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合梁斜拉桥边跨采用混凝土梁、中跨采用钢梁,具有边中跨受力平衡、可缩短边跨跨径而降低造价等优势,在公路桥梁中应用广泛,而且也在铁路桥梁中不断发展应用。钢混结合段连接两种不同材料的主梁并传递主梁巨大的内力,是桥梁的薄弱环节之一,时有大跨径公路混合梁斜拉桥的钢混结合段发生钢混脱离、漏水等病害。铁路斜拉桥承受荷载更大,其钢混结合段在混凝土和钢结构之间传递更大的主梁内力,具有构造复杂、传力复杂等特点。既有的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在构造上存在结合段长(长达7m以上)、承压板厚(50~100mm)以及结构构造复杂、用钢量大、钢结构施工困难、后续混凝土浇筑困难等问题;因而,发展构造简洁、传力明确、施工便捷的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连接结构显得非常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顶板(1)、钢底板(4)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钢顶板(1)与所述钢底板(4)内侧的承压板(2),所述钢底板(4)包括中部钢底板平板(401)与设置在钢底板平板(401)两侧的钢斜底板(402),所述承压板(2)的两侧面分别为钢混结合段(15)与钢梁过渡段(16);所述钢混结合段(15)一侧设有C形带孔钢板(5)与PBL带孔钢板(6),所述C形带孔钢板(5)纵向上与所述承压板(2)固定连接且上下两侧分别与钢顶板(1)、钢底板(4)固定,所述PBL带孔钢板(6)垂直于钢顶板(1)或钢底板(4)设置且同时与承压板(2)垂直相接;所述钢梁过渡段(16)一侧设有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变高加劲肋(12)与钢锚室(14);所述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纵向垂直于所述承压板(2)设置,所述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的上侧与所述钢顶板(1)相接,下侧与所述钢底板(4)相接;所述变高加劲肋(12)纵向垂直连接于所述承压板(2)并在竖向上分别与钢顶板(1)、钢底板(4)内侧垂直连接;所述钢锚室(14)设置于中腹板(10)与加强腹板(11)之间以及相邻所述变高加劲肋(12)之间,并位于所述钢顶板(1)、钢底板(4)的内侧;所述钢锚室(14)上锚固有预应力加强筋(18),所述预应力加强筋(18)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承压板(2)与钢混结合段(15)并锚固在钢混结合段(15)后方的混凝土梁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锚室(14)由钢锚板(9)、钢锚室顶板(13)、侧挡板(21)合围形成腔室且所述钢锚室(14)内部在预应力加强筋(18)张拉完成后灌注混凝土(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顶板(1)与所述钢底板(4)之间设有两块边腹板(3),两块所述边腹板(3)分别位于所述中腹板(10)、加强腹板(11)的外侧且与其平行,所述边腹板(3)的外侧设有通风嘴(5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腹板(3)上设有多块加劲肋(8),多块所述加劲肋(8)从高至低依次水平布置且相邻所述加劲肋(8)之间设置有用于锚固预应力加强筋(18)的钢锚板(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主梁短钢混结合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知明,黄平,王冰,李方柯,时均伟,施洲,虞伟,李英明,王东旭,明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