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和收集结构,所述管道主体一侧开设有进料结构,所述管道主体底部倾斜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与收集结构连接,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管、挡板、弹簧一和运输管,所述缓冲管弯曲且分别与管道主体和运输管连接,所述挡板一侧与缓冲管旋转连接,所述挡板另一侧通过弹簧一与缓冲管旋转连接,所述缓冲管内设有运输结构,所述挡板一侧设有喷水结构,通过缓冲结构,减少收集时的速度;通过喷水结构,减少运输时的扬尘;通过减速结构,减少在管道运输时的速度。减少在管道运输时的速度。减少在管道运输时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外墙外部设置封闭的大直径管道,将楼层内的建筑垃圾沿着管道靠重力自由下落,通过减速门对垃圾进行减速,最后落入专用垃圾箱内进行处理。
[0003]垃圾运输管道主要由楼层垃圾入口、主管道、减速门、垃圾出口、专用垃圾箱、管道与结构连接件等主要构件组成,可以将该管道直接固定到施工建筑的梁、柱、墙体等主要构件上,安装灵活,可多次周转使用。
[0004]主管道采用圆筒式标准管道层,管道直径控制在500mm~1000mm范围内,每个标准管道层分上下两层,每层1.8m,管道高度可在1.8m~3.6m之间进行调节,标准层上下两层之间用螺栓进行连接;楼层入口可根据管道距离楼层的距离设置转动的挡板;管道入口内设置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挡板,防止粉尘在各层入口处飞出。
[0005]管道与墙体连接件设置半圆轨道,能在180
°
平面内自由调节,使管道上升后,连接件仍能与梁柱等构件相连;减速门采用弹簧板,上覆橡胶垫,根据自锁原理设置弹簧板的初始角度为45
°
,每隔三层设置一处,来降低垃圾下落速度;管道出口处设置一个带弹簧的挡板;垃圾管道出口处设置专用集装箱式垃圾箱进行垃圾回收,并设置防尘隔离棚。垃圾运输管道楼层垃圾入口、垃圾出口及专用垃圾箱设置自动喷酒降尘系统。
[0006]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及施工垃圾) 单件粒径尺寸不宜超过100mm,重量不宜超过2kg;木材、纸质、金属和其他塑料包装废料严禁通过垃圾垂直运输通道运输。
[0007]扬尘控制,通过在管道入口内设置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挡板,垃圾运输管道楼层垃圾入口、垃圾出口及专用垃圾箱设置自动喷洒降尘系统。
[0008]申请号CN115030446A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运输管道,包括管道本体、第一级缓冲装置、封板、第二级缓冲装置以及垃圾收集装置,管道本体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进料口,第一级缓冲装置包括端部与管道本体内侧壁铰接的挡板、与挡板连接以支撑其复位的第一弹性支撑件、与挡板固定连接的弧形齿条以及与弧形齿条连接的第一发电装置,第二级缓冲装置包括防撞板、与防撞板连接以支撑其复位的第二弹性支撑件以及与防撞板连接的第二发电装置,管道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可开合的封板,封板的下方设置有垃圾收集装置。
[0009]然而对于该公开的专利存在过高层运输垃圾时速度过快等问题,导致应用范围狭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
[0012](二)技术方案
[0013]为了以上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包括。
[0014]作为优选,管道主体和收集结构,所述管道主体一侧开设有进料结构,所述管道主体底部倾斜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与收集结构连接,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管、挡板、弹簧一和运输管,所述缓冲管弯曲且分别与管道主体和运输管连接,所述挡板一侧与缓冲管旋转连接,所述挡板另一侧通过弹簧一与缓冲管旋转连接,所述缓冲管内设有运输结构,所述挡板一侧设有喷水结构。
[0015]作为优选,所述运输结构包括电机、传送带、支架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挡板底部卡接,所述电机与缓冲管外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缓冲管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与支架旋转连接,所述传送带受到电机驱动,所述限位槽开设于直接靠近挡板一侧。
[0016]作为优选,所述喷水结构包括喷头、导管、蓄水池、水泵和喷水槽,所述喷水槽开设于缓冲管内壁,所述喷头与喷水槽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池与缓冲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与蓄水池固定连接,所述喷头与水泵之间通过导管连接。
[0017]作为优选,所述收集结构包括收集车、减震垫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收集车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垫与收集车内部底部连接。
[0018]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管、进料口和减速结构,所述进料口开设于管道主体一侧,所述进料管与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结构位于管道主体内。
[0019]作为优选,所述减速结构包括缓冲槽、弹片和弹簧二,所述缓冲槽开设于管道主体内侧,所述弹片一侧与缓冲槽旋转连接,所述弹片底部通过弹簧二与缓冲槽连接。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通过缓冲结构,减少收集时的速度;
[0023]2、通过喷水结构,减少运输时的扬尘;
[0024]3、通过减速结构,减少在管道运输时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图2为缓冲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27]图3为喷水结构剖视图;
[0028]图4为减速结构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1、管道主体;2、收集结构;3、进料结构;4、缓冲结构;5、缓冲管;6、挡板;7、弹簧一;8、运输管;9、运输结构;10、喷水结构; 11、电机;12、传送带;13、支架;14、限位槽;15、喷头;16、导管;17、蓄水池;18、水泵;19、喷水槽;20、收集车;21、减震垫;22、万向轮; 23、进料管;24、进料口;25、减速结构;26、缓冲槽;27、弹片;28、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
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如图1到图4,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包括管道主体1和收集结构2。
[0032]管道主体1一侧开设有进料结构3,进料结构3包括进料管23、进料口 24和减速结构25,进料口24开设于管道主体1一侧,进料管23与进料口24 固定连接,减速结构25位于管道主体1内。垃圾从进料管23通过进料口24 进入到管道主体1内。
[0033]管道主体1底部倾斜设置有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包括缓冲管5、挡板 6、弹簧一7和运输管8,缓冲管5弯曲且分别与管道主体1和运输管8连接,挡板6一侧与缓冲管5旋转连接,挡板6另一侧通过弹簧一7与缓冲管5旋转连接。管道主体1内的垃圾到达底部后压缩弹簧一7,使得挡板6旋转到支架13的卡接槽内,垃圾顺着挡板6进入到传送带12内。通过传送带12运输到收集车20内。
[0034]缓冲管5内设有运输结构9,运输结构9包括电机11、传送带12、支架 13和限位槽14,限位槽14与挡板6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包括管道主体(1)和收集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1)一侧开设有进料结构(3),所述管道主体(1)底部倾斜设置有缓冲结构(4),所述缓冲结构(4)与收集结构(2)连接,所述缓冲结构(4)包括缓冲管(5)、挡板(6)、弹簧一(7)和运输管(8),所述缓冲管(5)弯曲且分别与管道主体(1)和运输管(8)连接,所述挡板(6)一侧与缓冲管(5)旋转连接,所述挡板(6)另一侧通过弹簧一(7)与缓冲管(5)旋转连接,所述缓冲管(5)内设有运输结构(9),所述挡板(6)一侧设有喷水结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结构(9)包括电机(11)、传送带(12)、支架(13)和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与挡板(6)底部卡接,所述电机(11)与缓冲管(5)外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3)与缓冲管(5)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12)与支架(13)旋转连接,所述传送带(12)受到电机(11)驱动,所述限位槽(14)开设于直接靠近挡板(6)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用防扬尘垃圾运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结构(10)包括喷头(15)、导管(16)、蓄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华,孙晓龙,徐鑫淼,郑均丽,包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