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7358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7
本公开涉及一种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降粘驱油剂包含双亲聚合物,具有亲水亲油性能,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使稠油乳化降粘;并且该降粘驱油剂还具有流度改善功能,溶于水后自身具有一定的粘度,增加驱替液粘度,改善水油流度比,提高驱替液的波及面积,多重功效下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效果。多重功效下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效果。多重功效下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公开涉及稠油采收
,具体地,涉及一种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全球范围内稀油资源越来越少,石油资源需求越来越依靠对稠油的有效开采。稠油粘度高,流度小,开采难度大。基于注蒸汽的热采方式不仅成本高,且主要适用于油层厚度大,含油饱和度大于40%,渗透率较大的油藏。即使对于适宜的油藏,多轮注气后蒸汽突破油层前端出现汽窜,导致蒸汽利用效率大大降低,经济成本增加,开采效果变差,在低油价行情下不具开采优势。水驱稠油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势,但水驱对稠油动用量低,一般仅能采出稠油原始储量的5%~10%。目前稠油冷采主要依赖降粘剂降低稠油粘度的方法来提高稠油流动性,从而增加采收率,如专利CN106520102 A提供了一种降低稠油粘度的组合物,主要成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水,该组合物对普通稠油的降粘率可达90%以上。然而,对于粘度基数高的稠油,功能单一的降粘剂即使能使目标稠油的降粘率达80%~90%,甚至95%以上,剩余粘度仍然较高,水油流度比大,导致活性水驱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该降粘驱油剂包含双亲聚合物,所述双亲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包括第一链段和第二链段;所述第一链段为三元共聚物链段,所述三元共聚物链段含有下式所示的结构子单元(Ⅰ)、结构子单元(Ⅱ)和结构子单元(Ⅲ);所述第二链段含有下式所示的结构子单元(Ⅳ)和结构子单元(

):*表示连接位点;R1至R
19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氟、氯、溴、C1~C13的烷基中的一种,L选自亚苯基、C1~C3的亚烷基中的一种;Y选自氢、C1~C13的烷基或具有

COO

M
3+
结构中的一种,M1、M2和M3各自独立地选自Na
+
、K
+
、NH
4+
和氢中的一种;n1为0、1、2、3或4,n2为0、1、2、3或4;n3为1、2、3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子单元(Ⅰ)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3的烷基中的一种;所述结构子单元(Ⅱ)中,R4选自C9~C13的烷基中的一种,优选为C9~C13的直链烷基中的一种,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3的烷基中的一种;所述结构子单元(Ⅲ)中,R7至R
10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3的烷基中的一种;所述结构子单元(Ⅳ)中,R
11
、R
12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3的烷基中的一种,Y选自氢或具有

COO

M
3+
结构中的一种;所述结构子单元(

)中,R
13
至R
17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3的烷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子单元(Ⅰ)为选自以下结构式(
Ⅰ‑
1)~(
Ⅰ‑
3)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结构子单元(Ⅱ)为选自以下结构式(
Ⅱ‑
1)~(
Ⅱ‑
4)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结构子单元(Ⅲ)为选自以下结构式(
Ⅲ‑
1)或(
Ⅲ‑
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结构子单元(Ⅳ)为选自以下结构式(
Ⅳ‑
1)或(
Ⅳ‑
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结构子单元(

)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亲聚合物包含如下式(1)和/或式(2)所示的结构:式(1);式(2);
其中,a、b、c为大于0的整数;d为1,e为大于0的整数;a、b、c、d、e取值使得所述双亲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5
×
105~4.5
×
1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该降粘驱油剂中所述结构子单元(Ⅰ)、结构子单元(Ⅱ)、结构子单元(Ⅲ)、结构子单元(Ⅳ)和结构子单元(

)的平均质量比为(75~85):(5~15):(0.1~5):(0.01~0.5):(1~15);优选为(76~82):(10~12):(0.1~2):(0.05~0.2):(5~10)。6.一种制备降粘驱油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第一聚合反应条件下,使第一反应混合单体与第一引发剂在第一溶剂中接触,进行第一聚合反应,得到第一前驱体;所述第一反应混合单体包括:具有结构式(

)的第一单体、具有结构式(

)的第二单体和具有结构式(

)的第三单体:(2)在第二聚合反应条件下,将使第二反应混合单体在第二溶剂中与第二引发剂接触,进行第二聚合反应,得到第二前驱体;所述第二反应混合单体包括:具有结构式(

)或结构式(

)形成的盐酸盐的第四单体和具有结构式(

)的第五单体:(3)在第三反应条件下,使所述第一前驱体和所述第二前驱体在第三溶剂中接触进行反应;其中,R1至R
18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氟、氯、溴、C1~C13的烷基中的一种,L选自亚苯基、C1~C3的亚烷基中的一种;Y选自氢、C1~C13的烷基或

COOH中的一种,M1选自Na
+
、K
+
、NH
4+
和氢中的一种;n1为0、1、2、3或4,n2为0、1、2、3或4;n3为1、2、3或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

)中,R1至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碧秦冰王征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