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96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0
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包括空心连锁砌块、芯柱钢筋和芯柱钢筋定位器,芯柱钢筋定位器包括钢筋定位固定段和砌块固定卡接段,钢筋定位固定段整体呈V形,包括尖部回转弯折形成的S形定位圈和两肢部的中间过渡杆,S形定位圈包括弯曲形成的两个前后设置的钢筋套环,中间过渡杆的后端分别弯折形成砌块固定卡接段,砌块固定卡接段包括前侧竖向的持力杆、顶部的水平杆和后侧竖向的卡接杆,芯柱钢筋自钢筋套环中穿过,水平杆卡接在中央腹板的顶面,卡接杆卡接在中央腹板的背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芯柱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芯柱钢筋在平面四个方向上均无法位移,芯柱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在下次施工中重复操作以实现周转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砌体墙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

技术介绍

[0002]在砌体墙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构造柱及圈梁。目前市面上的空心连锁砌块已较为普遍,并且在工程实际中已有较多的应用。在空心连锁砌块施工过程中,按照图及规范要求可将构造柱设置为芯柱,即在空心砌块上下贯通的开口芯中植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芯柱。在芯柱施工的过程中,芯柱钢筋容易由于混凝土的倾落或其他环境因素而产生移位,从而影响芯柱的施工质量,使砌体墙施工完成后无法达到设计的理想受力状态,并且目前社会上没有类似的芯柱钢筋定位方法或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要解决芯柱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偏位的问题,芯柱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包括空心连锁砌块、芯柱钢筋和芯柱钢筋定位器,所述空心连锁砌块包括边板、中央腹板以及由边板和中央腹板围合形成的空心通道,
[0006]所述芯柱钢筋定位器包括钢筋定位固定段和砌块固定卡接段,所述钢筋定位固定段整体呈V形,包括尖部回转弯折形成的S形定位圈和两肢部的中间过渡杆,所述S形定位圈包括弯曲形成的两个前后设置的钢筋套环,两个中间过渡杆的前端分别与两个钢筋套环的自由端一体连接,中间过渡杆的后端分别弯折形成砌块固定卡接段,
[0007]每个砌块固定卡接段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整体呈门型,两个砌块固定卡接段的竖向平面平行,砌块固定卡接段包括前侧竖向的持力杆、顶部的水平杆和后侧竖向的卡接杆,所述中间过渡杆的后端与持力杆的底端一体连接,
[0008]所述芯柱钢筋自钢筋套环中穿过,所述水平杆卡接在中央腹板的顶面,卡接杆卡接在中央腹板的背侧,所述卡接杆与钢筋套环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芯柱钢筋在两层空心连锁砌块内的空心通道上下贯通竖直穿入为准。
[0009]所述芯柱钢筋定位器由钢筋弯曲制成。
[0010]所述钢筋套环的直径D≤芯柱钢筋的直径d+10mm。
[0011]所述砌块固定卡接段之间的距离小于中央腹板的长度,所述持力杆和卡接杆长度均不小于50mm,水平杆的长度大于中央腹板的厚度同时不小于35mm。
[0012]所述钢筋定位固定段整体呈平面,或者S形定位圈位于第一平面内,两个中间过渡杆位于第二平面内,第二平面向上与第一平面成角度倾斜设置。
[0013]两个钢筋套环内择一插入一根芯柱钢筋或者同时插入两根芯柱钢筋。
[0014]所示芯柱钢筋定位器埋设在上下空心连锁砌块在中央腹板位置的砌缝内。
[0015]所述S形定位圈还包括在中间过渡杆上对应增设的芯柱钢筋而设置的附加钢筋套环,所述附加钢筋套环在一侧中间过渡杆上设置或者两侧中间过渡杆上均设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为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其中配合芯柱钢筋的使用的芯柱钢筋定位器采用钢筋,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制作时间较短,造价便宜,在施工之前集中将定位器制作完成,以作施工时使用,针对不同根数的芯柱钢筋可做调整,适应性好。
[0018]本技术可以代替原来的无固定措施的施工方法,使得芯柱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芯柱钢筋在平面四个方向上均无法位移,芯柱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芯柱分段浇筑中,在每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前,将芯柱钢筋定位器从芯柱钢筋上端取出或从水平方向上取出,在下次施工中按照上述流程重复操作,以实现周转使用,或者直接不取出,作为加强筋埋设在砌缝内。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一根芯柱钢筋插入S形定位圈的外侧钢筋套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芯柱钢筋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一根芯柱钢筋插入S形定位圈的内侧钢筋套环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两根芯柱钢筋插入S形定位圈的两侧钢筋套环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空心连锁砌块、11-边板、12-中央腹板、13-空心通道、2-芯柱钢筋、3-芯柱钢筋定位器、31-钢筋定位固定段、311-S形定位圈、312-中间过渡杆、32-砌块固定卡接段、321-持力杆、322-水平杆、323-卡接杆、4-砌缝、5-钢筋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参见图1

