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换热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换热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是高能量密度、高充电倍率(快充)。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针对电池包常采取的冷却方案有冲压大冷板结构和口琴管结构等,现有冷却方案均存在着对电池包整体冷却效果较差、产品功能设计单一等问题。
[000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换热组件、电池包及车辆。该车用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单元,换热单元设有两个换热部件,即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利用隔热件以实现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之间的热阻隔,以提升车用换热组件整体的换热性能。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车用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部件,包括设有第一换热流道的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用于与待换热部件接触的第一换热面;第二换热部件,包括设有第二换热流道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设有用于与另一待换热部件接触的第二换热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件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件之间的隔热件;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面与所述第二换热面相背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远离所述第一换热面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换热面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主体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面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换热面凹陷的第二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采用弹性材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第一凹槽围合成第一腔室;所述隔热件与所述第二凹槽围合成第二腔室。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车用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板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环绕固定至所述隔热板的周边,所述密封部的一侧固定至所述第一主体,或/且所述密封部的另一侧固定至所述第二主体;或者,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板和两个密封部;一个所述密封部固定至所述第一主体,另一个所述密封部固定至所述第二主体,所述隔热板的一侧固定至所述密封部,或者,所述隔热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至两个所述密封部。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车用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换热组件还包括:设有第一集液腔和第二集液腔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还设有经由所述第一集液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一连通口,以及经由所述第二集液腔连通的第二开口和第二连通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艳,项兴富,韩庚,赵福成,王鹏,左云,李延涛,胡一帆,张爱宇,孙启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