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94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包括底座;第一连接板,其固接在所述底座一端;第二连接板,其固接在所述底座另一端;第一承缆板,其固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第二承缆板,其固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所述第一承缆板末端与所述第二承缆板末端之间设有交叉互锁结构;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承缆板、所述第二承缆板及所述交叉互锁结构围合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缆线槽;调节所述交叉互锁结构的卡合深度以改变所述缆线槽的适配缆径尺寸;改善了现有的压力自锁卡具存在扣合位置易自动脱开以及适配线缆尺寸单一的现状。及适配线缆尺寸单一的现状。及适配线缆尺寸单一的现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电力、通信线缆敷设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

技术介绍

[0002]漏缆是漏泄同轴电缆的简称,而漏泄同轴电缆具有信号传输作用以及天线功能,一般在施工中沿着铁路线路进行铺设,在铺设线路进入隧道后需要将漏缆固定在隧道内壁上,通常采用漏缆卡具对漏缆进行束缚固定后并通过膨胀紧固件固定在隧道内壁上,并且让漏缆卡具沿着漏缆的敷设方向进行分布,形成稳定的支撑、固定系统。
[0003]在现有的施工线路中采用压力自锁结构的卡具能够对漏缆进行夹持,在压紧扣合后主要通过两个弧形板相互扣合形成对漏缆压紧,但是在受到外界振动作用力的情况下会造成扣合位置自动脱开的情况。
[0004]同时在隧道内还伴随着敷设有电缆、光缆等电力、信号线缆,虽然采用现有的压力自锁结构的卡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配夹持,但是需要对应设计小尺寸结构的卡具结构,使得现有的卡具结构并未实现多种类型线缆夹持的情况;除了线缆种类变化不同带来缆径变化的情况外,还存在同种类型线缆不同规格缆径的情况,因此目前的压力自锁线缆卡具仅能根据缆径适配单一尺寸规格的线缆,无法适配缆线种类、缆径规格变化后的适配夹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隧道敷设中应用的卡具数量增多的现状。
[0005]并且按照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卡具结构,采用夹持线缆后的反向作用力推动卡扣结构卡紧的方式仍然存在扣合位置自动脱开的可能性,在敷设缆线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解决了现有的压力自锁卡具存在扣合位置易自动脱开以及适配线缆尺寸规格单一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包括:
[0009]底座;
[0010]第一连接板,其固接在所述底座一端;
[0011]第二连接板,其固接在所述底座另一端;
[0012]第一承缆板,其固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
[0013]第二承缆板,其固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
[0014]所述第一承缆板末端与所述第二承缆板末端之间设有交叉互锁结构;
[0015]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承缆板、所述第二承缆板及所述交叉互锁结构围合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缆线槽;
[0016]线缆置入所述线缆槽时,驱使所述第一承缆板、所述第二承缆板相向转动并使所述交叉互锁结构卡合以改变所述缆线槽的适配缆径尺寸。
[0017]优选的,所述交叉互锁结构包括:
[0018]第一限位部,其固接在所述第一承缆板末端;
[0019]第二限位部,其固接在所述第二承缆板末端;
[0020]第三限位部,其固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承缆板连接处,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延伸;
[0021]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限位部插入的卡槽;
[0022]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三限位部后插入所述卡槽内扣合;
[0023]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扣合配合。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固接在第一承缆板上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末端设有朝向所述缆线槽延伸的第一卡齿结构;
[0025]所述第一板体的内侧面设有靠近其连接位置并沿弧面方向均布排列的多个第二卡齿结构。
[0026]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固接在第二承缆板上的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的外侧面设有沿其弧面方向均布并与所述第一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三卡齿结构。
[0027]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固接在第二承缆板上的第三板体;
[0028]所述第三板体上开设有便于所述第一板体穿过的限位槽孔;
[0029]所述限位槽孔内设有用于抵紧所述第一板体的限位弹片;
[0030]所述第三板体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卡齿结构相配合的第四卡齿结构。
[0031]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面设有沿其曲面方向延伸的加强筋条。
[0032]优选的,所述压力自锁式变径线缆卡具为一体成型结构。
[003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4]基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压力自锁式线缆卡具结构上,对扣合结构进行改进,采用交叉互锁结构对第一承缆板及第二承缆板进行连接;并且通过交叉互锁结构的扣合深度进行调节后使得围合形成的缆线槽尺寸变化,从而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尺寸的线缆被可靠夹持,从而满足同结构卡具适配多种场景、工况的线缆夹持敷设;
[0035]通过增加交叉互锁结构后实现锁紧后不会自动打开的情况,保证了线缆被夹持后在交叉互锁结构进行限位的情况下避免自动打开,有效保证了线缆敷设后被可靠固定夹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处于闭合状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处于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处于打开状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处于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0040]图中,底座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一承缆板4、第二承缆板5、交叉互锁结构6、第一限位部61、第一板体611、第一卡齿结构612、第二卡齿结构613、加强筋条614、第二限位部62、第二板体621、第三卡齿结构622、第三限位部63、第三板体631、限位槽孔632、限
位弹片633、第四卡齿结构634、卡槽64、缆线槽7。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4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其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一端固接有第一连接板2,在底座1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均向上延伸并呈一定倾斜角度;在第一连接板2上端固接有第一承缆板4,在第二连接板3上端固接有第二承缆板5;在第一承缆板4末端与第二承缆板5末端之间设有交叉互锁结构6,通过所述底座1、所述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承缆板4、所述第二承缆板5及所述交叉互锁结构6围合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缆线槽7,当线缆置入所述线缆槽7时,驱使所述第一承缆板4、所述第二承缆板5相向转动并使所述交叉互锁结构卡合以改变所述缆线槽7的适配缆径尺寸;当交叉互锁结构6处于锁紧状态时,通过缆线槽7将线缆进行夹持紧固,并且满足线缆被夹持后的轴向拉拔力;并且通过调节所述交叉互锁结构6的卡合深度以改变所述缆线槽7的适配缆径尺寸,通过锁紧状态下卡合深度不同能够使得缆线槽7适应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规格尺寸的线缆并能满足对线缆的夹持力度,具体的卡合深度调节过程中可保持线缆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连接板(2),其固接在所述底座(1)一端;第二连接板(3),其固接在所述底座(1)另一端;第一承缆板(4),其固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上端;第二承缆板(5),其固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端;所述第一承缆板(4)末端与所述第二承缆板(5)末端之间设有交叉互锁结构(6);所述底座(1)、所述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承缆板(4)、所述第二承缆板(5)及所述交叉互锁结构(6)围合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缆线槽(7);线缆置入所述线缆槽(7)时,驱使所述第一承缆板(4)、所述第二承缆板(5)相向转动并使所述交叉互锁结构(6)卡合以改变所述缆线槽(7)的适配缆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光电缆、漏缆夹持的多适配型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互锁结构(6)包括:第一限位部(61),其固接在所述第一承缆板(4)末端;第二限位部(62),其固接在所述第二承缆板(5)末端;第三限位部(63),其固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62)与所述第二承缆板(5)连接处,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61)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62)与所述第三限位部(63)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限位部(61)插入的卡槽(64);所述第一限位部(61)穿过所述第三限位部(63)后插入所述卡槽(64)内扣合;所述第三限位部(63)与所述第一限位部(61)扣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汀孙衍鹏杨宝军李权潘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