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0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收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油墨回收装置,包括集墨仓、收集罐和电源,集墨仓外壁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内壁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支撑架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内壁设有支杆,支杆右端设有摆绳,摆绳上端与支杆右端铰接,摆绳下端设有电磁铁,电磁铁通过热敏电阻与电源连接,摆绳下端与电磁铁固定连接,电磁铁远离摆绳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电源电连接,集墨仓外壁设有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电磁线圈末端电连接,电磁线圈的起始端与电源电连接,通过利用热敏电阻升温后使电磁铁失去磁性的原理使集墨仓保持相对恒温的状态,从而防止油墨在集墨仓内凝固,实现在不破坏油墨固有比例的前提下实现油墨的回收。的回收。的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回收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油墨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中国专利号为“CN212523185U”公开了一种油墨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隔离过滤部、进液料斗、出液管和接入管,入管和所述出液管均固定安装有开关阀门,先将油墨与水和乙醇混合降低油墨粘性,经过抽真空操作,罐内外出现压力差,使油墨过滤速率加快,进而提高了过滤效率,减少过滤的时间。
[0003]但油墨在稀释过程中却破坏了油墨中各成分的固有比例,导致其性能发生未知的改变,很容易造成色差、色彩饱和度下降、耐摩擦性降低等等问题,现急需一种不破坏油墨本身比例的回收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回收装置,通过对油墨加热的方式增加油墨的流动性,从而增加油墨回收装置的回收效率,解决了以往油墨回收时通过与水、乙醇混合搅拌来增加油墨流动性而导致的油墨固有比例失调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如下:
[0006]一种油墨回收装置,包括集墨仓、收集罐和电源,集墨仓为锥形,集墨仓较窄的一端为下端,集墨仓开口的一端为上端,集墨仓下端设有开口,集墨仓下端设有收集罐,收集罐开口端朝向集墨仓下端,集墨仓外壁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内壁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支撑架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内壁设有支杆,支杆靠近支撑架一端为左端,支杆靠近集墨仓的一端为右端,支杆左端与支撑架内壁固定连接,支杆右端设有摆绳,摆绳靠近支杆的一端为上端,摆绳远离支杆的一端为下端,摆绳上端与支杆右端铰接,摆绳下端设有电磁铁,摆绳下端与电磁铁固定连接,电磁铁与电源之间设有热敏电阻,电磁铁通过热敏电阻与电源电连接,热敏电阻与集墨仓外壁固定连接,电磁铁远离摆绳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电源电连接,集墨仓外壁设有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集墨仓外壁之间设有绝缘垫,第二导电片与绝缘垫固定连接,绝缘垫与集墨仓外壁固定连接,电磁线圈的起始端与电源电连接,第二导电片与电磁线圈末端电连接。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原理在于:通过电磁线圈加热集墨仓,并通过电磁铁控制电磁线圈的工作状态来实现集墨仓内部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从而在不破坏油墨固有比例的前提下防止油墨凝固,进而提高油墨的回收效率,解决了以往回收油墨时破坏了油墨固有比例的问题。
[0008]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通过支撑架内壁设置的电磁线圈对集墨仓加热,使油墨在回收过程中集墨仓内部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解决了油墨在收集过程中因为加入水和乙醇而导致其固有比例失调的问题。
[0010]2、通过支撑架内壁设置的电磁线圈对集墨仓加热,使油墨进入集墨仓后可进行升温,从而保持油墨的流动性,从而提升集墨仓回收油墨的效率。
[0011]3、通过热敏电阻升温后可使电磁铁失去磁性的方式使集墨仓在升温后自动停止加热,防止集墨仓温度过高将油墨凝固,解决了油墨在回收过程中因自身凝固而失去使用价值的问题。
