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21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与控制箱,所述培养箱底部设有一个空心圆台,所述圆台内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伸出圆台上平面托住微生物培养托盘,所述培养箱上方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设有带控制阀的营养液接口、气压接口、蒸汽接口与排气口,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培养箱的外侧,所述培养箱外侧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培养箱上边缘外侧设有可翻转支架,本装置能够提供营养液、气压、蒸汽,确保菌群的温度、湿度、压力都处于适宜的培养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群的快速形成,缩短培养时间,另外微生物培养托盘还能够整体上升进行检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工废水处理难度大,部分高度毒性化工废水甚至需要采用焚烧、湿式催化氧化处置,由于成本因素,研发出通用性强、效果好、成本低的普适性生物技术,势在必行。
[0003]生化法是成本最低的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现在的微生物污泥颗粒具有生物致密、比重大、沉降速度快、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化工废水处理的好方法,制备微生物污泥颗粒之前需要先将微生物放大培养,但是目前微生物的培养,设备方面不太完善,微生物生长时间较长,而且取样检测结果不准,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废水处理工艺的效率和处理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能够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群的快速形成,并能够整体上升进行检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成本低。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包括培养箱与控制箱,所述培养箱底部设有一个空心圆台,上小下大,所述圆台内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伸出圆台上平面托住微生物培养托盘,所述培养箱上方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设有带控制阀的营养液接口、气压接口、蒸汽接口与排气口,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培养箱的外侧,所述控制箱连接气缸与控制阀,所述培养箱外侧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培养箱上边缘外侧设有可翻转支架。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培养箱为上方开口的圆筒形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箱盖与培养箱的接触之处设有密封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箱盖内壁设有环形水道与营养液接口联通,所述环形水道下方设有1

4个喷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微生物培养托盘背面中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气缸的伸缩杆头部设有与所述圆形凹槽相配套的圆形托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控制箱内部设有控制系统,箱盖内壁设有温度探头、湿度探头、压力探头,控制箱表面设有控制按钮与显示屏。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微生物培养托盘直径≤培养箱内径。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可翻转支架通过圆销连接培养箱,可翻转支架正面设有与培养箱上边缘配套的限位槽。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补充,所述可翻转支架的数量≥2个。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提供营养液、气压、蒸汽,确保菌群的温度、湿度、压力都处于适宜的培养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群的快速形成,缩短培养时间,另外微生物培养托盘还能够整体上升进行检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箱盖仰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检测状态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控制箱示意图。
[0021]附图标识列表:
[0022]1、培养箱,2、控制箱,3、圆台,4、气缸,5、气缸的伸缩杆,6、微生物培养托盘,7、箱盖,8、营养液接口,9、气压接口,10、蒸汽接口,11、排气口,12、控制阀,13、出水口,14、可翻转支架,15、密封圈,16、环形水道,17、喷头,18、圆形凹槽,19、圆形托板,20、温度探头,21、湿度探头,22、压力探头,23、显示屏,24、控制按钮,25、圆销,26、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包括培养箱1与控制箱2,所述培养箱1底部设有一个空心圆台3,上小下大,所述圆台3内部设有气缸4,所述气缸的伸缩杆5伸出圆台上平面托住微生物培养托盘6,所述培养箱1上方设有箱盖7,所述箱盖7上设有带控制阀12的营养液接口8、气压接口9、蒸汽接口10与排气口11,所述控制箱2设置在培养箱1的外侧,所述控制箱2连接气缸4与控制阀12,所述培养箱1外侧下方设有出水口13,所述培养箱1上边缘外侧设有可翻转支架14。
[002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使用时将箱盖7打开,在微生物培养托盘6上培养菌群,盖上密封的箱盖后,可以根据需要从营养液接口8、气压接口9、蒸汽接口10分别输入营养液、气压与蒸汽,确保菌群的温度、湿度、压力都处于适宜的培养环境,促进微生物菌群的快速形成,缩短培养时间,当需要检测时,移走箱盖7,气缸4启动,气缸的伸缩杆5往上顶微生物培养托盘6,使得微生物培养托盘6超出培养箱1后,旋转可翻转支架14,使得可翻转支架14卡在培养箱上边缘,如图3所示,然后将气缸的伸缩杆5回缩,使得微生物培养托盘6放在由几个可翻转支架14形成的平面上,便于全方位检测。
[0026]本技术所述控制箱2内部设有控制系统,在箱盖7内壁还设有温度探头20、湿度探头21、压力探头22分别与控制箱2连接,控制箱2可以通过显示屏23显示培养箱1内部的温度、湿度、压力,然后根据通过控制按钮24输入营养液、气压与蒸汽,确保菌群处于适宜的培养环境,其中为了确保营养液喷洒均匀,本技术在箱盖7内壁设有环形水道16与营养液接口联通,所述环形水道下方设有1

4个喷头17,使用时营养液就会通过喷头17往微生物
培养托盘6上喷射,提升微生物的品质。
[0027]本技术所述微生物培养托盘6直径≤培养箱1内径,一方面确保微生物培养托盘6能够顺利的被顶上去,另一方面上方喷下的营养液、蒸汽等液体有一小部分会顺着周边的缝隙流到下方(圆台3的周围),定期打开出水口13进行清理,确保装置正常运行;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气缸4设置在所述圆台3内部,只要水位不超过圆台上平面,都能够确保气缸正常运行。
[0028]本技术所述培养箱1为上方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微生物培养托盘6也是圆形结构,表面设有防腐层(或者不锈钢材质),耐腐蚀,能够防止外部因素影响培养结果,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9]箱盖7盖上后是要求密封的,所以本技术在箱盖7与培养箱1的接触之处设有密封圈15。
[0030]另外在微生物培养托盘6背面中部设有圆形凹槽18,所述气缸的伸缩杆5头部设有与所述圆形凹槽相配套的圆形托板19,确保气缸的伸缩杆5往上顶的时候,能够稳稳的顶住微生物培养托盘6。
[0031]本技术所述可翻转支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与控制箱,所述培养箱底部设有一个空心圆台,上小下大,所述圆台内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伸出圆台上平面托住微生物培养托盘,所述培养箱上方设有箱盖,所述箱盖上设有带控制阀的营养液接口、气压接口、蒸汽接口与排气口,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培养箱的外侧,所述控制箱连接气缸与控制阀,所述培养箱外侧下方设有出水口,所述培养箱上边缘外侧设有可翻转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为上方开口的圆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与培养箱的接触之处设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污泥颗粒的菌群培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内壁设有环形水道与营养液接口联通,所述环形水道下方设有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月根吴华明宗春香李善振姚海勇李远
申请(专利权)人: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