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80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2
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降立体车库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立体车库在出库时需要先对其余不出库的车辆进行移动,增加了车辆出库的工序浪费时间,在车库中传统依靠人工插拔方式的充电桩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效率低下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层框架、下层框架、上层载车板和下层载车板;上层框架设置在下层框架的上部,上层框架的内部安装有上层载车板,上层框架的两侧安装有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下层框架的内部安装有下层载车板,下层框架的一侧安装有上层框架平移机构和下层载车板平移机构,上层载车板和所述下层载车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充电机器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停车。车。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


[0001]本技术涉及升降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汽车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市中心节假日期间,大多数驾车者因找不到停车位而长时间在密集车流中绕行,增加了道路拥堵,随之产生的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使用率高立体车库优势日益凸显,立体车库主要是在一个立体空间内阵列布置多个停车位,车辆入库后先停放在转台上,再经由转台将车辆逐个的转移到停车位上,升降横移立体车库是现有技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立体停车方式,但是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均需要留有空位以方便不同位置车的出库浪费一定的空间,在出库时可能需要先对其余不出库的车辆进行移动,增加了车辆出库的工序浪费时间。
[0003]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城市中现有的诸如充电站或充电桩之类的充电设备很少,且充电设备主要建设在停车场或者特定的充电场所内,充电极其不方便,这成为了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因素之一。另外,建设传统的地面停车场式的充电站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所以只有在立体车库里安装充电桩才能解决城市的停车难度和充电难度。传统的充电桩是依靠人工插拔的方式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但运用到立体车库则需人工进入车库内部,既不安全又不智能,而且还效率低下,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立体车库在出库时需要先对其余不出库的车辆进行移动,增加了车辆出库的工序浪费时间,在车库中传统依靠人工插拔方式的充电桩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包括上层框架、下层框架、上层载车板和下层载车板;所述上层框架设置在下层框架的上部,所述上层框架的内部安装有上层载车板,上层框架的两侧安装有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所述下层框架的内部安装有下层载车板,下层框架的一侧安装有上层框架平移机构和下层载车板平移机构,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驱动上层载车板的升降,所述上层框架平移机构驱动驱动上层框架的平移,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机构驱动下层载车板的平移,所述上层载车板和所述下层载车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充电机器人。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机构包括下层载车板平移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导向丝杠、导向块和滑块;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电机安装在下层框架的一侧,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导向丝杠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导向丝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块,导向丝杠的中间部分设
置有滑块,所述导向块和下层框架连接,所述滑块和下层载车板连接,所述下层载车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下层载车板滑轮,所述下层载车板滑轮能够沿着下层框架的下层载车板轨道滑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框架平移机构包括上层框架平移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传动轴、皮带轮、皮带和上层框架驱动块;所述上层框架平移电机安装在下层框架的一侧,所述上层框架平移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设置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设置在下层框架的一侧,所述下层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皮带轮,位于下层框架同一端的一个皮带轮和下层框架连接,另一个皮带轮和传动轴连接,位于下层框架同一端的两个皮带轮均通过皮带传动,所述上层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上层框架驱动块,所述上层框架驱动块和皮带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框架的两端下部分别安装有上层框架滑轮,所述上层框架滑轮能够沿着下层框架的上层框架轨道滑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皮带轮上设置有齿槽,所述皮带为同步齿形带。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包括上层框架升降电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钢丝绳;所述上层框架升降电机安装在上层框架的一侧,所述上层框架升降电机上设置有两个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依次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最后连接上层载车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框架上安装用于锁止上层载车板的自锁机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机器人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摄像头、语音采集模块、显示屏、雷达信号采集模块、充电接口、车轮和控制单元。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集成有电源管理模块、ARM主控模块、蓄充电模块、雷达防碰撞模块、视频处理模块、语音识别交互模块、LCD显示模块、GPRS通信模块和自主运动模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语音采集模块为话筒。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雷达信号采集模块为红外线传感器。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包括上层载车板和下层载车板,汽车载车板布置在长方形的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内部,上层框架通过上层框架平移机构可以前后或者左右平移滑动一个车位后,再利用钢丝绳将上层载车板下降到地面,上层载车板可以前后或者左右平移滑动,汽车驾驶到上层载车板后,再滑回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上层框架上安装的自锁机构为弹力锁卡和电磁吸合解锁,通过弹力将上升回位的上层载车板卡住,防止脱落。本技术下层载车板上的车辆可不用移动,上层载车板上的车辆通过移动和升降就可以移出车辆的立体车库,在上下层车非同时泊停时,空间方面不再相互避让影响,有效利用停车空间。
[0017]本技术采用的充电机器人安装有大功率大容量蓄电装置,可为电车连续充电高达12小时,机器人电量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蓄电,不会影响到为电车充电,同时充电机器人搭载了高清双摄像头系统、语音识别交互系统、雷达防碰撞系统、LCD显示系统、精准运动系统等多模块化系统的充电机器人。车主通过语音或小程序与充电机器人交流,机器人接收语音信息移动,语音交互后可自主前往汽车充电口,实现自动充电,实时显示和播报充电时的工作状态、充电信息、电力寿命等,充电机器人能够取代传统充电桩定位式充电模式,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下层载车板侧边平移滑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框架侧边平移滑出和上层载车板下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框架侧边立柱自锁上层载车板局部示意图;
[0022]图5是充电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充电机器人的控制原理图;
[0024]图7是充电机器人电源管理系统的电路图;
[0025]图8是充电机器人ARM主控系统的电路图;
[0026]图9是充电机器人蓄充电系统的电路图;
[0027]图10是充电机器人雷达防碰撞系统的电路图;
[0028]图11是充电机器人视频处理系统的电路图;
[0029]图12是充电机器人语音识别交互系统的电路图;
[0030]图13是充电机器人LCD显示系统的电路图;
[0031]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包括上层框架(1)、下层框架(2)、上层载车板(3)和下层载车板(4);所述上层框架(1)设置在下层框架(2)的上部,所述上层框架(1)的内部安装有上层载车板(3),上层框架(1)的两侧安装有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所述下层框架(2)的内部安装有下层载车板(4),下层框架(2)的一侧安装有上层框架平移机构和下层载车板平移机构,所述上层载车板升降机构驱动上层载车板(3)的升降,所述上层框架平移机构驱动驱动上层框架(1)的平移,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机构驱动下层载车板(4)的平移,所述上层载车板(3)和所述下层载车板(4)上均设置有多个充电机器人(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机构包括下层载车板平移电机(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导向丝杠(8)、导向块(9)和滑块(10);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电机(5)安装在下层框架(2)的一侧,所述下层载车板平移电机(5)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7)和导向丝杠(8)连接,所述第一齿轮(6)和所述第二齿轮(7)啮合,所述导向丝杠(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块(9),导向丝杠(8)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滑块(10),所述导向块(9)和下层框架(2)连接,所述滑块(10)和下层载车板(4)连接,所述下层载车板(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下层载车板滑轮(11),所述下层载车板滑轮(11)能够沿着下层框架(2)的下层载车板轨道(2

1)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充电机器人的平移自锁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平移机构包括上层框架平移电机(12)、第三齿轮(13)、第四齿轮(14)、传动轴(15)、皮带轮(16)、皮带(17)和上层框架驱动块(18);所述上层框架平移电机(12)安装在下层框架(2)的一侧,所述上层框架平移电机(1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齿轮(13),所述第三齿轮(13)和第四齿轮(14)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4)设置在传动轴(15)上,所述传动轴(15)设置在下层框架(2)的一侧,所述下层框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皮带轮(16),位于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善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盛世康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