[0012]进一步的,支撑架内壁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设有凸轮,凸轮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可通过凸轮的转动使集墨仓自身产生抖动,增加油墨流向收集罐的效率,解决了油墨附着在集墨仓内壁的问题,同时升温的时候还能停止抖动,此时集墨仓升温的过程持续集墨,实现了可以达到收集一定时间墨水后再抖动的效果,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
[0013]进一步的,集墨仓上端周围设有滑块,滑块与集墨仓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架内壁设有燕尾槽,滑块嵌入支撑架内壁的燕尾槽,滑块外壁与支撑架内壁的燕尾槽间隙配合,防止集墨仓因抖动而脱离支撑架,解决了集墨仓在抖动过程中因脱离支撑架而导致装置损坏的问题。
[0014]进一步的,支撑架侧壁设有固定杆,固定杆靠近支杆一端与支杆固定连接,固定杆远离支杆的一端设有第三导电片,固定杆远离支杆的一端与第三导电片固定连接,利用热敏电阻升温后可使电磁铁失去磁性的方式使电机间歇性工作,可让集墨仓内部积累一定的油墨后才开始抖动,降低了能源损耗。
[0015]进一步的,集墨仓内壁设有隔热板,使集墨仓内部温度低于集墨仓自身的温度,解决了集墨仓温度过高导致油墨凝固的问题。
[0016]进一步的,集墨仓下端设有阀门,可自行开启和关闭,解决了收集罐在更换的过程中油墨从集墨仓滴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集墨仓1、收集罐2、支撑架3、电磁线圈4、电源5、支杆6、摆绳7、电磁铁8、第一导电片91、第二导电片92、第三导电片93、固定杆10、隔热板11、滑块12、阀门13、电机14、凸轮15、绝缘垫16、热敏电阻17。
[0020]实施例1:
[002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图2所示:
[0022]一种油墨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金属材质的集墨仓1、收集罐2和电源5,集墨仓1为锥形,集墨仓1较窄的一端为下端,集墨仓1开口的一端为上端,油墨从集墨仓1上端进入集墨仓1,集墨仓1下端设有圆形开口,集墨仓1下端设有收集罐2,收集罐2开口端朝向集墨仓1下端,使油墨可以通过集墨仓1下端的圆形开口进入收集罐2。
[0023]如图1所示,集墨仓1外壁设有塑料材质的支撑架3,支撑架3为中空的圆柱形,支撑架3外壁与电源5固定连接,支撑架3内壁设有电磁线圈4,电磁线圈4与支撑架3内壁固定连接,使电磁线圈4可将集墨仓1升温,支撑架3内壁设有支杆6,支杆6靠近支撑架3一端为左
端,支杆6靠近集墨仓1的一端为右端,支杆6左端与支撑架3内壁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支杆6右端设有摆绳7,摆绳7靠近支杆6的一端为上端,摆绳7远离支杆6的一端为下端,摆绳7上端与支杆6右端固定连接,摆绳7下端设有电磁铁8,摆绳7下端与电磁铁8固定连接,使电磁铁8悬空时可因磁力作用向集墨仓1方向移动并吸附在集墨仓1外壁,电磁铁8远离摆绳7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片91,第一导电片91与电源5电连接,集墨仓1外壁设有第二导电片92,第二导电片92与集墨仓1外壁之间设有绝缘垫16,第二导电片92与绝缘垫16固定连接,绝缘垫16与集墨仓1外壁固定连接,使电磁铁8吸附在集墨仓1外壁时第一导电片91与第二导电片92贴合,电磁线圈4的起始端与电源5电连接,第二导电片92与电磁线圈4末端电连接,集墨仓1外壁设有热敏电阻17,集墨仓1与热敏电阻17固定连接,当集墨仓1升温后可使热敏电阻17升温,电磁铁8通过热敏电阻17与电源5电连接,当电磁铁8通电时因磁力吸附在集墨仓1外壁时,第一导电片91与第二导电片92接触,此时电磁线圈4处于通电状态并开始对集墨仓1加热,当集墨仓1温度升高后可带动热敏电阻17升温,当热敏电阻17温度身高后使电磁铁8因为失去电流而失去磁性,此时电磁铁8脱离集墨仓1外壁从而使第一导电片91与第二导电片92分离,使电磁线圈4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回收装置,包括集墨仓、收集罐和电源,集墨仓为锥形,集墨仓较窄的一端为下端,集墨仓开口的一端为上端,集墨仓下端设有开口,集墨仓下端设有收集罐,收集罐开口端朝向集墨仓下端,其特征在于:集墨仓外壁设有支撑架,支撑架内壁设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与支撑架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内壁设有支杆,支杆靠近支撑架一端为左端,支杆靠近集墨仓的一端为右端,支杆左端与支撑架内壁固定连接,支杆右端设有摆绳,摆绳靠近支杆的一端为上端,摆绳远离支杆的一端为下端,摆绳上端与支杆右端铰接,摆绳下端设有电磁铁,摆绳下端与电磁铁固定连接,电磁铁与电源之间设有热敏电阻,电磁铁通过热敏电阻与电源电连接,热敏电阻与集墨仓外壁固定连接,电磁铁远离摆绳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电源电连接,集墨仓外壁设有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集墨仓外壁之间设有绝缘垫,第二导电片与绝缘垫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婕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万隆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