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机,该作业机具有覆盖壳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盖。
技术介绍
[0002]在具有产生驱动力的驱动部、供给电力等能量的能量供给部、以及由驱动部驱动的动力传递部的作业机中,驱动部、能量供给部以及动力传递部由壳体收纳,构成为无法接触壳体的内部。作为壳体的材质,大多采用合成树脂制成或金属制成。另外,在壳体的内部的机构伴随发热的情况下,为了在作业者接触壳体外部时不会感到不快,可以设置利用冷却风扇的冷却机构,或者可以在壳体的发热部分外侧安装保护用的盖。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已知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冷却马达而通过风扇使吸入到本体内的冷却风在壳体与盖之间流动,由此进行壳体的冷却。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2146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近年来,随着作业机的驱动部的高输出化,应对发热的对策变得重要。例如,在冲击工具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作业机,具有:驱动部,其产生驱动力;能量供给部,其向所述驱动部供给能量;动力传递部,其由所述驱动部驱动;壳体部,其收纳所述驱动部、所述能量供给部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以及盖部,其覆盖所述壳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作业机的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具有空气流通路,所述空气流通路构成为通过所述壳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部之间进行开闭而使外部的空气流入和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其向所述作业机的外部开口;以及通道部,其在所述壳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部的内表面之间连接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中的至少一方的通气口,由形成于所述壳体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盖部之间的间隙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第二通气口中的至少一方的通气口,由贯通所述盖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贯穿孔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以及空气流通路设置于与所述动力传递部对应的位置、与所述能量供给部对应的位置以及与所述驱动部对应的位置中的至少任一个位置。6.一种作业机,具有:驱动部,其产生驱动力;能量供给部,其向所述驱动部供给能量;动力传递部,其由所述驱动部驱动;壳体部,其收纳所述驱动部、所述能量供给部和所述动力传递部;以及盖部,其覆盖所述壳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作业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具有:外壳,其收纳驱动部;以及壳体,其与所述外壳的前方连接并收纳所述动力传递部,所述盖部构成为覆盖所述壳体,在所述盖部与所述壳体部之间或至少任一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部的外部连通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健悟,东海林润一,竹内翔太,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