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炉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62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炉治具,包括基板和固定结构,固定结构沿基板的周向设置于基板上,固定结构与基板共同形成用于放置PCB板的容纳空间,其中,固定结构用于与PCB板的侧边抵顶配合,且固定结构对PCB板施加倾斜向下的抵顶力,以通过抵顶力垂直于PCB板向下的分力将PCB板固定于容纳空间内。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过炉治具不适用于正面贴满焊盘和灯珠的PCB板的问题。正面贴满焊盘和灯珠的PCB板的问题。正面贴满焊盘和灯珠的PCB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炉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LED显示装置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炉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进行PCB板灯片贴片时需要使用过炉治具对PCB板进行支撑以及定位,避免PCB板受热变形。
[0003]目前的过炉治具一般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压板,底板支撑在PCB板的下方,压板压住PCB板的边缘位置对PCB板进行固定,但是这样的过炉治具仅适用于正面的边缘位置具有较大的空间的PCB板,对于正面贴满焊盘和灯珠的PCB板(例如P1.25以下间距的LED显示屏的PCB板),这样的过炉治具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炉治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过炉治具不适用于正面贴满焊盘和灯珠的PCB板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炉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固定结构,固定结构沿基板的周向设置于基板上,固定结构与基板共同形成用于放置PCB板的容纳空间,其中,固定结构用于与PCB板的侧边抵顶配合,且固定结构对PCB板施加倾斜向下的抵顶力,以通过抵顶力垂直于PCB板向下的分力将PCB板固定于容纳空间内。
[0006]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基座,沿基板的周向设置在基板的上表面;顶杆,穿设于基座,在基板由外至内的方向上,顶杆向下倾斜延伸,且顶杆在其延伸方向上位置可调,顶杆穿出基座的端部与PCB板的侧边抵顶配合。
[0007]进一步地,基座上设置有沿其内外方向贯穿的螺纹孔,顶杆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段、连接螺纹段以及抵顶段,连接螺纹段穿设在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通过旋转操作段能够带动顶杆在其延伸方向上进行移动,抵顶段与PCB板的侧边抵顶配合。
[0008]进一步地,抵顶段具有锥形尖端,锥形尖端与PCB板的侧边点接触配合。
[0009]进一步地,操作段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螺纹段的径向尺寸;和/或,操作段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凹槽,每个防滑凹槽沿顶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防滑凹槽沿操作段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0]进一步地,基座上设置有沿其内外方向贯穿的过孔结构,顶杆包括依次设置的操作段、延伸段以及抵顶段,延伸段穿设在过孔结构内,延伸段靠近操作段的一侧设置有缩颈结构,过炉治具还包括套设于缩颈结构并分别与基座和缩颈结构远离操作段一侧的端面抵顶配合的弹性件,抵顶段与PCB板的侧边抵顶配合。
[0011]进一步地,PCB板与基座的内侧壁限位配合。
[0012]进一步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斜面;和/或,基座内侧设置有用以露出顶杆的端部的让位凹部。
[0013]进一步地,顶杆为多个,多个顶杆中的至少两个对称设置在容纳空间相对的两侧;
和/或,基座为沿基板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每个基座上穿设有至少一个顶杆。
[0014]进一步地,基板上还设置有位于容纳空间内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高度相等,PCB板放置在多个支撑柱上,且多个支撑柱避让PCB板背面的电子器件。
[0015]应用本使用新型的技术方案,PCB板放置在基板和固定结构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固定结构能够与PCB板的侧边抵顶配合并向PCB板施加倾斜向下的抵顶力,使得PCB板固定在容纳空间内,在SMT贴片和过炉(回流焊)环节,PCB板受热之后不会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保证画面显示效果。此外,在本申请中,通过固定结构从侧向对PCB板施加抵顶力实现PCB板的固定,无需占用PCB板正面的空间。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过炉治具不适用于正面贴满焊盘和灯珠的PCB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过炉治具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的过炉治具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图1的过炉治具的基板和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1的过炉治具的顶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过炉治具的实施例二的基座和顶杆的侧视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在第一实施例中:
[0024]10、基板;20、基座;211、让位凹部;212、螺纹孔;213、导向斜面;30、PCB板;40、顶杆;41、操作段;411、防滑凹槽;42、连接螺纹段;43、抵顶段;431、锥形尖端;44、延伸段;441、缩颈结构;50、支撑柱;60、固定结构;7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过炉治具包括基板10和固定结构60,固定结构60沿基板10的周向设置于基板10上,固定结构60与基板10共同形成用于放置PCB板30的容纳空间,其中,固定结构60用于与PCB板30的侧边抵顶配合,且固定结构60对PCB板30施加倾斜向下的抵顶力,以通过抵顶力垂直于PCB板30向下的分力将PCB板30固定于容纳空间内。
[0027]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PCB板30放置在基板10和固定结构60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固定结构60能够与PCB板30的侧边抵顶配合并向PCB板30施加倾斜向下的抵顶力,使得PCB板30固定在容纳空间内,在SMT贴片和过炉(回流焊)环节,PCB板30受热之后不会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保证画面显示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结构60从侧向对PCB板30施
加抵顶力实现PCB板30的固定,无需占用PCB板30正面的空间。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过炉治具不适用于正面贴满焊盘和灯珠的PCB板的问题。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60包括基座20和顶杆40,基座20沿基板10的周向设置在基板10的上表面;顶杆40穿设于基座20,在基板10由外至内的方向上,顶杆40向下倾斜延伸,且顶杆40在其延伸方向上位置可调,顶杆40穿出基座20的端部与PCB板30的侧边抵顶配合。通过穿设于基座20的顶杆40对PCB板30进行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的优点。具体地,顶杆40在其延伸方向上位置可调地穿设于基座20,且顶杆40穿出基座20的端部与PCB板30的侧边抵顶配合,将PCB板30固定在容纳空间内时,可以对调节顶杆40的位置进行灵活的调节,进而保证对PCB板30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炉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0)和固定结构(60),所述固定结构(60)沿所述基板(10)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基板(10)上,所述固定结构(60)与所述基板(10)共同形成用于放置PCB板(30)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固定结构(60)用于与所述PCB板(30)的侧边抵顶配合,且所述固定结构(60)对所述PCB板(30)施加倾斜向下的抵顶力,以通过所述抵顶力垂直于所述PCB板(30)向下的分力将所述PCB板(30)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60)包括:基座(20),沿所述基板(10)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基板(10)的上表面;顶杆(40),穿设于所述基座(20),在所述基板(10)由外至内的方向上,所述顶杆(40)向下倾斜延伸,且所述顶杆(40)在其延伸方向上位置可调,所述顶杆(40)穿出所述基座(20)的端部与所述PCB板(30)的侧边抵顶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上设置有沿其内外方向贯穿的螺纹孔(212),所述顶杆(40)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段(41)、连接螺纹段(42)以及抵顶段(43),所述连接螺纹段(42)穿设在所述螺纹孔(212)内并与所述螺纹孔(212)螺纹配合,通过旋转所述操作段(41)能够带动所述顶杆(40)在其延伸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抵顶段(43)与所述PCB板(30)的侧边抵顶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段(43)具有锥形尖端(431),所述锥形尖端(431)与所述PCB板(30)的侧边点接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炉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段(4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螺纹段(42)的径向尺寸;和/或,所述操作段(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杰孙雪超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利亚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