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014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抗皱层、基底层、防水层和亲肤层,防水层位于抗皱层的上层,基底层位于抗皱层的底层,亲肤层位于基底层的底层,抗皱层、基底层、防水层和亲肤层通过复合缝线缝合,复合缝线的表面涂覆除异味涂层,抗皱层通过第一编织股、麻线股、羊毛股编织而成,第一编织股位于轴心位置,麻线股和羊毛股螺旋缠绕第一编织股,通过将第一编织股、麻线股和羊毛股捻成股线并编织成抗皱层,在防水层和亲肤层之间形成抗皱层,利用羊毛和植物纤维的柔软特性和透气,兼顾抗皱和柔软,并且将抗皱层置于夹层,使得面料本体具备垂感、舒适、透气和防水的特性。透气和防水的特性。透气和防水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皱防缩羊毛针织面料,属于纺织面料
,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由涤纶羊毛并捻纱和亚麻羊毛并捻纱经编编织而成;所述涤纶羊毛并捻纱由天然抗菌涤纶长丝和防缩羊毛并捻合股而成;所述亚麻羊毛并捻纱由亚麻纤维长丝和防缩羊毛并捻合股而成。本技术不仅抗皱防缩,还具有抗菌、透气、柔软等特点;
[0003]现有技术通过将复合的股线编织成布料层,在整张面料编织成布料层后,材料自身的特性增强了抗皱性能,但是面料整体的自由度较差,在面料的垂感方面有所欠缺。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抗皱层、基底层、防水层和亲肤层,所述抗皱层、基底层、防水层和亲肤层相互缝合组成面料本体,所述防水层位于抗皱层的上层,基底层位于抗皱层的底层,亲肤层位于基底层的底层,抗皱层、基底层、防水层和亲肤层通过复合缝线缝合,所述复合缝线的表面涂覆除异味涂层,所述抗皱层通过第一编织股、麻线股、羊毛股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股位于轴心位置,麻线股和羊毛股螺旋缠绕第一编织股。
[0007]进一步,所述除异味涂层为草本植物蒸馏液,复合缝线在捻合成股后浸润一小时后除异味涂层再晾干,复合缝线采用自然风干。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编织股的外表面分布三股麻线股和三股羊毛股,麻线股和羊毛股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一编织股周围,麻线股和羊毛股间隔设置,三股麻线股和三股羊毛股以及一股第一编织股共同捻合成一股复合股。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编织股、麻线股和羊毛股捻合成的复合股浸润同样的除异味涂层。
[0010]进一步,所述复合缝线穿过抗皱层和基底层,复合缝线不贯穿防水层和亲肤层,复合缝线采用倾斜进针,复合缝线缝合进针角度呈六十度。
[0011]进一步,所述复合缝线缝合抗皱层、基底层、防水层和亲肤层的截面轨迹呈W状,复合缝线的水平缝合轨迹呈菱格状。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通过将第一编织股、麻线股和羊毛股捻成股线并
编织成抗皱层,在防水层和亲肤层之间形成抗皱层,利用羊毛和植物纤维的柔软特性和透气,兼顾抗皱和柔软,并且将抗皱层置于夹层,使得面料本体具备垂感、舒适、透气和防水的特性。
[0015](2)、该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在实现实施例一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麻线股和羊毛股螺旋缠绕第一编织股形成复合股再利用复合股经纬编织形成抗皱层,使得整张抗皱层具有一定的抗菌除异味功能,且整张抗皱层的除异味涂层分布更加均匀透彻,抗菌除异味功能效果更优,死角更小。
[0016](3)、该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在利用实施例二编织呈抗皱层,并通过复合缝线将抗皱层和基底层整个贯穿缝制,将抗皱层和基底层再通过复合缝线缝制在防水层和亲肤层之间,首先利用复合股编织成的抗皱层抗皱,配合复合缝线将抗皱层和基底层形成多个菱形区域,使得整个面料本体的夹层区域化,减少脱层现象,整体性更强,小区域的夹层在抗皱方面效果更好,同时,兼顾面条本体的自由度,从而达到面料夹层抗皱和垂感之间的平衡。
附图说明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9]图2为技术截面图;
[0020]图3为技术复合股线截面图;
[0021]图4为技术复合缝线截面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0、抗皱层;11、基底层;12、防水层;13、亲肤层;15、复合缝线;16、除异味涂层;20、第一编织股;21、麻线股;22、羊毛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一,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如图1-图4所示,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相互缝合组成面料本体,防水层12位于抗皱层10的上层,基底层11位于抗皱层10的底层,亲肤层13位于基底层11的底层,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通过复合缝线15缝合,复合缝线15的表面涂覆除异味涂层16,抗皱层10通过第一编织股20、麻线股21、羊毛股22编织而成,第一编织股20位于轴心位置,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螺旋缠绕第一编织股20,除异味涂层16为草本植物蒸馏液,复合缝线15在捻合成股后浸润一小时后除异味涂层16再晾干,复合缝线15采用自然风干,第一编织股20的外表面分布三股麻线股21和三股羊毛股22,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一编织股20周围,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间隔设置,三股麻线股21和三股羊毛股22以及一股第一编织股20共同捻合成一股复合股,通过将第一编织股20、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捻成股线并编织成抗皱层10,在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之间形成抗皱层,利用羊毛和植物纤维的柔软特性和透气,兼顾抗皱和柔软,并且将抗皱层
置于夹层,使得面料本体具备垂感、舒适、透气和防水的特性。
[0025]实施例二,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如图1-图4所示,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相互缝合组成面料本体,防水层12位于抗皱层10的上层,基底层11位于抗皱层10的底层,亲肤层13位于基底层11的底层,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通过复合缝线15缝合,复合缝线15的表面涂覆除异味涂层16,抗皱层10通过第一编织股20、麻线股21、羊毛股22编织而成,第一编织股20位于轴心位置,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螺旋缠绕第一编织股20,除异味涂层16为草本植物蒸馏液,复合缝线15在捻合成股后浸润一小时后除异味涂层16再晾干,复合缝线15采用自然风干,第一编织股20的外表面分布三股麻线股21和三股羊毛股22,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一编织股20周围,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间隔设置,三股麻线股21和三股羊毛股22以及一股第一编织股20共同捻合成一股复合股,第一编织股20、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捻合成的复合股浸润同样的除异味涂层16,在实现实施例一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螺旋缠绕第一编织股20形成复合股再利用复合股经纬编织形成抗皱层10,使得整张抗皱层10具有一定的抗菌除异味功能,且整张抗皱层10的除异味涂层16分布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所述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相互缝合组成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2)位于抗皱层(10)的上层,基底层(11)位于抗皱层(10)的底层,亲肤层(13)位于基底层(11)的底层,抗皱层(10)、基底层(11)、防水层(12)和亲肤层(13)通过复合缝线(15)缝合,所述复合缝线(15)的表面涂覆除异味涂层(16),所述抗皱层(10)通过第一编织股(20)、麻线股(21)、羊毛股(22)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股(20)位于轴心位置,麻线股(21)和羊毛股(22)螺旋缠绕第一编织股(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异味涂层(16)为草本植物蒸馏液,复合缝线(15)在捻合成股后浸润除异味涂层(16)后自然风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海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湘维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