2所示,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包括空心连锁砌块1、芯柱钢筋2和芯柱钢筋定位器3,所述空心连锁砌块1包括边板11、中央腹板12以及由边板11和中央腹板12围合形成的空心通道13。
[0026]所述芯柱钢筋定位器3由钢筋弯曲制成,包括钢筋定位固定段31和砌块固定卡接段32,所述钢筋定位固定段31整体呈V形,包括尖部回转弯折形成的S形定位圈311和两肢部的中间过渡杆312,所述S形定位圈311包括弯曲形成的两个前后设置的钢筋套环5,两个中间过渡杆312的前端分别与两个钢筋套环5的自由端一体连接,中间过渡杆312的后端分别弯折形成砌块固定卡接段32。所述钢筋套环5的直径D≤芯柱钢筋2的直径d+10mm。
[0027]每个砌块固定卡接段32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整体呈门型,两个砌块固定卡接段32的竖向平面平行,砌块固定卡接段32包括前侧竖向的持力杆321、顶部的水平杆322和后侧竖向的卡接杆323,所述中间过渡杆312的后端与持力杆321的底端一体连接。
[0028]所述芯柱钢筋2自钢筋套环5中穿过,所述水平杆322卡接在中央腹板12的顶面,卡接杆323卡接在中央腹板12的背侧,中间过渡杆312根据芯柱钢筋2的设计位置进行长度调整。所述砌块固定卡接段32之间的距离小于中央腹板12的长度,所述持力杆321和卡接杆323长度均不小于50mm,水平杆322的长度大于中央腹板12的厚度同时不小于35mm。所述卡
接杆323与钢筋套环5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芯柱钢筋2在两层空心连锁砌块内的空心通道上下贯通竖直穿入为准。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定位固定段31整体呈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S形定位圈位于第一平面内,两个中间过渡杆312位于第二平面内,第二平面向上与第一平面成角度倾斜设置,两个平面的角度不大于45度。
[0030]两个钢筋套环5内择一插入一根芯柱钢筋2,本实施例图1

2中显示为插入在外侧的钢筋套环5内,参见图3所示,还可以选择插入一根在内侧钢筋套环5内,参见图4所示,或者两个钢筋套环5内同时插入两根芯柱钢筋2。
[0031]同时为了适应3

4根芯柱钢筋的适用范围,所述S形定位圈311还可以在中间过渡杆312上对应增设的芯柱钢筋2而设置的附加钢筋套环。所述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连锁砌块(1)、芯柱钢筋(2)和芯柱钢筋定位器(3),所述空心连锁砌块(1)包括边板(11)、中央腹板(12)以及由边板(11)和中央腹板(12)围合形成的空心通道(13),所述芯柱钢筋定位器(3)包括钢筋定位固定段(31)和砌块固定卡接段(32),所述钢筋定位固定段(31)整体呈V形,包括尖部回转弯折形成的S形定位圈(311)和两肢部的中间过渡杆(312),所述S形定位圈(311)包括弯曲形成的两个前后设置的钢筋套环(5),两个中间过渡杆(312)的前端分别与两个钢筋套环(5)的自由端一体连接,中间过渡杆(312)的后端分别弯折形成砌块固定卡接段(32),每个砌块固定卡接段(32)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整体呈门型,两个砌块固定卡接段(32)的竖向平面平行,砌块固定卡接段(32)包括前侧竖向的持力杆(321)、顶部的水平杆(322)和后侧竖向的卡接杆(323),所述中间过渡杆(312)的后端与持力杆(321)的底端一体连接,所述芯柱钢筋(2)自钢筋套环(5)中穿过,所述水平杆(322)卡接在中央腹板(12)的顶面,卡接杆(323)卡接在中央腹板(12)的背侧,所述卡接杆(323)与钢筋套环(5)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芯柱钢筋(2)在两层空心连锁砌块内的空心通道上下贯通竖直穿入为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定位芯柱钢筋的砌体墙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鑫皮佳亮邹恩泽邬泽英李世红董春娣陈浩侯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