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15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层、设置于所述基层上表面的外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层下表面的内层;其中,所述内层纱为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所述外层纱为全棉赛络紧密纺纱,所述基层纱为低F数的涤纶长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纱线自带多种功能性,无需额外使用后整理剂处理,面料制备过程简单、易实现,在环保、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角度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起球性能,穿着舒适,功能多样,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纺织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衣物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对面料的性能和功能性要求也更高,衣物制作过程中不仅仅追求面料的轻薄,舒适感,透气性,还追求面料的吸湿性、速干性、保暖性、保健等功能。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面料功能比较单一,且有些功能是通过后整理助剂实现,功能性不易保持且不环保。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结合珍珠纤维的特性,将珍珠纤维与涤纶纤维、棉纤维等原料进行混纺,弥补单一珍珠纤维强力、起球等性能上的不足,使面料具有远红外、抗菌除臭等功能的同时,不易掉纤维,且过程中无需额外使用后整理剂处理,更加环保,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包括:基层、设置于所述基层上表面的外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层下表面的内层;其中,
[0008]在所述针织面料的9路三角结构中,第1、4、7路为所述内层,第2、5、8路为所述外层,第3、6、9路为所述基层,所述第1路为集圈、浮线、浮线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4路为浮线、集圈、浮线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7路为浮线、浮线、集圈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2、3、5、6、8、9路均为成圈、成圈、成圈织造结构循环;
[0009]所述内层纱为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所述外层纱为全棉赛络紧密纺纱,所述基层纱为低F数的涤纶长丝。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1、4、7路选用10S

20S的涤纶短纤维、棉纤维与珍珠纤维的赛络紧密纺混纺纱。
[0011]进一步地,所述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的原料配比为:珍珠纤维20%

30%、涤纶纤维20%

40%、棉纤维30%

60%。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2、5、8路选用20S

32S的全棉赛络紧密纺纱。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3、6、9路选用纱支粗细50D

75D,F数为24F

48F,网络数100

120个/100cm的涤纶长丝。
[0014]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0015]S1、将20%

30%的珍珠纤维、20%

40%的涤纶纤维以及30%

60%的棉纤维通过
紧密赛络纺细纱机混合编织为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将棉纤维通过紧密赛络纺细纱机混合编织为全棉赛络紧密纺纱;
[0016]S2、将步骤1中所制得的纱线进行静电除尘,去除其表面的毛羽;
[0017]S3、将步骤2中的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全棉赛络紧密纺纱以及低F数涤纶丝采用9路三角排列通过针织大圆机编织成面料坯布;
[0018]S4、将步骤3中所制得的面料坯布在高温染料池中进行染色;
[0019]S5、将步骤4中的面料坯布进行清洗并烘干定型,制得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线的直径为0.2mm

0.4mm,所述全棉赛络紧密纺纱的直径为0.15mm

0.35mm。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坯布与染色液浴比为1:8

10,分散染料1.5

4.5%(owf),活性染料1.5

4.5%(owf),柔软剂2

4%(owf)。
[002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3]第一,结合珍珠纤维的特性,将珍珠纤维与涤纶纤维、棉纤维等原料进行混纺,弥补单一珍珠纤维强力、起球等性能上的一些不足。
[0024]第二,通过对珍珠纤维的认知,本专利技术选取在三线卫衣结构基础上进行设计,表面采用全棉赛络紧密纺纱线,极大的减少毛羽,使面料表面光洁且抗起球性能好;中间衬纱采用低F数涤纶丝,提升面料的强力的同时保证抗起球性能;贴肤面采用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使面料具有远红外、抗菌除臭等功能的同时,不易掉纤维,保证了面料的服用性能。
[0025]总之,本专利技术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纱线自带多种功能性,无需额外使用后整理剂处理,面料制备过程简单、易实现,在环保、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角度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起球性能,穿着舒适,功能多样,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为本专利技术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三角排列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0029]基层1;外层2;内层3。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3]实施例1
[0034]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包括:基层1、设置于所述基
层1上表面的外层2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层1下表面的内层3;其中,
[0035]在所述针织面料的9路三角结构中,第1、4、7路为所述内层3,第2、5、8路为所述外层2,第3、6、9路为所述基层1,所述第1路为集圈、浮线、浮线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4路为浮线、集圈、浮线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7路为浮线、浮线、集圈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2、3、5、6、8、9路均为成圈、成圈、成圈织造结构循环。
[0036]请参阅图2,所述第1、4、7路选用10S

20S的涤纶短纤维、棉纤维与珍珠纤维的赛络紧密纺混纺纱,所述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的原料配比为:珍珠纤维20%

30%、涤纶纤维20%

40%、棉纤维30%

60%,所述第2、5、8路选用全棉赛络紧密纺纱,所述第3、6、9路选用纱支粗细50D

75D,F数为24F

48F,网络数100

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设置于所述基层(1)上表面的外层(2)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层(1)下表面的内层(3);其中,在所述针织面料的9路三角结构中,第1、4、7路为所述内层(3),第2、5、8路为所述外层(2),第3、6、9路为所述基层(1),所述第1路为集圈、浮线、浮线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4路为浮线、集圈、浮线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7路为浮线、浮线、集圈织造结构循环,所述第2、3、5、6、8、9路均为成圈、成圈、成圈织造结构循环;所述内层纱为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所述外层纱为全棉赛络紧密纺纱,所述基层纱为低F数的涤纶长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4、7路选用10S

20S的涤纶短纤维、棉纤维与珍珠纤维的赛络紧密纺混纺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珍珠纤维赛络紧密纺混纺纱的原料配比为:珍珠纤维20%

30%、涤纶纤维20%

40%、棉纤维30%

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5、8路选用20S

32S的全棉赛络紧密纺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珍珠纤维添纱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6、9路选用纱支粗细50D

75D,F数为24F

48F,网络数1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婷余锡波雍二园钟国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