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59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上盖、检测块、PLC控制器和中间继电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板,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检测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中间继电器、油缸升降阀组和供电模块,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安装有滑动的导电检测杆,所述导电检测杆正上方的上盖下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触点块。该PLC模块的安装结构,通过将中间继电器与油缸升降阀组和供电模块串联,而PLC控制器通过中间继电器与油缸升降阀组和供电模块并联的方式,使得控制油缸升降阀组所需的的电流不会作用到PLC控制器上,保证了PLC控制器不会产生控制元件烧毁的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教学
,具体为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铸轧机在日常工作中的液压动作多,特别是需要频繁动作的几组控制点,由于PLC内部触点直接控制具体液压阀组线圈,如此长时间工作,这就会导致触点发热,容易造成触点熔蚀、粘连,导致实际控制中发生异常,如发生异常导致的无法操作或操作失灵时,生产将无法连续,导致设备上已完成的产品报废或降级使用,重新开机的生产费用极高,PLC模块烧坏主要原因为内部触点通电容量低,不能满足用电元件使用要求,导致内部开关烧坏,同时现有的控制方式多为二级控制,PLC直接控制执行元件,一旦出现故障无法直接判断是控制元件损坏还是执行元件故障,检修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控制模块容易过热损坏和不易判断损坏位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上盖、检测块、PLC控制器和中间继电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板,所述上盖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检测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中间继电器、油缸升降阀组和供电模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隔板,且分隔板将外壳的内部分隔为4个独立空腔,所述分隔板的内部安装有滑动的吸附块,所述吸附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导电块,所述分隔板内部安装有电磁铁,所述PLC控制器与中间继电器之间、中间继电器与油缸升降阀组之间、油缸升降阀组与供电模块之间和供电模块与中间继电器之间均通过导电铜片相连接,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安装有滑动的导电检测杆,所述导电检测杆正上方的上盖下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触点块。
[0005]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与外壳的上表面平齐,且分隔板的上表面与上盖的下表面相贴合。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各元器件之间能够相对隔开不互相影响。
[0007]优选的,所述导电块与外壳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吸附块位于电磁铁的正下方。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磁铁产生此行是能够对铁质的吸附块进行吸附使其滑动。
[0009]优选的,所述导电铜片的外表面与导电检测杆的下表面相贴合,且导电检测杆与上盖之间连接有弹簧。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电检测杆能够在弹簧的支撑下与导电铜片外表面相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导电铜片位于分隔板内部的一端为断开式设计,且导电铜片位于分隔板内部的一端与导电块的外表面相贴合。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相邻的两段导电铜片能够通过导电块相连通。
[0013]优选的,相邻的2个所述触点块均通过导线与同一个检测块的正负极相连接,且触点块通过导线与导电检测杆电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检测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块实现对导电铜片的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PLC模块的安装结构:
[0016]1.通过将中间继电器与油缸升降阀组和供电模块串联,而PLC控制器通过中间继电器与油缸升降阀组和供电模块并联的方式,使得控制油缸升降阀组所需的的电流不会作用到PLC控制器上,保证了PLC控制器不会产生控制元件烧毁的现象;
[0017]2.通过导电检测杆与相邻电子元件用于连接的导电铜片接触的方式,使得电子元件电流异常时,通过检测设备检测相邻的检测块之间阻值和电流即可判断何处的电子元件存在异常,省去了打开上盖进行检测的过程以及打开上盖可能造成的的触电事故的发生;
[0018]3.通过电磁铁控制吸附块滑动的方式,利用导电块与导电铜片接触的方式,实现对各元器件之间连接通断的控制,使得在电流异常时能够迅速切断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外壳;2、上盖;3、检测块;4、PLC控制器;5、中间继电器; 6、油缸升降阀组;7、供电模块;8、分隔板;9、吸附块;10、导电块;11、电磁铁;12、导电铜片;13、导电检测杆;14、触点块;15、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1、上盖2、检测块3、PLC控制器4、中间继电器5、油缸升降阀组 6、供电模块7、分隔板8、吸附块9、导电块10、电磁铁11、导电铜片12、导电检测杆13、触点块14和密封板15,外壳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上盖2,上盖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板15,分隔板8的上表面与外壳1 的上表面平齐,且分隔板8的上表面与上盖2的下表面相贴合,利用分隔板8 和密封板15对外壳1进行密封,使得外壳1内部的PLC控制器4、中间继电器5、油缸升降阀组6和供电模块7相互隔开不会相互影响。
[0026]如图1

4所示,上盖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检测块3,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4、中间继电器5、油缸升降阀组6和供电模块7,外壳1 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隔板8,且分隔板8将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4个独立空腔,分隔板8的内部安装有滑动的吸附块9,吸附块9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导电块 10,分隔板8内部安装有电磁铁11,PLC控制器4与中间继电器5之
间、中间继电器5与油缸升降阀组6之间、油缸升降阀组6与供电模块7之间和供电模块7与中间继电器5之间均通过导电铜片12相连接,上盖2的下表面安装有滑动的导电检测杆13,导电检测杆13正上方的上盖2下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触点块14,导电块10与外壳1之间连接有弹簧,吸附块9位于电磁铁11 的正下方,导电铜片12的外表面与导电检测杆13的下表面相贴合,且导电检测杆13与上盖2之间连接有弹簧,导电铜片12位于分隔板8内部的一端为断开式设计,且导电铜片12位于分隔板8内部的一端与导电块10的外表面相贴合,相邻的2个触点块14均通过导线与同一个检测块3的正负极相连接,且触点块14通过导线与导电检测杆13电连接,利用触点块14在不打开上盖2的前提下对PLC控制器4、中间继电器5、油缸升降阀组6和供电模块 7进行检测。
[002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PLC模块的安装结构时,首先在正常工作时,供电模块7通过导电铜片12和导电块10给PL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LC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1)、上盖(2)、检测块(3)、PLC控制器(4)和中间继电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上盖(2),所述上盖(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密封板(15),所述上盖(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检测块(3),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4)、中间继电器(5)、油缸升降阀组(6)和供电模块(7),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分隔板(8),且分隔板(8)将外壳(1)的内部分隔为4个独立空腔,所述分隔板(8)的内部安装有滑动的吸附块(9),所述吸附块(9)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导电块(10),所述分隔板(8)内部安装有电磁铁(11),所述PLC控制器(4)与中间继电器(5)之间、中间继电器(5)与油缸升降阀组(6)之间、油缸升降阀组(6)与供电模块(7)之间和供电模块(7)与中间继电器(5)之间均通过导电铜片(12)相连接,所述上盖(2)的下表面安装有滑动的导电检测杆(13),所述导电检测杆(13)正上方的上盖(2)下表面嵌入式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夫杰段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邹平县宏程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