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84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2
本公开涉及一种手持设备,其包括:作业机构、马达机构以及手柄,作业机构机械连接至马达机构并由马达机构驱动并包括内部驱动结构以及作业壳体;马达机构包括转子、定子以及马达壳体,马达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大尺寸部段和小尺寸部段以及位于其间的过渡连接面;手柄包括竖直分割的两个对称手柄半部以及固定部,当手柄半部借助固定部组装于一起时,手柄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空间中的限位配合部与设置于马达壳体上的限位部配合以在距过渡连接面一定距离处可移动地连接至马达壳体;以及手持设备还包括振动吸收机构。本申请的手持设备能够借助振动吸收机构更有效地吸收振动从而减缓甚至减少振动至操作员的传递,从而确保操作的准确和舒适。和舒适。和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振动吸收构造的手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手持设备,例如具有驱动单元的手锤等。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手持设备,其具有马达、驱动机构、主体外壳、手柄及施力部件(弹簧),其中,驱动机构由马达驱动,主体外壳收装马达与驱动机构,手柄与主体外壳相连接且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移动,施力部件夹装在主体外壳与手柄之间。手柄被施力部件施加沿长轴方向的力。该手柄在被施力部件施力的状态下,能够沿着顶端工具的长轴方向在前方位置与后方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地,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手柄具有手柄前部及手柄后部,手柄前部靠近手持设备的驱动机构,手柄后部与手柄前部相连以进行封闭构成手柄。手柄前部与手柄后部相连后其中确保能够确保配置各种控制部件的空间。手柄前部与手柄后部利用螺纹配合、粘接或焊接等进行固定。
[0004]进一步地,在现有技术中进一步公开了手柄前部罩住主体外壳的一部分。施力部件的一端部与主体外壳相抵接,施力部件的另一端部与手柄后部相抵接。马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设备,其包括:作业机构(1)、马达机构(2)以及手柄(4),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构(1)机械连接至所述马达机构(2)并由所述马达机构(2)驱动,所述作业机构(1)包括内部驱动结构以及封装内部驱动结构的作业壳体(1.1);所述马达机构包括转子(2.3)、定子(2.2)以及固定接收所述定子的马达壳体(2.1),所述马达壳体(2.1)包括彼此相连的大尺寸部段(2.1.4)和小尺寸部段(2.1.5)以及位于其间的过渡连接面(2.1.6),所述转子(2.3)包括输出轴并且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机械连接至所述内部驱动结构并且另一端承载于所述马达壳体(2.1)在轴向方向上的后端部中的输出轴轴承(2.1.8)中;所述手柄(4)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竖直分割的两个对称手柄半部(4.1、4.2)以及固定部,当两个对称手柄半部借助所述固定部组装于一起时,所述手柄(4)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空间中的限位配合部(4.1.1)与设置于所述马达壳体(2.1)的小尺寸部段(2.1.5)上的限位部(2.1.1)配合,使得所述手柄(4)在距所述过渡连接面(2.1.6)一定距离处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马达壳体(2.1)使得所述马达壳体(2.1)相对于所述手柄(4)能够沿所述轴向方向有限移动,所述手柄(4)在轴向方向上的前端部处还包括端面(4.3);以及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手柄(4)的所述端面(4.3)和所述马达壳体(2.1)的所述过渡连接面(2.1.6)之间的振动吸收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机构还包括电刷支架(5),所述电刷支架(5)与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所述另一端中的换向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支架(5)包括轴向固定部(5.1)以及活动部(5.2),所述轴向固定部(5.1)直接接触配合至所述转子的所述输出轴的所述换向器上并且所述活动部(5.2)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所述轴向固定部(5.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对称手柄半部(4.1、4.2)各自包括与所述活动部(5.2)的外部形状轴向固定配合的电刷支架配合部(4.4),使得当所述两个对称手柄半部(4.1、4.2)组装在一起时,所述活动部(5.2)与所述手柄(4)一起相对于所述轴向固定部(5.1)轴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炬烽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