身重量大,但具有更高的刚性及更强的抗扭能力而用于越野车和皮卡等车辆上。
[0003]但是,承载式车身由于路面冲击和发动机振动会更容易进入车身内部,使得车内噪音和振动较大,降低了舒适性。而为了提高车身的刚性和安全性,副车架便应运而生,且副车架还可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操控性能。
[0004]而前副车架承载着底盘与车身,其作为汽车前悬架中的关键件,应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是,现有前副车架多为钢制件,重量大,且易锈蚀。其次,现有车型的排气管基本都布置在副车架上端,会存在布置空间不足的现实问题以及对应的造成的副车架刚度、模态不足的问题,影响车辆NVH的性能。最后,由于现有的大多副车架前羊角结构采用管梁或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车身安装点(2),设于所述车架本体(1)的外侧,用于车身的装配;转向机安装点(3),设于所述车架本体(1)中部和两侧,用于转向机的安装;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4),设于所述车架本体(1)底部,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的安装;拱形结构(6),设于所述车架本体(1)中部一侧,用于提升所述转向机安装点(3)及所述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点(2)包括车身前安装点(21)及车身后安装点(22),所述车身前安装点(21)设于所述车架本体(1)前端两侧,所述车身后安装点(22)设于所述车架本体(1)后端两侧,所述车身前安装点(21)及所述车身后安装点(22)均与所述车架本体(1)一体式铸造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安装点(21)包括弧形支架(211),所述弧形支架(211)连接有主加强筋(212)及副加强筋(213),所述主加强筋(212)及所述副加强筋(213)均与所述弧形支架(211)一体式铸造成型,所述主加强筋(212)上设有吸能孔(214),所述弧形支架(211)远离所述车架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圆柱结构(21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位于所述车身前安装点(21)处还设有控制臂安装点(5),所述控制臂安装点(5)包括凹型框架(51),所述凹型框架(51)前端设有控制臂安装螺纹孔(52),所述凹型框架(51)的两侧设有一级减重槽(53),所述一级减重槽(53)与所述凹型框架(51)的后端设有螺纹孔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湃,翟润国,丁亚康,宁强富,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