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15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的其中一面由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线圈圈干形成;另一面上非弹性纱线编织成的针编弧与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延展线以未封闭方式连接,且另一面具有凸条纹,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之间存在有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面针织面料具有机织物的斜纹外观,且具有优良的伸长性、伸长回复性以及肌面干爽性,特别适合用于生产裤装及外套等。生产裤装及外套等。生产裤装及外套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针织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针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机织物的斜纹外观,且具有优良的伸长性、伸长回复性以及肌面干爽性的双面针织面料,特别适合用于生产裤装及外套等。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除了常规针织物的外观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设计和纱线材料等来模仿机织物的外观。如,专利文献CN204325675U中公开了一种涤棉交织纬编凹凸仿机织面料,其正面由胖花纱区域和地纱区域构成,反面全部由地纱区域构成,其中,胖花纱区域包括胖花纱一区域和胖花纱二区域,胖花纱一区域为由涤纶低弹丝和高收缩涤纶长丝组成的胖花线圈一区域,胖花纱二区域为棉纱胖花线圈二区域,地纱区域为由高收缩涤纶长丝构成的地纱线圈区域。虽然外观实现了仿机织物风格,但是由于反面的高收缩涤纶丝遇热缩紧,使织物的密度大大提高,线圈滑移而导致针织物的高延伸性消失,甚至低于一般机织物,因此,这样的面料并不适合用来制作服装。
[0003]另外,为了改善面料的肌面干爽性,人们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如,专利文献CN105986358A中公开了一种吸水速干针织面料,具体为反面具有凹凸结构的单面针织物,凸部的高度为40~150um,形成凸部的纤维为聚酯类弹性纤维。这样的面料虽然具有较好的肌面干爽性,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变化珠地组织、变化珠地条纹、变化珠地粗细相间条纹等组织,其横向伸长回复性较差,而且外观也不适合用于裤装等服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机织物的斜纹外观,且具有优良的伸长性、伸长回复性以及肌面干爽性的双面针织面料,特别适合用来制作裤装及外套等服饰。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如下:(1)双面针织面料,其中一面由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线圈圈干形成;另一面上非弹性纱线编织成的针编弧与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延展线以未封闭方式连接,且所述另一面具有凸条纹,其中,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之间存在有夹角。
[0006](2)上述(1)的双面针织面料,夹角为25
°
~75
°

[0007](3)上述(1)的双面针织面料,凸条纹的条宽为1mm~5mm。
[0008](4)上述(1)的双面针织面料,所述聚酯类弹性纱线的纤维原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组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组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组分复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组分复合纤维、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组分复合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5)上述(1)的双面针织面料,非弹性纱线的纤维原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纤维、聚酰胺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6)上述(1)的双面针织面料,聚酯类弹性纱线与非弹性纱线的单丝纤度之比为0.2~0.6。
[0011](7)上述(1)~(6)中任一项的双面针织面料,所述一面与所述另一面的保水率之比为4.0以上。
[0012](8)上述(1)~(6)中任一项的双面针织面料,横向伸长率为100%以上,横向伸长回复率为90%以上。
[0013](9)上述(1)~(6)中任一项的双面针织面料的纵向伸长率为60%以上,纵向伸长回复率为80%以上。
[001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双面针织面料,其中一面使用聚酯类弹性纱线获得远超机织织物的横向拉伸性和拉伸回复性,在另一面非弹性纱线编织成的针编弧与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延展线以未封闭方式连接,且设计成与该面上的经向方向之间存在有夹角的凸条纹可以得到纵向拉伸性和拉伸回复性,同时在聚酯类弹性纱线形成的圈干所在面显露出隐斜纹风格。在另一面的凸条纹使得其与肌肤面的接触面积小于聚酯类弹性纱线所在面,可以得到优良的肌面干爽性,特别适合用于生产裤装及外套等。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夹角测量时的数码写真。a为面料纵向方向的平直线条;b为凸条纹的平直线条;c为两根线条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考虑到作为裤装及外套等用途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穿着舒适性和悬垂性,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针织物的双面组织。由线圈圈套而成的针织物中存在较多的孔隙,能够提供比机织物更好的透湿透气性和柔软触感,保证穿着时的舒适性。另外,针织物的双面组织与单面组织相比,具有更优的刚柔性,而且更易获得较好的悬垂性。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双面针织面料由聚酯类弹性纱线和非弹性纱线编织而成,其中一面由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线圈圈干形成。与常规的聚酯类纱线相比,聚酯类弹性纱线在染色和热定型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沸水收缩和受热收缩能力,从而得到更小的线圈形态,而且,线圈圈干相比延展线来讲,纱线平直度和表面平整度更好,从外观上看更接近于机织物的风格。这里的线圈圈干可以是平针组织的圈干,也可以是集圈组织的圈干。当线圈圈干为平针组织的圈干时,面料的平整度和防风性较好,适合用于制作裤装或运动外套等。当线圈圈干为集圈组织的圈干时,面料的透湿透气性较好,适合用于制作休闲外套等。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用聚酯类弹性纱线具有不同的卷缩率时,各个编织横列的收缩程度不一致,可以得到起皱风格,这样的面料更适合用于制作居家服或休闲外套等服饰。本专利技术中所用聚酯类弹性纱线具有相同的卷缩率时,各个编织横列可以拥有一致的收缩性,不仅可以保证弹性纱线所在面的表面平整度,也可以在另一面得到凸起程度一致的外观风格,存在凸起一面作为贴肤面使用的话,干爽性和亲肤性会更好。
[0019]为了在面料的一面实现机织物的斜纹外观,本专利技术的针织面料上非弹性纱线编织成的针编弧与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延展线以未封闭方式连接。非弹性纱线编织成的针
编弧位于聚酯类弹性纱线的延展线的内侧,使得聚酯类弹性纱线形成的圈干所在面显露出隐斜纹风格。
[0020]本专利技术针织面料的另一面具有凸条纹,其中,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之间存在有夹角。两个凸条纹之间拥有的间隙可以确保一定空气流通,提高穿着的舒适性,没有闷热感。而且,凸条纹使得其与肌肤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了,从而有利于水分快速向弹性纱线所在面传导,提高肌面干爽性。
[0021]本专利技术中,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之间存在有夹角。合适的夹角可以保证面料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具有良好的伸长性和伸长回复性。夹角过小的话,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方向趋于平行状态,纵向伸长率和伸长回复率有降低的趋势,有可能会影响到运动时的跑动舒适度。相反地,夹角过大的话,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方向趋于垂直状态,横向伸长率和伸长回复率有降低的趋势,有可能会影响运动时的伸展舒适度。因此,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之间的夹角为25
°
~75
°
,更优选为45
°
~70
°

[0022]凸条纹的条宽大小对面料的干爽性和穿着舒适性有着较大的影响。条宽过小的话,导汗通道受到影响,水分容易滞留,导汗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针织面料, 其特征是:所述针织面料的其中一面由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线圈圈干形成;另一面上非弹性纱线编织成的针编弧与聚酯类弹性纱线编织成的延展线以未封闭方式连接,且所述另一面具有凸条纹,其中,凸条纹与其所在面的经向之间存在有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夹角为25
°
~7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凸条纹的条宽为1mm~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类弹性纱线的纤维原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组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组分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组分复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组分复合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裕兵胥正安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