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38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引导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第一支框与第二支框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连接梁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第一支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第一显示屏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连接梁的下方设置多个第二红外感应探头来感应车位里是否有车辆,并通过第一显示屏外侧的提示灯框的灯光颜色变换来做出提示,使车辆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该车位是否已经停放车辆,通过在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车牌识别机构,只有录入车牌信息的车辆可以停放在该车位内,避免别的路线的车辆停错位置。避免别的路线的车辆停错位置。避免别的路线的车辆停错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


[0001]本技术属于引导架
,具体涉及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

技术介绍

[0002]公路客运车辆是指运送旅客的公共汽车和长途客运汽车,公路客运车辆一般都是中型或大型的载人车辆,有的长途公路客运车辆还有卧铺供旅客休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公路客运和铁路、民航、航运等客运行业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
[0003]客运车辆进站时,车站内会设置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车辆按引导架提示将车辆停放在引导架内的车位上即可,而现有的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仅为一个标有车辆运输路线的架子,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解决传统安装座只能适用夹持特定形状的摄像头的底座,以及摄像头容易倾倒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所述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所述第一支框与所述第二支框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第一支框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所述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所述车牌识别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所述第一支框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支框的立柱转动连接。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连接梁的下方设置多个第二红外感应探头来感应车位里是否有车辆,并通过第一显示屏外侧的提示灯框的灯光颜色变换来做出提示,使车辆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该车位是否已经停放车辆,通过在第一支框的一侧设置车牌识别机构,只有录入车牌信息的车辆可以停放在该车位内,避免别的路线的车辆停错位置。
[0007]为了便于一眼识别该车位是否已经有车辆停入,以及避免别的线路的车错停;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梁的外部安装有照明灯框。
[000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连接梁的外部安装有照明灯框便于光线不好的时候提供照明,使装置更加实用。
[0010]为了光线不好时提供照明;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框靠近所述车牌识别机构一侧的立柱侧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
[00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框靠近所述车牌识别机构一侧的立柱侧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方便操作装置。
[0013]为了方便操作装置;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00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使装置更加稳固。
[0016]为了使装置更加稳固;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杆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框远离所述连接轴一侧的立柱上,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套接有防护套。
[00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挡杆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框远离所述连接轴一侧的立柱上,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套接有防护套,避免对限位杆和挡杆产生磨损。
[0019]为了避免对限位杆和挡杆产生磨损;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底柱内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探头的外侧安装有灯圈。
[00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底柱内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所述第一红外感应探头的外侧安装有灯圈,方便通过第一红外感应探头感应客车在车位里是否停放标准,车身距离第一支框和第二支框立柱的距离低于预设距离,则该立柱上的第一红外感应探头外侧的灯圈会闪烁提示驾驶员调整位置,便于车辆标准停放。
[0022]为了使车辆停放位置标准;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宽度大于停放客运车辆的宽度,高度大于客运车辆的高度。
[00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框和所述第二支框的两个立柱之间的宽度大于停放客运车辆的宽度,高度大于客运车辆的高度,方便车辆停放在装置内。
[0025]为了方便方便车辆停放在装置内;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圈与所述提示灯框分别设置为灯光可调的灯圈和灯框。
[0027]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所述灯圈与所述提示灯框分别设置为灯光可调的灯圈和灯框方便起到提示作用。
[002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车牌识别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灯圈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第一支框;2、第二支框;3、第一显示屏;4、连接梁;5、第一红外感应探头;
6、灯圈;7、车牌识别机构;8、操作面板;9、提示灯框;10、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1、支撑柱;12、第二显示屏;13、车牌识别摄像头;14、挡杆;15、连接轴;16、限位杆;17、防护套;18、底座;19、照明灯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5所示: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
[0038]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连接梁4的下方设置多个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来感应车位里是否有车辆,并通过第一显示屏3外侧的提示灯框9的灯光颜色变换来做出提示,使车辆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该车位是否已经停放车辆,通过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框(1),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框(2),所述第一支框(1)与所述第二支框(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红外感应探头(10)所述第一支框(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显示屏(3),所述第一显示屏(3)的四周均设置有提示灯框(9),所述第一支框(1)的一侧设置有车牌识别机构(7),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包括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显示屏(12),所述第二显示屏(12)的顶部连接有车牌识别摄像头(13),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一侧的中部设置有挡杆(14),所述挡杆(14)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5)与所述第一支框(1)的立柱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4)的外部安装有照明灯框(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运车辆进站停放引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框(1)靠近所述车牌识别机构(7)一侧的立柱侧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湘外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