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58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填报准备工序、施工填报工序、抽检工序和信息归档工序;所述的填报准备工序在在本系统上对项目单位工程至检验批的划分、施工工序及指标的梳理与配置;所述的施工填报工序是根据检验批施工进度填报对应工序;所述的抽检工序是对“已完工”状态检验批进行抽检检查;所述的信息归档工序是对抽检合格的分项工程进行信息归档。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本系统可系统性的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查看等,创新质量管理模式;有助于建立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影像资料的收集影像资料;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规范性。规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信息化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中,较为注重结果管控,各项资料收集主要依靠线下纸质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影像资料等可体现工艺施工流程的资料可追溯性不强,再由于部分项目管理人员的施工管理经验不足,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项漏项的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111369158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属于质量管理平台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质量管理平台未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结合施工,质量管理联动性差,施工过程不够量化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方法和系统,以BIM模型为信息化载体,质量管理系统结合检验批模板库对项目进行分解,分解为检验条目;质量管理系统结合工艺工法库,将工艺工法与检验条目对应;质量管理时根据工序对检验条目验收;本专利技术将验收项目与工艺工法结合,对验收流程分解,以工序验收流程为主线进行项目验收,同时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关联进行管理,使用BIM模型实现项目可视化管理以及数据的载体,实现精细化管理。
[0004]上述专利文献虽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上提供了较大的帮助,然而方法及其系统过于复杂,且包含的因素太多,使用及其维护成本较高,不便于普及推广。
[0005]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对验收指标的各项资料收集和验收过程监管的基于BIM的简单易行,且成本可控的管理系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填报准备工序、施工填报工序、抽检工序和信息归档工序;所述的填报准备工序在在本系统上对项目单位工程至检验批的划分、施工工序及指标的梳理与配置;所述的施工填报工序是根据检验批施工进度填报对应工序;所述的抽检工序是对“已完工”状态检验批进行抽检检查;
所述的信息归档工序是对抽检合格的分项工程进行信息归档。
[0008]所述的填报准备工序中在检验批划分完成的基础上为检验批添加工序与指标,所添加的工序应与实际施工工序保持一致;同时在本系统内建立本项的工序库与指标库,在不同检验批下有相同工序可直接调用;在本系统,指标依附于工序下,是每道工序质量控制点,来源于现行的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和该项目的施工图纸内的其他要求;指标分为观察和测量两种类型,填报要求也不相同;同时将BIM模型上传至本系统,并参考划分的检验批进行挂接,将填报信息以BIM模型为载体直观地体现出来。根据信息填报审批的进度不同,检验批所挂接的BIM模型呈现不同的形态。为保证检验批下工序完整、工序的指标填报可行以及检验批BIM模型挂接完整,还需要通过本系统发起检验批填报审批,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进行填报工作。
[0009]所述的施工填报工序是指在某检验批施工开始时,工序的指标填报工作便同步开始;本系统可在移动设备和客户端进行使用,信息互通;在现场填报的同时可在本系统上查看包括对应检验批部位BIM模型及其设计信息数据以指导施工;在系统内可选择相应检验批进行填报也可通过选择相应区域BIM模型进入填报页面;根据工序的指标类型不同,填报内容也不相同;观察型指标需要体现该检验批的状态和测量型指标需要体现该检验批实测实量的数据;在检验批所用工序审批合格后项目施工员便可发起检验批完工审批,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本系统自动调整此检验批状态为“已完工”;根据每日“已完工”情况,本系统自动推送检验批至抽检阶段。
[0010]所述的抽检工序中在本阶段抽检对象为检验批,抽检人为监理单位与业主单位,进行抽检时可随意查看此检验批下任何工序指标的填报情况,包括指标填报是否完整、照片内体现的实测值是否与填报的实测值相同;检验批经抽检合格后方可发起信息归档。
[0011]所述的信息归档工序中需要分项工程下所有检验批均审批且抽检合格后进行;由项目质量员或信息管理部门发起审批,经监理单位与业主单位审批后完成归档,归档后任何单位均无法变更各项信息;项目商务部门可依据归档检验批内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BIM模型开展计量计价工作。
[0012]在各检验批施工前,需提前在平台中添加工序及指标项;工序及指标项依据图纸、施工规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质量验收资料等确定,针对性地建立项目工序库与指标库,将整套验收规范各项要求都融入工序的指标项中。
[0013]BIM模型与检验批挂接是整个系统重要的一步,各项信息与资料均通过平台依附在BIM模型上;要求项目BIM技术人员不仅需要依据现场图纸进行BIM模型深化,还需要参考项目检验批划分情况等资料;在模型深化时注意项目检验批划分情况,以保证BIM模型可对照检验批挂接完整。
[0014]积极有益效果:1、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本系统可系统性的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查看等,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在项目施工进程的各个环节,收集各项数据、资料相比于传统建筑项目更有可追溯性,收集的影像资料也更直观地反映工序的施工过程。在打破施工、监理、业主单位的信息壁垒,使各项信息互通有无。2、有助于建立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通过本系统改变工程项目建设的粗犷管理模式,将管理行为深入到各道工序施工中,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控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做到各项工作可
追踪,各项结果可溯源。3、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影像资料的收集影像资料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见证材料,它的收集整理工作繁琐复杂且具有时效性。在本系统中各项工序施工填报中均需要上传对应部位的影像资料,反映现场施工质量与填报资料的一致性。进而当项目竣工时,便形成一套完整影像资料,全面地记录了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情况。4、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通过本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可有效地对质量进行管控,在某检验批施工过程中,可查看BIM模型指导现场施工,通过对应的工序和指标进行检查与验收,规范检查与验收行为,保证施工质量。5、为实现建筑业数字化建造奠定基础当前,在国家提出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建筑业企业的核心战略,数字化建造更是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部分。本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通施工技术与数据串联互通的接口,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本系统还可以同步对接各类智能测量仪器、智能施工设备等,创建项目建造数据库,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填报准备工序、施工填报工序、抽检工序和信息归档工序;所述的填报准备工序在在本系统上对项目单位工程至检验批的划分、施工工序及指标的梳理与配置;所述的施工填报工序是根据检验批施工进度填报对应工序;所述的抽检工序是对“已完工”状态检验批进行抽检检查;所述的信息归档工序是对抽检合格的分项工程进行信息归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报准备工序中在检验批划分完成的基础上为检验批添加工序与指标,所添加的工序应与实际施工工序保持一致;同时在本系统内建立本项的工序库与指标库,在不同检验批下有相同工序可直接调用;在本系统,指标依附于工序下,是每道工序质量控制点,来源于现行的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和该项目的施工图纸内的其他要求;指标分为观察和测量两种类型,填报要求也不相同;同时将BIM模型上传至本系统,并参考划分的检验批进行挂接,将填报信息以BIM模型为载体直观地体现出来;根据信息填报审批的进度不同,检验批所挂接的BIM模型呈现不同的形态;为保证检验批下工序完整、工序的指标填报可行以及检验批BIM模型挂接完整,还需要通过本系统发起检验批填报审批,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进行填报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填报工序是指在某检验批施工开始时,工序的指标填报工作便同步开始;本系统可在移动设备和客户端进行使用,信息互通;在现场填报的同时可在本系统上查看包括对应检验批部位BIM模型及其设计信息数据以指导施工;在系统内可选择相应检验批进行填报也可通过选择相应区域BIM模型进入填报页面;根据工序的指标类型不同,填报内容也不相同;观察型指标需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浩张云鹏郭玉桥刘琪琪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