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11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涉及扫地机器人防撞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底部的底座,底座前侧面设置有防撞机构,防撞机构包括弧形挡板、防撞板、限位部件以及缓冲部件以及定位部件,限位部件包括弹性卡扣,缓冲部件包括固定座、转动轴、导向轮、定位螺杆、扭簧以及螺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撞机构,防止扫地机器人的机壳与障碍物直接接触,对撞击时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扫地机器人内部结构受到损坏,通过设置的弹性卡扣与卡槽,便于对防撞板进行拆装,方便维修更换,提高了扫地机器人防撞机构的使用寿命。撞机构的使用寿命。撞机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扫地机器人防撞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也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
[0003]扫地机器人的扫地机以圆盘形为主,带有可充电的电池,操作方式以遥控器操作,或是使用机器上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扫地机器人一般能够设定时间预约打扫,并能够自行充电。
[0004]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在防撞技术上,多采用红外传感器感应与墙体的间距,进而来判断并避让撞击到墙壁,但是当扫地机器人缺少电量,无法支持红外传感器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推动扫地机器人到墙角处,此时,会与墙面发生轻微的碰撞,导致结构受到轻微的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解决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在防撞技术上,多采用红外传感器感应与墙体的间距,进而来判断并避让撞击到墙壁,但是当扫地机器人缺少电量,无法支持红外传感器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推动扫地机器人到墙角处,此时,会与墙面发生轻微的碰撞,导致结构受到轻微的损坏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前侧面设置有防撞机构;
[0008]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弧形挡板、防撞板、限位部件以及缓冲部件以及定位部件,所述弧形挡板固定设置于底座前侧面上,所述防撞板设置于弧形挡板远离底座一侧,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弧形挡板靠近底座一侧面上,所述缓冲部件设置于底座与防撞板之间;
[0009]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有四个,四个所述弹性卡扣均固定设置于防撞板靠近弧形挡板一侧面上,且呈矩形设置,所述弧形挡板上对应弹性卡扣位置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弹性卡扣相匹配;
[0010]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固定座、转动轴、导向轮、定位螺杆、扭簧以及螺套,所述固定座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相对两侧位置上,所述转动轴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轴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座顶部位置上,另一端贯穿弧形挡板延伸至防撞板后侧,且与导向轮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轮外周面与防撞板后侧面相贴合,所述转动轴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孔,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孔与第一转孔位置相对
应,且均与定位螺杆相匹配,所述定位螺杆设置于第一转孔以及第二转孔内部,且底端延伸至固定座下方,所述扭簧设置于定位螺杆外周面上,且位于定位螺杆螺帽与固定座顶面之间,所述螺套螺纹连接在定位螺杆外周面上,且顶面与固定座底部紧密贴合。
[0011]优选地,所述弧形挡板前侧面边缘位置上一体成型有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内部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尺寸大于防撞板尺寸。
[0012]优选地,所述防撞板前侧面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条。
[0013]优选地,所述弧形挡板与防撞板之间还设置有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定位筒以及定位杆,所述定位筒以及定位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撞板与弧形挡板相对一侧面上,且所述定位杆另一端与定位筒内部尺寸相匹配。
[0014]优选地,所述弧形挡板上相对两侧均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尺寸大于转动轴尺寸。
[0015]优选地,所述定位螺杆外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且所述弹性垫上下两侧面分别与定位螺杆螺帽底部以及转动轴顶面紧密贴合。
[0016]优选地,所述转动轴底部以及固定座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以及第二插槽,所述扭簧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插槽以及第二插槽内部。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撞机构,当扫地机器人即将触碰到障碍物时,机壳底座前侧设置的防撞板首先与障碍物接触,并挤压防撞板使其向弧形挡板容纳腔内部活动,并挤压两个导向轮使其沿防撞板后侧面向两侧滑动,使得转动轴转动,从而使扭簧发生形变,缓冲一部分撞击时产生的作用力,且在扭簧自身具有的弹性作用力下,使得转动轴复位,从而带动防撞板复位,防止扫地机器人的机壳与障碍物直接接触,对撞击时产生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扫地机器人内部结构受到损坏;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弹性卡扣与卡槽,通过弹性卡扣与卡槽配合便于对防撞板进行拆装,方便维修更换,提高了扫地机器人防撞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防撞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转动轴与导向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防撞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图5中B

B处剖面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图6中C处放大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弧形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防撞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1]1、机壳;2、底座;3、弧形挡板;4、防撞板;5、弹性卡扣;6、卡槽;7、固定座;8、转动轴;9、导向轮;10、定位螺杆;11、扭簧;12、螺套;13、定位筒;14、定位杆;15、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于机壳(1)底部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前侧面设置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弧形挡板(3)、防撞板(4)、限位部件以及缓冲部件以及定位部件,所述弧形挡板(3)固定设置于底座(2)前侧面上,所述防撞板(4)设置于弧形挡板(3)远离底座(2)一侧,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弧形挡板(3)靠近底座(2)一侧面上,所述缓冲部件设置于底座(2)与防撞板(4)之间;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弹性卡扣(5),所述弹性卡扣(5)有四个,四个所述弹性卡扣(5)均固定设置于防撞板(4)靠近弧形挡板(3)一侧面上,且呈矩形设置,所述弧形挡板(3)上对应弹性卡扣(5)位置上均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槽(6)与弹性卡扣(5)相匹配;所述缓冲部件包括固定座(7)、转动轴(8)、导向轮(9)、定位螺杆(10)、扭簧(11)以及螺套(12),所述固定座(7)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7)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2)顶部相对两侧位置上,所述转动轴(8)有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轴(8)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座(7)顶部位置上,另一端贯穿弧形挡板(3)延伸至防撞板(4)后侧,且与导向轮(9)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轮(9)外周面与防撞板(4)后侧面相贴合,所述转动轴(8)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孔,所述固定座(7)上设置有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孔与第一转孔位置相对应,且均与定位螺杆(10)相匹配,所述定位螺杆(10)设置于第一转孔以及第二转孔内部,且底端延伸至固定座(7)下方,所述扭簧(11)设置于定位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建周奎王天宇韩虎唐陈飞朱芳健杨帆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哈工澳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