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66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飞机装配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包括刀片、刀体、底部圆角结构、底部阶差结构、握把、刀柄、刀杆。所述的刀体与刀片相连,负责承载固定锉刀刀片,刀体的一面与握把相连,握把的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半圆形,握把宽度与刀体相同。所述的刀片边缘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握把的半圆形一边与刀杆相连接。为便于挫修口框侧边,刀体为中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口框侧边结构特性,提出一种全新结构口框边缘挫修用锉刀。为方便挫修,锉刀刀片位于刀体下部,并设置握把与手柄结构;为防止刮伤口框底部表面,刀片高于锉刀底部一定距离,同时锉刀底部采用圆角结构。锉刀底部采用圆角结构。锉刀底部采用圆角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


[0001]本技术涉及飞机装配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

技术介绍

[0002]飞机装配过程中,口框类零件交付时,侧边常留有余量。在口框与口盖装配时,需对口框侧边余量进行挫修去除,以保证其装配的准确度。
[0003]由于口框侧边的结构特性,在使用传统长条形锉刀,对口框侧边余量进行挫修时,只有锉刀刀尖前部长度方向5

10mm、宽度方向2

3mm处可以够到口框侧边。考虑到挫修时锉刀往复行程运动,传统锉刀有效挫修区域只有刀尖处长度方向4

6mm、宽度方向2

3mm处,锉刀其他主要功能区域无法在该工况下使用。在此种情况下,挫修施力困难,挫修操作十分不便,挫修效率较低。且在挫修施力过程中,锉刀刀尖极易触碰到口框底部蒙皮,极易对口框底部蒙皮表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包括刀片、刀体、底部圆角结构、底部阶差结构、握把、刀柄、刀杆。
[0007]所述的刀体与刀片相连,负责承载固定锉刀刀片,刀体的一面与握把相连,握把的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半圆形,握把宽度与刀体相同,为100

120mm,握把圆角半径20

30mm。
[0008]所述的刀片依据国家标准GB/T5809
/>1986,按Q

01P

100

5规格制作。为便于挫修口框侧边,提高挫修效率,刀片长度为100

120mm,宽度为10

15mm。为防止刀片刮伤口框上表面,所述的刀片边缘设置有倒角结构,倒角尺寸为0.05

0.1mm。
[0009]所述握把的半圆形一边与刀杆相连接。为便于挫修口框侧边,提高挫修效率,刀体宽度与刀片长度相同,为100

120mm,高度为140

150mm。为减轻锉刀重量降低劳动强度,刀体为中空结构,刀体壁厚为10

15mm。
[0010]所述的底部圆角结构固定在握把的一边,与刀片为同一边,为防止刀体刮伤口框上表面而设置,底部圆角结构的圆角为0.2

0.5mm,同时底部圆角结构及刀体底面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1.6。
[0011]所述的底部阶差结构固定在刀片的下方,为防止刀片下表面刮伤口框上表面蒙皮而设置,阶差高度为0.2

0.5mm。
[0012]所述的握把为在挫修过程中方便操作者握住锉刀刀体,使锉刀刀片与待挫修区域贴紧而设置。为方便操作者手握,握把宽度与刀体相同,为100

120mm,握把圆角半径20

30mm。
[0013]所述的刀柄为在挫修过程中便于手握和确定挫修施力方向而设置,刀柄尺寸与传统锉刀相同。
[0014]所述的刀杆与刀柄相连,为便于操作者操作而设置,出于人机工程学角度考虑,刀杆长度为100

120mm。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基于口框侧边结构特性,提出一种全新结构口框边缘挫修用锉刀。为方便挫修,锉刀刀片位于刀体下部,并设置握把与手柄结构;为防止刮伤口框底部表面,刀片高于锉刀底部一定距离,同时锉刀底部采用圆角结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三维图;
[0018]图2(a)为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正视图;
[0019]图2(b)为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左视图;
[0020]图3为锉刀底部阶差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刀片;2刀体;3底部圆角结构;4底部阶差结构;5握把;6刀柄;7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过程。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包括刀片1、刀体2、底部圆角结构3、底部阶差结构4、握把5、刀柄6、刀杆7。
[0025]所述的刀体2与刀片1相连,负责承载固定锉刀刀片1,刀体2的一面与握把5相连,握把5的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半圆形,握把5宽度与刀体2相同,为100

120mm,握把5圆角半径20

30mm。
[0026]所述的刀片1依据国家标准GB/T5809

1986,按Q

01P

100

5规格制作。为便于挫修口框侧边,提高挫修效率,刀片1长度为100

120mm,宽度为10

15mm。为防止刀片1刮伤口框上表面,所述的刀片1边缘设置有倒角结构,倒角尺寸为0.05

0.1mm。
[0027]所述握把5的半圆形一边与刀杆7相连接。为便于挫修口框侧边,提高挫修效率,刀体2宽度与刀片1长度相同,为100

120mm,高度为140

150mm。为减轻锉刀重量降低劳动强度,刀体2为中空结构,刀体2壁厚为10

15mm。
[0028]所述的底部圆角结构3固定在握把5的一边,与刀片1为同一边,为防止刀体2刮伤口框上表面而设置,底部圆角结构3的圆角为0.2

0.5mm,同时底部圆角结构3及刀体2底面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1.6。
[0029]所述的底部阶差结构4固定在刀片1的下方,为防止刀片1下表面刮伤口框上表面蒙皮而设置,阶差高度为0.2

0.5mm。
[0030]所述的握把5为在挫修过程中方便操作者握住锉刀刀体,使锉刀刀片1与待挫修区域贴紧而设置。为方便操作者手握,握把宽度与刀体2相同,为100

120mm,握把圆角半径20

30mm。
[0031]所述的刀柄6为在挫修过程中便于手握和确定挫修施力方向而设置,刀柄尺寸与传统锉刀相同。
[0032]所述的刀杆7与刀柄6相连,为便于操作者操作而设置,出于人机工程学角度考虑,
刀杆7长度为100

120mm。
[0033]实施例2:
[0034]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及步骤如下:
[0035]1、确认操作位置:在机上找到待挫修口框,操作者调整自身操作位置,将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置于待挫修口框附近,做好挫修准备。
[0036]2、调整挫修姿态:操作者一手握紧握把5,另一手握住刀柄6,将刀片1面向待挫修区域,调整为挫修操作姿态。
[0037]3、开始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1)、刀体(2)、底部圆角结构(3)、底部阶差结构(4)、握把(5)、刀柄(6)和刀杆(7);所述的刀体(2)与刀片(1)相连,负责承载固定锉刀刀片(1),刀体(2)的一面与握把(5)相连,握把(5)的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半圆形,握把(5)宽度与刀体(2)相同;所述的刀片(1)边缘设置有倒角结构,倒角尺寸为0.05

0.1mm;所述握把(5)的半圆形一边与刀杆(7)相连接,所述的刀杆(7)与刀柄(6)相连;为便于挫修口框侧边,提高挫修效率,刀体(2)宽度与刀片(1)长度相同,为100

120mm,高度为140

150mm;所述的底部圆角结构(3)固定在握把(5)的一边,与刀片(1)为同一边,为防止刀体(2)刮伤口框上表面而设置,底部圆角结构(3)的圆角为0.2

0.5mm,同时底部圆角结构(3)及刀体(2)底面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1.6;所述的底部阶差结构(4)固定在刀片(1)的下方,为防止刀片(1)下表面刮伤口框上表面蒙皮而设置,阶差高度为0.2

0.5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框侧边挫修用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把(5)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稼霍超黄宁徐智峰韩野张秀云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