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43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属于铜废料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铜废料熔化机构,铜废料熔化机构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驱动腔和处理腔,驱动腔内设置有两个中齿轮和两个变速器,每个变速器输出端上的第一皮带轮均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每个第三皮带轮通过传动轴、转盘、传动杆、齿条、传动齿轮和转轴带动托板内的电磁铁板转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破碎铜废料后,可以及时的将铜废料内少量的铁、钴、镍或铁氧体等物质进行吸附,避免随着废铜一起进入炉腔底部熔化,提高了熔融状态铜的纯度,在后期用化学方法将其置换形成铜粉时,降低除杂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铜废料处理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铜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属于重金属,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用于各种电缆和导线,电机和变压器,开关以及印刷线路板的制造中,在机械和运输车辆制造中,用于制造工业阀门和配件、仪表、滑动轴承、模具、热交换器和泵等,这些含铜的电子设备或者机械设备损坏之后,需要对内部的铜废料进行回收,在回收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熔化装置对铜废料进行熔化处理。
[0003]在如今现有的铜废料的熔化装置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241493.X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熔炼炉,在所述熔炼炉上侧设置有封盖,在所述封盖上且靠近所述熔炼炉炉腔的一侧设置有搅拌机构,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封盖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在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带动所述熔炼炉沿水平轴旋转的旋转机构,该装置虽然通过将铜废料破碎,来方便熔化废铜,但是破碎后的铜废料中,会含有少量之前未挑选出来的铁、钴、镍或铁氧体等物质,会随着破碎的铜废料一起进入熔炉内,从而导致熔融状态的铜内含有其它杂质,在后期用化学方法将其置换形成铜粉时,需要除杂,增加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通过将铜废料破碎,来方便熔化废铜,但是破碎后的铜废料中,会含有少量之前未挑选出来的铁、钴、镍或铁氧体等物质,会随着破碎的铜废料一起进入熔炉内,从而导致熔融状态的铜内含有其它杂质,在后期用化学方法将其置换形成铜粉时,需要除杂,增加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工作的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包括铜废料熔化机构,所述铜废料熔化机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驱动腔和处理腔,所述驱动腔内设置有两个中齿轮和两个变速器,且每个变速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设置有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中齿轮相互啮合,每个所述中齿轮上均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与驱动腔内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中齿轮均啮合连接有一个边齿轮,每个所述边齿轮上均设置有支撑轴,且支撑轴一端与驱动腔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腔内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轴上均设置有破碎辊,两个破碎辊位于处理腔内,每个所述支撑轴上均设置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每个所述变速器输出端上的第一皮带轮均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每个所述第三皮带轮上均设置有传动轴,每个所述传动轴一端均设置有转盘,每个所述转盘远离传动轴一侧的偏心位置均铰接有传动杆和传动杆末端的齿条,每个所述齿条均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每个所述传动齿轮均通过转轴连接有托板,两个所述托板上的凹槽内均嵌入有电磁铁板。
[000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齿条一侧均设置有限位凸块,且每个限位凸块均与驱动腔内壁上的凹槽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腔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支撑件,每个支撑件均与托板下表面一侧的边缘位置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腔底部为斜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外壁上侧的接口位置设置有进料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外壁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一端与两个支撑轴中位于右侧的支撑轴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电机、输出轴、中齿轮、连接轴、边齿轮、支撑轴和破碎辊,实现了对铜废料的碾压破碎,从而将铜废料内部少量的铁、钴、镍或铁氧体等物质破碎出来,并且由第二皮带轮、变速器、第一皮带轮、第三皮带轮、传动轴、转盘、传动杆、齿条、传动齿轮和托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将破碎后的废料临时撑起,便于电磁铁板吸附废料中少量的铁、钴、镍或铁氧体等物质,避免随着废铜一起进入炉腔底部熔化,提高了熔融状态铜的纯度,减少了其它杂质,在后期用化学方法将其置换形成铜粉时,降低除杂难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炉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炉体俯视截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炉体内部结构侧视截面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A区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铜废料熔化机构;11、炉体;111、处理腔;112、驱动腔;113、支撑件;12、中齿轮;121、连接轴;13、边齿轮;131、支撑轴;132、破碎辊;133、第二皮带轮;14、变速器;141、第一皮带轮;15、第三皮带轮;151、传动轴;16、转盘;161、传动杆;17、齿条;171、限位凸块;18、传动齿轮;19、托板;191、电磁铁板;2、电机;21、输出轴;3、进料斗;4、出料管道;4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
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5,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包括铜废料熔化机构1,所述铜废料熔化机构1包括炉体11,所述炉体11内设置有驱动腔112和处理腔111,所述驱动腔112内设置有两个中齿轮12和两个变速器14,且每个变速器1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41,两个所述中齿轮12相互啮合,每个所述中齿轮12上均设置有连接轴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废料的熔化装置,包括铜废料熔化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废料熔化机构(1)包括炉体(11),所述炉体(11)内设置有驱动腔(112)和处理腔(111),所述驱动腔(112)内设置有两个中齿轮(12)和两个变速器(14),且每个变速器(14)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41),两个所述中齿轮(12)相互啮合,每个所述中齿轮(12)上均设置有连接轴(121),连接轴(121)一端与驱动腔(112)内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中齿轮(12)均啮合连接有一个边齿轮(13),每个所述边齿轮(13)上均设置有支撑轴(131),且支撑轴(131)一端与驱动腔(112)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腔(111)内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支撑轴(131)上均设置有破碎辊(132),两个破碎辊(132)位于处理腔(111)内,每个所述支撑轴(131)上均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33),第二皮带轮(133)和第一皮带轮(141)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每个所述变速器(14)输出端上的第一皮带轮(141)均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三皮带轮(15),每个所述第三皮带轮(15)上均设置有传动轴(151),每个所述传动轴(151)一端均设置有转盘(16),每个所述转盘(16)远离传动轴(151)一侧的偏心位置均铰接有传动杆(161)和传动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旺熊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佳德盛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