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99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包括正针组织和浮线组织,所述正针组织由正针线圈组成,且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后形成移圈线圈,而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空出的线圈形成空起线圈,同时相邻空起线圈之间连接的直线构成浮线组织,并且正针线圈穿插连接相邻的正针线圈构成交错组织,所述浮线组织在正针组织构成的基底表面对称分布,且浮线组织的两端均连接正针组织,同时在浮线组织的斜边处,浮线组织通过空起线圈连接正针组织。该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清理过滤网的频率。频率。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针织物
,具体为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脑横机的编织原理通常分为包括以下几类:编织、集圈、不织、翻针、接针、脱圈6种,在设计编织过程中,利用这6种编织原理或编织形式的相互组合,可以编织出千变万化的电脑复合组织结构,是针织产品设计师的主要创新思维来源;而目前市场中的羊绒针织品大部分以传统组织结构表现,如正反针、绞花、阿兰花、提花等为主,产品风格趋于古板,仿制品较多;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更喜欢独特的返璞归真、贴近自然风格的羊绒针织品,产品要有创新性和动感气息、;而燕子是吉祥之鸟;古时候的人们常常认为如果有燕子飞到家中,就说明这家人将会财源滚滚、鸿运当头,现在燕子也常常象征着欢乐的新生活,也象征着美好春天,而燕子的显著特征便是燕尾;但是目前缺少一种能够体现“燕尾”形状的针织物。
[0003]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
[0004]专利技术专利内容:
[0005]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专利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包括正针组织和浮线组织,所述正针组织由正针线圈组成,且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后形成移圈线圈,而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空出的线圈形成空起线圈,同时相邻空起线圈之间连接的直线构成浮线组织,并且正针线圈穿插连接相邻的正针线圈构成交错组织,所述浮线组织在正针组织构成的基底表面分布,且浮线组织的两端均连接正针组织,同时在浮线组织的斜边处,浮线组织通过空起线圈连接正针组织。
[0007]优选的,所述浮线组织由浮线部分一、浮线部分二和浮线部分三构成,且浮线部分一和浮线部分二各有一组,同时浮线部分三共有两组。
[0008]优选的,所述浮线部分一的下方分布浮线部分二,且浮线部分一的长度小于浮线部分二的长度,同时浮线部分一和浮线部分二组合在一起构成等腰梯形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浮线部分二两侧的下方对称分布两组浮线部分三,且浮线部分三呈三角形分布,浮线部分三的斜边由下至上的逐步偏移一针的距离。
[0010]优选的,所述浮线组织内的直线均平行等间距的分布,且两组浮线部分三之间通过正针组织相互连接,同时浮线部分二和浮线部分三包围的正针组织呈等边三角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浮线部分三的下端连接交错组织,且交错组织内的直线依次正反穿插相邻的正针线圈,交错组织穿插两针的距离。
[0012]优选的,所述浮线部分三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逐行增加,而浮线部分二的宽度达到最大,同时浮线组织整体构成燕尾形分布。
[0013]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优点:该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通过浮线组织和空起线圈的配合,在
正针组织构成的基底上构建出燕尾形结构的浮线组织,而且浮线组织和正针组织的表面不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使得产品表面具有立体感,而且浮线组织呈结构,能够有效增强相应部位的透气性,而且也能增加产品的时尚和青春感。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结构编织组织结构线圈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结构图1的E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结构图1的F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正针组织;2、空起线圈;3、浮线组织;4、交错组织;301、浮线部分一;302、浮线部分二;303、浮线部分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包括正针组织1和浮线组织3,正针组织1由正针线圈组成,且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后形成移圈线圈,而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空出的线圈形成空起线圈2,同时相邻空起线圈2之间连接的直线构成浮线组织3,并且正针线圈穿插连接相邻的正针线圈构成交错组织4,浮线组织3在正针组织1构成的基底表面分布,且浮线组织3的两端均连接正针组织1,同时在浮线组织3的斜边处,浮线组织3通过空起线圈2连接正针组织1;浮线组织3由浮线部分一301、浮线部分二302和浮线部分三303构成,且浮线部分一301和浮线部分二302各有一组,同时浮线部分三303共有两组;浮线组织3内的直线均平行等间距的分布,且两组浮线部分三303之间通过正针组织1相互连接,同时浮线部分二302和浮线部分三303包围的正针组织1呈等边三角形结构;浮线部分一301的下方分布浮线部分二302,且浮线部分一301的长度小于浮线部分二302的长度,同时浮线部分一301和浮线部分二302组合在一起构成等腰梯形结构;浮线部分二302两侧的下方对称分布两组浮线部分三303,且浮线部分三303呈三角形分布,浮线部分三303的斜边由下至上的逐步偏移一针的距离;浮线部分三303的宽度由下至上的逐行增加,而浮线部分二302的宽度达到最大,同时浮线组织3整体构成燕尾形分布;浮线部分三303的下端连接交错组织4,且交错组织4内的直线依次正反穿插相邻的正针线圈,交错组织4穿插两针的距离。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由A

B和C

D两个区域的16列13行共同形成一个基本循环单元,而且所用纱线原料成份为纯羊绒纱线组成,并且电脑横编机至少包括前后相向的一对前针板与后针板,前针板或者后针板可以前向后或后向前相互翻针,且前后针板至少有一块针
板可以左右摇床错位,浮线组织3会依次穿过对应的正针组织1。
[0022]如图1所示,浮线组织3整体是由平行等间距分布的直线构成,而平行分布的直线能够有效增强该部分的透气性,而且也能够和正针组织1配合,凸显出燕尾纹形的图案。
[0023]工作原理:编织时,以A

B区域为例说明,而C

D区域的编织原理同A

B区域的编织方法完全相同,仅编织动作中的摇床错位方向相反。
[0024]编织第01”行时,第01

、02

、03

、04

、05

、06

、07

、08

针出针高度3/4前板成圈编织正针组织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包括正针组织(1)和浮线组织(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针组织(1)由正针线圈组成,且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后形成移圈线圈,而正针线圈向两侧移针错位空出的线圈形成空起线圈(2),同时相邻空起线圈(2)之间连接的直线构成浮线组织(3),并且正针线圈穿插连接相邻的正针线圈构成交错组织(4),所述浮线组织(3)在正针组织(1)构成的基底表面分布,且浮线组织(3)的两端均连接正针组织(1),同时在浮线组织(3)的斜边处,浮线组织(3)通过空起线圈(2)连接正针组织(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线组织(3)由浮线部分一(301)、浮线部分二(302)和浮线部分三(303)构成,且浮线部分一(301)和浮线部分二(302)各有一组,同时浮线部分三(303)共有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燕尾纹针织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线部分一(301)的下方分布浮线部分二(302),且浮线部分一(301)的长度小于浮线部分二(302)的长度,同时浮线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伟张国银孙冲刘海福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