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ype
‑
c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为type
‑
c连接器,属于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Type
‑
C连接器是一种行业标准连接器,用于在单根电缆上传输数据和电源,其纤薄外形适合移动设备,而耐用性足以用于工业应用;可用于3C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的充电,Type
‑
C不但能充电,也能数据传输,还具备了音视频的传输功能,可传输影音信号,扩展为多种音视频输出接口,如HDMI、VGA、DVI接口,甚至能实现达到4K分辨率的扩展传输;
[0003]现有技术中Type
‑
C连接器会设置中夹片起到支撑作用,增加Type
‑
C连接器强度,且有的Type
‑
C连接器的中夹片由多个结构组合而成,难以保证机械强度,如果配套的公头是非标的配合比较紧,容易出现中夹片破损问题,导致电连接器的可靠性与持续性不高;
[0004]为此,提出一种type
‑
c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希望提供一种type
‑
c连接器,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type
‑
c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绝缘体、金属外壳、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中夹片、避让槽和折弯部,所述金属外壳设于所述绝缘体的外部,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镶埋于所述绝缘体的内部,所述中夹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夹片对称设于所述绝缘体的内部,所述避让槽开设于所述中夹片的上表面,所述上排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均设有基板部与接触部,所述上排端子包括上排信号端子和上排电源端子,所述下排端子包括下排接地端子、下排电源端子、下排信号端子和上排接地端子,所述折弯部设于所述上排接地端子的接触部。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排信号端子与所述上排电源端子均由所述上排端子通过下料成型工艺裁切而出;所述下排接地端子、所述下排电源端子、所述下排信号端子、所述上排接地端子均由所述下排端子通过下料成型工艺裁切而出。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排信号端子、所述上排电源端子、所述上排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绝缘体的上侧。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排接地端子、所述下排电源端子、所述下排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绝缘体的下侧。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夹片设于所述上排端子接触部与所述下排端子接触部的中间。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夹片的材质为金属导片。
[0012]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3]本技术通过折弯成型工艺使上排接地端子接触部和上排端子接触部在一个
平面上,保证了和配套公头上排端子的接触,保证pin脚定义符合行业规范;中夹片通过开设避让槽避开上排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从而可以从上面放入到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中间位置;中夹片这样整体设置,机械强度高,插拔寿命可靠性高,就算配套的公头是非标的配合比较紧的也不会有中夹片破损问题出现;提升了type
‑
c连接器的可靠性与持续性。
[0014]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中夹片与避让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上排接地端子与折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0、连接组件;11、绝缘体;100、金属外壳;12、上排端子;121、上排信号端子;122、上排电源端子;13、下排端子;131、下排接地端子;132、下排电源端子;133、下排信号端子;134、上排接地端子;1341、折弯部;14、中夹片;15、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4]如图1
‑
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ype
‑
c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10,连接组件10包括绝缘体11、金属外壳100、上排端子12、下排端子13、中夹片14、避让槽15和折弯部1341,金属外壳100设于绝缘体11的外部,上排端子12与下排端子13镶埋于绝缘体11的内部,中夹片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中夹片14对称设于绝缘体11的内部,避让槽15开设于中夹片14的上表面,上排端子12与下排端子13均设有基板部与接触部,上排端子12包括上排信号端子121和上排电源端子122,下排端子13包括下排接地端子131、下排电源端子132、下排信号端子133和上排接地端子134,折弯部1341设于上排接地端子134的接触部;上排接地端子134通过折弯部1341折弯成型让其接触部和上排端子12接触部在一个平面上,保证了和配套公头上排端子的接触,保证pin脚定义符合行业规范;中夹片14通过开设避让槽15避开上排接地端子134的接触部,从而可以从上面放入到上排端子12与下排端子13的中间位置;中夹片14这样整体设置,机械强度高,插拔寿命可靠性高,就算配套的公头是非标的配合比较紧的也不会有中夹片14破损问题出现;提升了type
‑
c连接器的可靠性与持续性。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排信号端子121与上排电源端子122均由上排端子12通过下料成型工艺裁切而出;下排接地端子131、下排电源端子132、下排信号端子133、上排接地端子134均由下排端子13通过下料成型工艺裁切而出;上排信号端子121与上排电源端子122以上排端子12基板部为基准通过下料方式裁切出来,平面度高,外形尺寸稳定,同理下排端子13一样,避免了传统的在一个基板面上通过刺破工艺来成型上下排端子导致的上下排端子高度和外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
‑
c连接器,包括连接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0)包括绝缘体(11)、金属外壳(100)、上排端子(12)、下排端子(13)、中夹片(14)、避让槽(15)和折弯部(1341),所述金属外壳(100)设于所述绝缘体(11)的外部,所述上排端子(12)与所述下排端子(13)镶埋于所述绝缘体(11)的内部,所述中夹片(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夹片(14)对称设于所述绝缘体(11)的内部,所述避让槽(15)开设于所述中夹片(14)的上表面,所述上排端子(12)与所述下排端子(13)均设有基板部与接触部,所述上排端子(12)包括上排信号端子(121)和上排电源端子(122),所述下排端子(13)包括下排接地端子(131)、下排电源端子(132)、下排信号端子(133)和上排接地端子(134),所述折弯部(1341)设于所述上排接地端子(134)的接触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
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信号端子(121)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世勇,阮盘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辉连伟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