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再充电锂电池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在韩国知识产权局于2021年8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
2021
‑
0113345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公开涉及可再充电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4]可再充电锂电池可被再充电,并且每单位重量的高能量密度为常规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镍锌电池等的三倍或更多倍。可再充电锂电池也可在高倍率下充电,并且因此在商业上被制造用于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电动工具和电动自行车等,并且已经积极地进行了有关改善另外能量密度的研究。
[0005]尤其,随着IT装置越来越多地实现高性能而需要高容量电池,并且高容量可通过扩大电压范围,增加能量密度来实现,但是由于电解液在高电压范围内的氧化而造成了使正电极的性能劣化的问题。
[0006]例如,最常用作电解液的锂盐的LiPF6与电解液的溶剂反应而促使溶剂的消耗并且生成大量的气体。LiPF6分解并且产生分解产物,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电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电极;和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碳纳米管,并且基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所述碳纳米管的含量为大于0.1wt%且小于3.0wt%,并且所述添加剂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其中,在化学式1中,X1为氟基、氯基、溴基或碘基,R1至R6各自独立地为氢、氰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2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2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2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2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至C2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至C20芳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20杂芳基,并且n为0或1的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包括由化学式1A或化学式1B表示的化合物:其中,在化学式1A和化学式1B中,X1为氟基、氯基、溴基或碘基,并且R1至R6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烯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炔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在化学式1A和化学式1B中,R3和R4各自为氢,并且
R1、R2、R5和R6中的至少一个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烯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炔基。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选自组1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组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总电解液,所述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大于0.2重量份且小于2.0重量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添加剂进一步包括选自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亚乙酯、二氟代碳酸亚乙酯、氯代碳酸亚乙酯、二氯代碳酸亚乙酯、溴代碳酸亚乙酯、二溴代碳酸亚乙酯、硝基碳酸亚乙酯、氰基碳酸亚乙酯、乙烯基碳酸亚乙酯、己二腈、琥珀腈、1,3,6
‑
己烷三氰化物、丙烯磺内酯、丙烷磺内酯、四氟硼酸锂、二氟磷酸锂和2
‑
氟联苯中的至少一种其他添加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的平均长度大于或等于5μm且小于200μ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的平均长度为5μm至100μ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至少一种类型的由化学式2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化学式2]Li
x
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仁俊,金明勋,金相勋,金允熙,朴弘烈,申政珉,吴承龙,郑明焕,崔兹奉,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