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对置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对置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以及与液晶分子混合在一起的染料液晶分子;阵列基板上还设有反射层,对置基板靠近外环境的一侧设有第一折射结构层,第一折射结构层用于汇聚入射的外环境光线并散射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线。通过在对置基板朝向外环境的一侧设置折射结构层,可以将更多外环境光线汇聚一起并射入液晶盒内,减小对外环境光线的反射效果,提高对外环境光线的利用率;而且,折射结构层可以对反射光线进行散射,使得用户看到的反射光线更加柔和,减少对用户眼睛的刺激,改善显示品质以及提高护眼效果。改善显示品质以及提高护眼效果。改善显示品质以及提高护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示面板具有轻薄、耐用及符合节能环保的低耗电等优点,但是需要搭配使用背光源,导致模组厚,成本高。电子纸显示器(反射型显示器)成为符合大众需求的一种显示器,电子纸显示器可利用外界的光源来显示影像,不像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源,所以在户外阳光强烈的环境下,仍然可清楚地看到电子纸上的资讯,而无视角的问题,且电子纸显示器因其省电、高反射率和对比率等优点,现已广泛运用于电子阅读器(如电子书、电子报纸)或其它电子元件(如价格标签)。
[0003]现有的电子纸显示器通常采用E
‑
Ink微胶囊技术(微胶囊电子油墨技术)、SiPix微杯技术(微杯型电泳显示技术)、Bridgestone电子液态粉末技术、胆固醇液晶显示(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CLCD)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或电湿润(electrowetting)技术。但是,现有的电子纸显示器技术相对于液晶显示技术不怎么成熟,量产效率低,制造成本比较高。而且,现有的电子纸显示器的上基板通常是平面结构,反射率较大,对环境光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射入电子纸显示器内的光线是比较散乱的,当外界的光源较弱时,电子纸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会比较低;由于环境光是比较散乱的,容易导致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颜色会发生窜色,色彩的纯度较低,影响显示的画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纸显示器对环境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对置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对置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对置基板位于所述液晶层靠近外环境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外环境的一侧;
[0007]所述液晶层包括液晶分子以及与所述液晶分子混合在一起的染料液晶分子,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像素电极,所述对置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像素电极配合的公共电极;
[0008]所述阵列基板上还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用于反射入射的外环境光线;所述对置基板靠近外环境的一侧设有第一折射结构层,所述第一折射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朝向外环境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一折射结构层用于汇聚入射的外环境光线并散射所述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高度大于0.4μm~0.8μm,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宽度大于0.7μm~1.6μm,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底角为5
°
~60
°
。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对置基板上设有黑矩阵和多个色阻,所述黑矩阵将多个所述色阻
相互间隔开。
[0011]进一步地,所述黑矩阵与所述色阻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环形结构并围绕于每个所述色阻的周缘。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多个色阻,每个所述色阻完全覆盖住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开口区。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反射层的一侧设有第二折射结构层,所述第二折射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朝向所述反射层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折射结构层用于散射入射的外环境光线并汇聚所述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线。
[0014]进一步地,所述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液晶分子和所述染料液晶分子均垂直于所述对置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或者,所述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液晶分子和所述染料液晶分子均平行于所述对置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对置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偏光片,当所述液晶分子和所述染料液晶分子均平行于所述对置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时,所述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液晶分子和所述染料液晶分子的长轴相垂直。
[0016]进一步地,所述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液晶分子和所述染料液晶分子在靠近所述对置基板一侧的配向方向与靠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001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
[001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对置基板朝向外环境的一侧设置折射结构层,可以将更多外环境光线汇聚一起并射入液晶盒内,减小对外环境光线的反射效果,使更多的外环境光线射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内部进行利用,提高对外环境光线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反射式显示面板的亮度和对比度;而且,折射结构层可以对反射光线进行散射,使得用户看到的反射光线更加柔和,减少对用户眼睛的刺激,改善显示品质以及提高护眼效果;另外,在液晶层中混合染料液晶分子,从而无需设置下偏光片,大大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以及减少光线的损耗,进一步提升反射式显示面板的亮度和对比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亮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折射结构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凸起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亮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折射结构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第一凸起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亮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亮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亮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暗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亮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置基板(10)、与所述对置基板(10)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0)以及位于所述对置基板(10)与所述阵列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所述对置基板(10)位于所述液晶层(30)靠近外环境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20)位于所述液晶层(30)远离外环境的一侧;所述液晶层(30)包括液晶分子(31)以及与所述液晶分子(31)混合在一起的染料液晶分子(32),所述阵列基板(20)上设有像素电极(21),所述对置基板(10)上设有与所述像素电极(21)配合的公共电极(13);所述阵列基板(20)上还设有反射层(22),所述反射层(22)用于反射入射的外环境光线;所述对置基板(10)靠近外环境的一侧设有第一折射结构层(14),所述第一折射结构层(14)包括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41),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41)朝向外环境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一折射结构层(14)用于汇聚入射的外环境光线并散射所述反射层(22)反射的反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41)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或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41)的高度大于0.4μm~0.8μm,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41)的宽度大于0.7μm~1.6μm,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41)的底角为5
°
~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基板(10)上设有黑矩阵(11)和多个色阻(12),所述黑矩阵(11)将多个所述色阻(12)相互间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矩阵(11)与所述色阻(12)之间具有间隙(15),所述间隙(15)为环形结构并围绕于每个所述色阻(12)的周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镇,余嘉洺,房耸,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