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接端子、信号接收模块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54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接端子、信号接收模块及电子设备,该压接端子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内的模块之间的电气连接。该压接端子包括由连续金属片折弯卷曲而成的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的接触段、位于接触段一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接触段的另一端的导向段;接触段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沿弧面的轴心线的圆周方向,接触段的两个侧边均形成有向弧面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抵接部。当该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两个抵接部的自由端抵接相当于形成压接端子的两个简支梁,在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时为整个结构提供支持,使压接端子与镀孔之间保持较大的摩擦力以满足压接端子和镀孔连接的可靠性。端子和镀孔连接的可靠性。端子和镀孔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接端子、信号接收模块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911076580.1,原申请日是2019年11月6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涉及汽车电气系统
,尤其涉及到一种压接端子、信号接收模块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3]随着电动汽车及汽车通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丰富未来世界,给传统的汽车行业添加智能互联的发展空间,届时汽车可依托5G网络进行自主驾驶,驾驶过程中可以自动避让其他车辆及行人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
[0004]为了实现无人驾驶及通讯互联,汽车需要增加更多的雷达模块,其信号处理能力及可靠性必须有极大的提升。目前汽车电气系统具体通过如图1所示的业界常用的压接端子1与印刷电路板2的配合呈图2所示的状态,其中,印刷电路板2上形成有镀孔21,镀孔21的内侧涂覆有铜质的镀层211,当压接端子1压入镀孔21内与镀层211接触实现电气连接可以将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导入雷达模块的内部电子电路。此处压接端子1与印刷电路板2的镀孔21连接的可靠性直接影响雷达模块内部电子电路运算处理结果,甚至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
[0005]参照图2,上述压接端子1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顶点倒圆的矩形,当压接端子1压入印刷电路板2的镀孔21时会挤压镀孔21使镀孔21发生变形,镀孔21变形后向压接端子1施加反向压力,使得印刷电路板2的镀孔21与压接端子1之间相互挤压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压接端子1与镀孔21内的镀层211接触实现电气可靠连接。当然,镀孔21的变形程度需要进行控制,以避免出现镀层211以及镀孔21被破坏的情况,根据IEC60352

5的规定可知,图2中镀孔21的镀层211变形量a应小于70μm,且变形后的镀层211厚度b不小于8μm(如图1所示),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避免镀层211及镀孔21被破坏。
[0006]基于汽车行业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和恶劣性,目前的压接端子1还不能在满足与印刷电路板2配合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的同时保持镀孔21的结构完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压接端子、信号接收模块及电子设备,以在满足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配合实现可靠电气连接的前提下保持印刷电路板的镀孔的结构完整。
[0008]本申请提供的压接端子可以应用于汽车电气系统的电子设备中,具体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模块中,充当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应用时,将压接端子挤压插入电子设备的处理模块的印刷电路板上的镀孔内,使压接端子与镀孔内的镀层挤压接触实现电气连接,此处依靠压接端子与镀孔之间相互挤压产生的摩擦力保持电气连接的稳定可
靠(以下描述仅涉及压接端子与镀孔之间的配合,忽略镀层)。压接端子由一连续金属片折弯卷曲而成,具体可以包括接触段以及形成于接触段两端的连接段和导向段,当然,导向段与接触段的连接处光滑过渡,连接段与接触段的连接处也是光滑过渡。其中,接触段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直径,在压接端子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镀孔时,接触段与镀孔挤压配合。具体到接触段的结构,接触段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一弧面,以在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压接配合时,接触段的外表面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内壁挤压配合。上述弧面具有沿连接段、接触段以及导向段排列方向延伸的轴心线,当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压接端子的连接段、接触段以及导向段的排列方向与镀孔的轴心线平行,接触段的外表面形成的弧面与镀孔的内壁配合,弧面的轴心线与镀孔的轴心线共线。接触段外表面形成的弧面与镀孔内壁相当于面配合,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压接端子对镀孔施加的力被分散,使得镀孔单位面积受到的挤压力减小,进而镀孔的变形减小,可以降低压接端子对镀孔的破坏程度,尽可能保证镀孔的完整性。沿上述弧面的轴心线的圆周方向,所述接触段的两个侧边均形成有向所述弧面轴心线的方向弯曲的抵接部;当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两个抵接部被镀孔挤压至两个抵接部相抵,此时两个抵接部相当于形成压接端子的两个简支梁,在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时为整个结构提供支持,使得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保持稳定可靠的连接;此时,在接触段垂直于压接端子的连接段、接触段以及导向段的排列方向的横截面内,接触段的几何中心相当于压接端子的一个支点,两个抵接部的抵接点相当于压接端子另一个支点,两个支点保证了压接端子的结构稳定性,也可以使压接端子与镀孔之间保持较大的摩擦力以满足压接端子和镀孔连接的可靠性。
[0009]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为了方便抵接部向接触段外表面形成的弧面的圆心轴卷曲,每个所述抵接部的厚度自抵接部靠近接触段的一端到抵接部的自由端(对于每个抵接部,其自由端指的是远离接触段的一端)逐渐减小。而为了两个抵接部被挤压后更加稳定顺滑地抵接,每个抵接部的自由端可以呈弧面。
[0010]具体而言,压接端子的导向段是为了将接触段导入印刷电路板的镀孔使接触段与镀孔压接配合,因此沿导向段、接触段和连接段的排列方向,所述导向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接触段的横截面积。为了优化导向段的导向作用,所述导向段的横截面积自导向段靠近所述接触段一端到导向段的自由端(即导向段远离接触段的一端)逐渐减小,使得导向段相当于一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径向小端远离接触段);在将压接端子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实现压接配合的过程中,导向段的自由端首先进入镀孔并引导导向段完整穿过镀孔至接触段伸入镀孔与镀孔配合,实现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气连接。在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接触段的交界处还可以设有若干贯穿压接端子的透孔,可以减小压接端子在插入镀孔时压接端子施加到镀孔的挤压力,从而减小压接端子对印刷电路板内部电路的破坏。
[0011]而压接端子的连接段则用于连接外接固定件,外接固定件可以是一个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当压接端子的连接段与该信号接收模块的外接固定件连接,压接端子可以作为该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以与其他模块的印刷电路板配合实现电气连接。此处的接触段可以形成有腰形过渡,以适应简化与外接固定件之间的过渡特征。
[0012]基于上述压接端子,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模块,具体可以包括可以接收外部信号的模块本体以及上述任一种压接端子,模块本体具有可以作为信号输出端的外接固
定件,压接端子与外接固定件连接以作为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口与其他模块的印刷电路板配合。
[0013]当然,本申请还可以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这种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汽车的电气系统,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模块以及上述信号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具有印刷电路板,信号接收模块中的压接端子与该印刷电路板配合可以实现处理模块与信号接收模块的电气连接。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压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心结构的压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连续金属片折弯卷曲而成的连接段、接触段和导向段;所述接触段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接触段一端,用于与外接固定件连接;所述导向段位于所述接触段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段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形成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所述弧面,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且向所述弧面的轴心线的方向弯曲,且在所述接触段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时,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自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部分到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自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部分到所述第三部分的自由端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自由端呈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接触段的交界处设有透孔。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阳黄洪徐舫方炜方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